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400歲牡丹王開花了,牡丹的生長習性是怎樣的?
山東菏澤400歲牡丹王開花了,牡丹的生長習性是怎樣的?
牡丹花性喜溫暖、涼爽、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干旱,耐弱堿,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tài)。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jīng)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季需采取適當?shù)姆篮胧?,以免受到凍害?/p>
性喜溫暖、涼爽、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干旱,耐弱堿,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tài)。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jīng)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季需采取適當?shù)姆篮胧?,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地栽牡丹需要排水性好的沙質(zhì)土壤,避風朝陽,栽培地勢不能低j積水,以免造成爛根。早春施底肥,生長期一個月追肥一次,花謝后如不留籽及時剪掉花莛,減少營養(yǎng)消耗,入前澆足水。溫度過低的地區(qū),季做好防寒處理。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和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nèi)刪除
首先牡丹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但是不耐曬,其次切勿澆水過多導致根部腐爛,然后春天開始進入生長期,到了秋冬季處于休眠的狀態(tài)。
牡丹花的花期比較短,而且在開花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經(jīng)常澆水比較好。
牡丹喜溫暖,牡丹花適合生長在17-20度的溫暖環(huán)境中。
油用牡丹如何種植
一、苗木處理
牡丹露地栽植時間為秋季,最佳時間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油用牡丹栽植,一般選擇2年生“鳳丹”播種苗。用800倍福美雙溶液浸泡15~20分鐘,晾干后待植。
二、栽植密度
種植油用牡丹一般有三種栽植密度①每畝栽植3000-4000株,株行距為40×50cm。②每畝栽植6000-7000株,株行距為20×50cm。隔1-2年,可以隔一株去除一株,可以用作觀賞牡丹嫁接苗或另行栽植。亦可不去除,可以提前1-2年達高產(chǎn)。③每畝栽植10000-12000株,株行距為20×25cm(或15×30cm)。隔1-2年每隔一行去除一行,第三年可以隔一株去除一株(株行距為20×25cm者,為早達高產(chǎn)亦可不去除)。
三、栽植
栽植時,用鐵锨插入地面,掀開縫隙放入牡丹小苗,拔出鐵锨,苗向上輕提,使根莖部稍低于地平面1-2cm,踩實使根土密接。栽植后用土將栽植穴封成一個高10~20cm的土埂。6000-7000株/畝和10000-12000株/畝的密度,按行封土埂即可。二年苗栽植深度一般在25-35cm,根過長的苗,可剪除一部分,以栽植后根部不蜷曲為準。
四、田間管理
栽植后封起來的土埂,于春季結合鋤地逐漸扒平,以便于田間管理。牡丹生長期內(nèi),需要勤鋤地。開花前要深鋤,深度可達3~5cm;開花后要淺鋤,深度可達1~3cm。
追肥
牡丹栽植后第一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開始,每年追肥2次。春分前后,每畝施用80~100市斤復合肥;入冬之前,每畝施用300~400市斤餅肥或腐熟的廄肥2000~3000市斤,80~100市斤復合肥。
病蟲害防治 2月上中旬,噴灑3°Be石硫合劑,或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時要覆蓋整個地面。3月初,每畝撒施辛硫磷顆粒劑20~30市斤。4月中下旬,于花期前7~10天噴施等量式波爾多液、代森鋅液等。5月中、下旬開始,以后每隔15~20天,噴施一次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殺菌劑,直至9月中下旬。
在牡丹生長期內(nèi),可視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調(diào)整噴藥次數(shù),但整個生長季噴藥不應少于3次。牡丹展葉之后,可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葉面追肥。每15~20天,噴施一次400倍的磷酸二氫鉀或其它葉面肥料。連續(xù)噴施3~5次。
澆水 牡丹為肉質(zhì)根,不耐水濕,應保證排水設施疏通,避免積水。不宜經(jīng)常澆水。但干旱時仍需適時澆水,特別是開花前后或越冬封土前,要保證土壤墑情適中。應開溝滲澆,避免高溫時澆水。提倡采用滴灌、微噴等節(jié)水灌溉措施。清除落葉 10月下旬葉片干枯后,及時清除出圃地,燒毀或深埋,以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fā)生。
