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葡萄苗的是先蓋膜還是后蓋膜?
一、扦插葡萄苗的是先蓋膜還是后蓋膜?
先蓋膜
先將枝蔓上蓋麥秸或稻草厚40cm,上蓋地膜,周圍用土培嚴。但要特別注意不能碰破薄膜,以免因冷空氣透人而發(fā)生凍害。
二、葡萄枝生根后如何移栽?
在進行葡萄樹的移栽時,要選擇根系破壞不嚴重的葡萄樹,根部大約長25-35厘米左右即可,剪去底部的枝蔓,只留下主枝進行移栽即可。
具體操作
挖一個坑,將移栽葡萄樹的木桿固定住,在木桿旁邊挖深約30厘米的坑,將葡萄樹栽入坑內后,將土填好壓實;接著用鐵絲將葡萄樹的主桿與木桿連接起來,使葡萄樹在生長過程中可以有依附的東西。
水肥管理
將葡萄樹移栽到坑中之后,就要進行水肥的管理了,以葡萄樹基部為圓心,做一個直徑為50厘米左右的環(huán)形土籠,便于澆水,第一次給葡萄樹澆水要澆透;施肥時主要以磷肥和氮肥為主,氮肥和磷肥中的營養(yǎng)物質可以更好地促進葡萄樹的生長發(fā)育,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即可。
防止病害
在移栽葡萄樹以及管理葡萄樹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因為病蟲害不僅會影響葡萄樹的正常生長,嚴重還會導致葡萄樹的死亡。所以盡量選擇沒有病蟲害的葡萄樹品種。葡萄常見的病蟲害有霜霉病、白腐病、綠盲蝽等,要及時用相應藥劑進行治療。
三、扦插葡萄苗用第一年種的枝條可以嗎?
扦插葡萄苗用第一年種的枝條不可以的,第一年的是嫩條,營養(yǎng)不豐富,扦插以后長得太瘦弱。
葡萄在扦插的時候,首先選擇合適的枝條,采陪磨用一到兩年租攔生的半木質化枝條,用消毒的剪刀剪成20厘米的長度,枝條上最好帶有芽點,這樣的枝條在扦插之后成活率是比較高的,然后把修剪好的枝條用多菌靈進行消弊亂胡毒備用。配制排水性好的土壤,用河沙+腐葉土+蛭石進行配制,配制好之后就可以進行扦插了。
扦插葡萄的時候插穗不要選擇太嫩的,可以選擇前一年生的枝條或者今年早春生的枝條。前一年生的枝條基本都是可以拿來扦插的,如果是碼悶鍵今年早春生的枝條,截取最底端的一段來扦插,上罩悶面的部分太嫩不容易生根。選擇的枝條要健壯,芽點飽滿,截成十厘米左右的高度,至少保留遲巧三個芽點,上面剪成平口,下面剪成斜口。
四、怎樣培育葡萄扦插苗?
