蠶怎么養(yǎng)才好
蠶怎么養(yǎng)才好
飼養(yǎng)小蠶比較好的方法是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育。即小蠶1—2齡利用尼龍薄膜上蓋下墊,3齡蠶只蓋不墊,給桑前15分鐘揭去上蓋的薄膜,給予換氣,然后給桑。
小蠶期怎樣選采適熟葉?
小蠶用葉標準一般以葉色為主,一齡蠶選擇適熟偏嫩,葉色黃中帶綠,自頂芽數(shù)下第3片葉,二齡選綠中帶黃(淡綠色),頂芽下第4片葉。三齡采濃綠色成熟葉,頂芽下第5—6片葉或盲頂?shù)娜廴~。
小蠶期各齡蠶的適宜溫、濕度是多少?
1—2齡蠶期保持27—28℃,干濕差15℃;三齡26℃,干濕差2℃。
如何確認定桑次數(shù)及給桑量?
小蠶薄膜覆蓋育,每晝夜給桑四次,給桑量的標準是一齡1.5—2層,二齡2—2.5層、三齡2.5~3層。此外,還應根據(jù)蠶兒的發(fā)育和上次殘桑的多少靈活掌握給桑量。
怎樣給桑?
每次給桑前先平整蠶座,使蠶兒分布均勻,然后給桑。
怎樣除沙?
小蠶期除沙次數(shù)不宜過多,一般一齡眠除一次,如蠶沙不厚最好不除,僅輕輕擴座,撒上焦糠即可。二齡起、眠各除一次,三齡起、中、眠各除一次。主要用網(wǎng)除法,即喂蠶前先在蠶座上撒一層焦糠或石灰粉隔沙,然后將蠶網(wǎng)平鋪在蠶匾上,接著給葉,使蠶兒爬上網(wǎng)吃桑,即可進行除沙。
大蠶飼養(yǎng)的主要技術措施是什么?
根據(jù)蠶期的特點,大蠶飼養(yǎng)的主要技術措施是:
⑴改善環(huán)境抓好通風防悶。
⑵搭棚遮蔭,防止熱空氣進入蠶室。
⑶蠶座疏放、低放、勤喂薄飼。
⑷抓好桑園管理,保證5齡期桑葉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使蠶兒吃飽、吃好,防止蠶兒食下老硬葉、過嫩葉、營養(yǎng)不良葉和水分不足葉。
養(yǎng)蠶的步驟季節(jié)?
一 養(yǎng)蠶前的準備:
在種好桑葉的基礎上,準備好蠶室、蠶具;養(yǎng)蠶前7天,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每平方米用藥液半斤,噴后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huán)境噴藥消毒。
二 催青:
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鐘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三 收蟻:
感光3-4小時后,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厘米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蠶種紙,一手拿蠶筷,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即可。
四 小蠶的飼養(yǎng):
1、溫、濕度調(diào)節(jié):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huán)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度,相對濕度90%;因此1-2齡蠶采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齡用半防干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度,相對濕度85%。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shù)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公斤;2齡用自頂芽數(shù)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公斤;3齡用自頂芽數(shù)下第5-6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公斤;一、二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三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3、喂桑次數(shù)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發(fā)育快,每次喂桑要結(jié)合擴座。
4、眠前處理:(1)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轉(zhuǎn)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fā)亮,一齡蠶部分蠶體粘附蠶糞,二、三齡蠶有蠶馱蠶現(xiàn)象時,即可加網(wǎng)給桑進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現(xiàn)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未眠,應再次加網(wǎng)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簸箕中繼續(xù)飼養(yǎng)至眠定。
5、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濕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nèi)宜濕,保持相對濕度85%;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6、眠起餉食:當95%以上的眠蠶已脫皮,頭部由灰白色轉(zhuǎn)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幼蠶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餉食的桑葉應稍偏嫩,給桑量宜偏少。
五 大蠶飼養(yǎng):
1、飼養(yǎng)方式:4-5齡蠶為大蠶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度,蠶兒對高溫多濕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內(nèi)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蠶下地:將蠶室清洗干凈,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層石灰粉,將蠶餉食喂一餐葉后,移至地面飼養(yǎng)。
3、合理給桑:4齡蠶是蠶體成長過渡到絲腺成長的轉(zhuǎn)折時期,如營養(yǎng)不良,,會影響到產(chǎn)量和質(zhì)量。要求桑葉新鮮質(zhì)好,選采頂芽下7-15片葉喂養(yǎng),達到良桑飽食的目的;5齡蠶用桑量占總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時期;采用兩頭緊中間松的飼養(yǎng)方法:5齡的第1-2天或第5-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完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充分良桑飽食;每次喂葉時進行移蠶擴座,保持蠶頭均勻。
4 、搞好蠶座衛(wèi)生:大蠶期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陰雨天濕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風干爽。
5、上簇采繭:五齡大蠶經(jīng)過6-7天便開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選用3-4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把熟蠶均勻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后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維持簇中溫度24度,濕度85%為宜。一般春蠶上簇后6天,夏秋蠶上簇后4-5天即可采繭出售。
蠶種怎樣催青
領回蠶種后,將蠶種保護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使胚子正常發(fā)育,具體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蠶室內(nèi),將蠶種平鋪于蠶匾中,卵面向上,第1—4天要求室溫24℃,干濕差2—2.5℃,第5—10天要求室溫27℃,干濕差1.5—2℃。當胚子發(fā)育到后期,發(fā)現(xiàn)有少量蠶卵呈青色小點時,立即把蠶種用黑布遮暗,約經(jīng)過40小時即第三天黎明前4—5時,除去遮暗黑布,把蠶種用白紙包好,卵面向上,開燈感光,讓蟻蠶咬破卵殼孵化出來。
蠶的喂養(yǎng)
飼養(yǎng)小蠶比較好的方法是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育。即小蠶1—2齡利用尼龍薄膜上蓋下墊,3齡蠶只蓋不墊,給桑前15分鐘揭去上蓋的薄膜,給予換氣,然后給桑。
小蠶期怎樣選采適熟葉?