油用牡丹具有產(chǎn)籽量大、含油率高、種苗資源豐富、適種范圍廣的特點,能迅速產(chǎn)業(yè)化推廣,并可林下、荒山荒坡種植。五年生油用牡丹良田種植畝產(chǎn)量300-400公斤,林下、荒山荒坡貧瘠地種植畝產(chǎn)100-200公斤。經(jīng)檢測,牡丹籽含油率22%,牡丹籽油核心成分α-亞麻酸含量42%、亞油酸含量28%,并且還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質(zhì),于2011年獲批衛(wèi)生部國家新資源食品,食用安全,成為一種新型木本健康食用油。
油用牡丹產(chǎn)業(yè)的興起,使牡丹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可預見的未來,油用牡丹項目足以部分改變國內(nèi)糧油供給緊張的局面,為保障國家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的實施,順利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產(chǎn)業(yè)項目
油用牡丹栽培技術
1.栽植
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土牡丹質(zhì)肥沃、排水好的沙質(zhì)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nèi)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般盆栽較少。
2.光照與溫度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tài)。開花適溫為17 -20℃,但花前必須經(jīng)過1 -10℃的低溫處理2 -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采取適當?shù)姆篮胧?,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征其安全越冬。開春后視土壤干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大開好。第2次為花后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松土。
4.整形修剪
花謝后及時摘花、剪枝,根據(jù)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同時在修剪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防治病菌侵入感染。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條擴展和根蘗發(fā)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制
盆栽牡丹可通過冬季催花處理而春節(jié)開花,方法是春節(jié)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牡丹品種(如趙粉、洛陽紅、盛丹爐、、葛金紫、珠砂壘、大子胡紅、墨魁、烏龍捧盛等)帶土起出,盡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3天后上盆,并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余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后,正常管理。春節(jié)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nèi)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后,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于15℃,如此春節(jié)可見花。
(1)土地的選擇
牡丹栽植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松軟、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酸堿度為中性的沙壤土。黏土、粗沙土、酸性、堿性土壤、低洼易澇的土地均不適宜。
(2)栽植季節(jié)
農(nóng)諺說:“七芍藥,八牡丹?!边@說的是牡丹、芍藥最佳栽植時間。洛陽等地栽植牡丹多選在秋分后寒露前,即9月20日至10月10日,國慶節(jié)前后約20天時間。如果秋分后栽植,新根還能繼續(xù)生長一個半月的時間。
(3)栽植方法
①整地:于8月底以前將選定的地塊,每畝施農(nóng)家肥5~8立方米,或充分腐熟的廄肥3~4立方米也可每畝施150~200千克餅肥或腐熟雞糞);每畝用3~5千克呋喃丹或甲基異硫磷顆粒,摻2~3倍的細沙拌勻,均勻撒施,防治地下害蟲或線蟲。深耕細耙,整平待植。也可依地形地勢,起壟打畦以利灌溉。
②栽植:栽前先剪掉斷根和病根,然后將牡丹進行藥物處理,配制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與700~900倍的甲基異柳磷乳油的混合液,將牡丹在藥物中浸泡15分鐘,栽時將牡丹根掛泥條(藥液和泥)。挖坑深50厘米、冠徑50厘米,將牡丹放入坑中填細土,填一半后將牡丹苗輕輕往上提,以利根系充分舒展開,然后再分層填土、踏實,使根際原土與地面平,或低于地面3厘米左右。過淺過深均不適宜。栽完后,澆透水。周圍封上土丘,以保溫、保墑,安全越冬。有農(nóng)諺說:“坑要大,根伸直,埋土一半向上提;踏實后,澆水再扶植。”
觀賞園株行距以1.5~2.0米為宜。生產(chǎn)繁殖圃株行距60~70厘米,催化圃為70~80厘米,切花圃以寬窄行為宜,寬行80厘米,窄行60厘米。