由于葡萄生長快,容易形成花芽,栽植當年秋、冬季既能進行保護地生產,要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苗木是基礎。所以用于溫室和大棚中栽植的葡萄苗木質量要高,經過管理當年必須形成良好的結果母枝。一般選用扦插苗或嫁接苗。將果樹部分營養(yǎng)器官插入土壤(基質)
中,使其生根、萌芽、抽枝,成為新的植株的方法叫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條扦插叫硬枝扦插。用扦插培育的苗木叫扦插苗。現(xiàn)將培育優(yōu)質硬枝扦插苗的方法介紹如下。
(1)插條采集結合休眠期修剪,選品種純正、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豐產植株,選取芽眼飽滿、枝條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條作為插條。采集到的枝條分品種、粗度,按50厘米~100厘米長度剪截,50根~100根捆成一捆,拴掛標簽,注明品種、數(shù)量和采集日期。
(2)插條貯藏插條的保存,一般采用溝藏或窖藏。溝藏時,選擇地勢稍高,背風向陽廳羨巖處挖貯藏溝,溝寬、深各1米,長依插條多少而定。插條在貯藏溝內要與濕沙分層擺放。先在溝底鋪厚10厘米左右的濕沙,然后將扦插條一捆一捆地擺好,上面覆蓋一層濕沙,再放一層扦插條再覆蓋一層濕沙,如此鋪放到頂,最上面覆蓋20厘米~40厘米的土防寒。貯藏期間注意檢查溫度和濕度。在室內或窖內貯藏,通常將插條半截插埋于濕沙、濕鋸末或泥炭中。
貯藏期間溫度保持在1℃~5℃為宜。
(3)插條剪切扦插是利用枝條的再生能力發(fā)根而長成獨立的植株,枝條總是在其形態(tài)頂端抽生新梢,在其形態(tài)下端發(fā)生新根,葡萄枝條節(jié)處發(fā)根多。3月中下旬將插條取出,剪成2個~3個芽的枝段,在頂扮御芽上留2厘米左右平剪,下端在芽下1厘米左右斜剪。然后每50或100根捆成一捆,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時~48小時,然后進行催根處理。
(4)插條催根葡萄插條頂芽萌發(fā)和下端發(fā)根所需求的溫度條件不一致,通常在10℃以上芽眼就萌發(fā)新梢,而形成的不定根卻需要較高的溫度,一般在20℃~28℃條件下發(fā)根速度最快。如果未經催根處理就直接扦插,芽眼先萌發(fā),根系還沒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能力,萌發(fā)的新梢就不能順利生長。如果插條本身養(yǎng)分耗完,根系還不能正常供給,萌動了的嫩芽就會干枯死亡。通過催根處理就能解決這種矛盾,從而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所以,插條催芽是保證成活的重要措施。在生產中常采用插條催根的方法有:
①萘乙酸處理。萘乙酸50毫克/升~100毫克/升溶液浸泡插條基部2厘米~4厘米12小時~24小時。
②吲哚丁酸處理。用50%的酒精溶解吲哚丁酸配成0.3%~0.5%溶液,浸蘸3秒鐘~5秒鐘。
③ABT生根粉催根。先把ABT生根粉用90%醫(yī)用酒精化開,按1克ABT用20千克水的比例,制成50毫克/升的溶液。用磚砌四周,平鋪地膜,做成臨時處理槽,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池槽,液面深3厘米~4厘米。把枝條捆直立于水槽中,浸泡基部8小時~12小時。1米2池面可處理5000根~6000根種條。
但是單用藥劑催根,不如藥劑處理與加熱處理相結合催根效果更好。
生產上多用自動控制儀、電熱線和火炕等加熱催根。其方法是將電熱線鋪好或將火炕砌好,在其上鋪5厘米~10厘米厚的含水85%左右的濕河沙,然后加溫,使之保持在25℃~28℃,經過15天左右,插條基部即形成白色愈傷組織,有的生出白色幼根,可移栽到育苗地。
(5)扦插時間硬枝扦插時間應在春季發(fā)芽前進行,以15厘米~20厘米的土層溫度達10℃以上為宜。
(6)整地作畦扦插前必須細致整地。施足基肥,噴撒防治病蟲的藥劑,深耕細耙。根據(jù)地勢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寬1米,扦插2行~3行,株距15厘米。土壤黏重,濕度大可以起壟扦插,70厘米1條壟,在大壟上雙行帶狀扦插,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每667米2扦插1萬根左右。
(7)扦插催根處理的插條已經有根,扦插相當于移栽。扦插時,按行距開溝,將插條傾斜或直立按株距放入土中,頂端側芽向上,填土踏實,上芽與地面持平或稍高于地面,澆水。為防止干旱對插條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床面覆蓋地膜,將頂芽露在膜上,以保墑增濕,促進成活。
(8)插后管理發(fā)芽前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派悄。土壤缺墑時,應適當灌水。但不宜頻繁灌溉,以免降低地溫,通氣不良,影響生根。灌溉或下雨后,應及時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結,減少養(yǎng)分和水分消耗。成活后一般只保留1個新梢,其余及時抹去。生長期追肥1次~2次,加強葉面噴肥,注意防治病蟲,促進幼苗旺盛生長。新梢長到一定高度進行摘心,使其充實,提高苗木質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