小蠶用葉標準一般以葉色為主,一齡蠶選擇適熟偏嫩,葉色黃中帶綠,自頂芽數(shù)下第3片葉,二齡選綠中帶黃(淡綠色),頂芽下第4片葉。三齡采濃綠色成熟葉,頂芽下第5—6片葉或盲頂?shù)娜廴~。
小蠶期各齡蠶的適宜溫、濕度是多少?
1—2齡蠶期保持27—28℃,干濕差15℃;三齡26℃,干濕差2℃。
如何確認定桑次數(shù)及給桑量?
小蠶薄膜覆蓋育,每晝夜給桑四次,給桑量的標準是一齡1.5—2層,二齡2—2.5層、三齡2.5~3層。此外,還應根據(jù)蠶兒的發(fā)育和上次殘桑的多少靈活掌握給桑量。
怎樣給桑?
每次給桑前先平整蠶座,使蠶兒分布均勻,然后給桑。
怎樣除沙?
小蠶期除沙次數(shù)不宜過多,一般一齡眠除一次,如蠶沙不厚最好不除,僅輕輕擴座,撒上焦糠即可。二齡起、眠各除一次,三齡起、中、眠各除一次。主要用網(wǎng)除法,即喂蠶前先在蠶座上撒一層焦糠或石灰粉隔沙,然后將蠶網(wǎng)平鋪在蠶匾上,接著給葉,使蠶兒爬上網(wǎng)吃桑,即可進行除沙。
大蠶飼養(yǎng)的主要技術措施是什么?
根據(jù)蠶期的特點,大蠶飼養(yǎng)的主要技術措施是:
⑴改善環(huán)境抓好通風防悶。
⑵搭棚遮蔭,防止熱空氣進入蠶室。
⑶蠶座疏放、低放、勤喂薄飼。
⑷抓好桑園管理,保證5齡期桑葉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使蠶兒吃飽、吃好,防止蠶兒食下老硬葉、過嫩葉、營養(yǎng)不良葉和水分不足葉。
蠶的上蔟管理
熟蠶何時上蔟?
蠶兒5齡餉食后,經(jīng)6—8天,食桑漸減,體色由青白色轉(zhuǎn)為臘黃色,排軟糞,隨后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頭抬高頻頻擺動尋找結(jié)繭位置,這時就要及時捉蠶或引蠶上蔟。
上蔟方法有哪幾種?
上蔟方法有兩種:一是人工捉蠶上蔟(也叫人工拾取法),二是自動上蔟法。人工上蔟法是人工用手將熟蠶捉放到蠶蔟上。大蠶地面育可采用自動上法,即在盛熟期,將方格蔟平放在蠶座上,待熟蠶自動爬上來,如使用“登簇促進劑”,則上蔟效果更好。
怎樣做好蔟中管理?
熟蠶背光性強,排泄糞尿量大,上蔟后吐絲結(jié)繭前,要保持蔟室光線稍暗均勻,避免熟蠶局部過密,上蔟后的第二天,當大多數(shù)熟蠶已經(jīng)定位營繭,要將少數(shù)未找到位置而仍在蔟上爬游的蠶捉開另行上蔟,并打開門窗,通風排濕。蔟中保護的溫度在25℃左右,干濕差3—4℃。如遇低溫應適當加溫排濕。
蠶的采繭
何時采繭?
熟蠶上蔟吐絲以后6天左右,當蠶已化蛹,體為棕黃色時是采繭的適期。
怎樣采繭?
按上蔟順序先上先采,采時先摘除死蠶爛繭,再采好繭、次繭、同宮、薄爛等分別存放出售,不得出售混合繭。
采繭后怎樣處理?
采下的鮮繭應盡快出售,防止蠶繭堆積發(fā)熱。采繭最好用籮筐,以利通風換氣,盡量避免用編織袋或布袋(尤其是化肥袋)裝繭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