(4)田間管理
①松土除草:牡丹地要進行精細管理,其中鋤地松土,中耕除草十分重要。農(nóng)諺有:“鋤頭有水又有火”“干地鋤濕,濕地鋤干”的說法。鋤地能使土壤疏松,防旱保墑,早春能提高地溫,雨季勤鋤、淺鋤,又可加快土壤水分蒸發(fā)。春季花開前鋤地二三次,主要是防旱保墑;夏季多雨,雜草滋生,要鋤地多次,有草即鋤,保墑散濕。入冬前,牡丹行間土壤深翻約30厘米,有利于殺菌、促進土壤風化、增加肥力。
施肥澆水:牡丹喜肥。一般從定植后第二年開始,每年需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保證新枝迅速生長和花蕾的發(fā)育有足夠的養(yǎng)分。以速效肥為主,氮磷鉀比例為2∶2∶1或2∶1∶1,每畝約15千克。第二次在開花后(5月上中旬),這時因開花消耗養(yǎng)分多,而花后正值葉片充分發(fā)育,花芽開始分化之時。第三次在11月上旬土壤封凍前,既為提高土壤肥力又有助于牡丹的越冬保護。二、三年生牡丹植株小,可于株間穴施或行溝施,大植株可用撒施,然后將肥料翻入土壤之中。肥料種類較多,有機肥中有大糞干、圈肥、芝麻油渣、餅肥(豆餅、菜籽餅、棉籽餅)等。有機肥需經(jīng)過充分腐熟發(fā)酵后方可使用,以免燒根生蟲。此外,市售的復合肥,如花多多等,也可選擇使用。不論施用哪種肥料,都該按年度輪換使用,這樣效果較好。一般每畝用量為復合肥75千克(不同品牌有效肥分含量不同,可參考其說明)。大糞干1000克,豆餅或者棉籽餅100~150千克,其他有機肥200~250千克。入冬前施用腐熟土雜肥2000千克/畝。有條件時在開花前后也可進行根外追肥,如使用0.2%~0.5%的磷酸二氫鉀、噴施寶或其他微肥。
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生長期如遇到土壤干旱應及時補充澆水。雨季如遇積水,應及時挖溝排水,或挖出受害植株,剪去腐爛部分再行栽植。夏季澆水應在早晚進行,春季及初冬應在天氣暖和時澆。
③整形修剪:為了使植株保持均衡適量的枝條和美觀勻稱的株型,維持地上、地下部分的協(xié)調(diào)生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滋生等,需從定植后第二年春季開始進行整形。
定柱枝(即選留主枝):選留數(shù)量根據(jù)品種、株叢大小及栽培目的而定。長勢旺、生長量大的品種如洛陽紅、趙粉等,可留5~7枝/株;長勢弱、發(fā)枝力差的品種如賽雪塔、種生黑等,則可放任生長。五年生以上,可選留9枝以上。老枝受損時,可用萌蘗枝取代。
選留花枝,清除其他多余枝:一般頂端枝條只選留一個花枝,特別是矮型牡丹;而生長旺,高株型的可選留1~2個分布均勻的花枝。
適時清除萌蘗枝:萌蘗枝即植株從基部不定芽形成的土芽。除老枝更新或秋分分株繁殖需保留一定數(shù)量土芽外,其余全部去除。這項操作宜早不宜遲,以免土芽過多消耗母株養(yǎng)分,土芽剪除應徹底。
此外,殘花要及時摘除,品種牡丹最好不留種子。入冬前剪去枝梢未木質(zhì)化部分及其他生長不協(xié)調(diào)的枝條等。
(5)病蟲防治
夏季高溫高濕,病蟲為害較為嚴重,應及時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具體安排上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
①噴施葉面保護劑:花后約兩周,葉面噴施0.5%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以防病菌侵害葉片。一般藥效可維持兩周左右,連噴2~3次。
②噴殺菌劑和殺蟲劑:花謝后即5月下旬,即將進入高溫高濕季節(jié),適時噴施一遍殺菌劑。能有利防治牡丹葉斑病等病害,以百菌清和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混合液效果較好。這兩種農(nóng)藥一為內(nèi)吸性,一為觸殺性,兩相結合能有效殺滅多種病菌。噴后15天可接著噴一次銅、鋅等量式波爾多液保護劑,效果更佳。7~8月,可選用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粉銹寧等殺菌劑,連噴3~4次,一般7~10天噴一次。如果有金龜子等食葉害蟲為害時,可在噴殺菌劑時加入適量的氯氰菊酯類殺蟲劑。
③防治根部病蟲害:近年來,主要發(fā)現(xiàn)根腐病和蠐螬、白蟻為害嚴重,也有根結線蟲。防治辦法,在牡丹根部周圍土壤打洞2~4個,將磷化鋁或甲基異硫磷等藥劑配濃度稍大些灌入洞內(nèi)殺滅病蟲,也可將牡丹周圍扒環(huán)形溝(深約5厘米),撒呋喃丹(每株3~5克)??刂频叵潞οx的有效方法是避免使用未經(jīng)腐熟的有機肥。在蠐螬為害嚴重的地方,應于春季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金龜子)。
④注意病毒病的防治:近年來,各地病毒病有蔓延的趨勢,要注意加以鑒別。病株要及時銷毀,土壤進行消毒。入冬前要清掃落葉集中掩埋或銷毀。
(6)土地輪作
牡丹忌重茬,牡丹栽植地應安排輪作倒茬。
牡丹大田栽植一般3~5年為一茬。牡丹苗木移栽后應對栽植地清茬,深翻60厘米以上,將殘留的牡丹根全部清理干凈,然后整地,種植其他作物。輪作方式一般有以下兩種:
①農(nóng)作物輪作:主要種植小麥或玉米。小麥于當年11月種下,第二年六月即可收獲。也可種植甘薯、花生、芝麻、大蔥等。豆類作物易誘發(fā)金龜子為害,應于避免。
②其他苗木輪作:據(jù)山東菏澤經(jīng)驗,牡丹地清茬后,也可種植國槐、欒樹、懸鈴木等喬木,或者種植花灌木。種國槐較好,因國槐耐堿,可吸收土壤中的一些鹽堿。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