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種植管理技術(shù)(苜蓿種植管理技術(shù)要點)
一、山苜蓿怎么種植技術(shù)?
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其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稱,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無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區(qū)均可種植。下面我們了解一下苜蓿種植時間,以及苜蓿種植技術(shù)與步驟
苜蓿的種植時間
苜蓿種子發(fā)芽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地溫在5℃--6℃,最適溫度在25℃以內(nèi);二是需要較多的水分。以春播和秋播效果最好。偏鹽堿地塊不宜春播,易造成死苗。①春播。春季需在清明前(3月底--4月初)播種。此時土壤濕度大,易獲全苗。過晚正逢春旱,出苗困難。②夏播。一般在6月份--7月份。此期氣溫高,雨水多,幼苗生長快,但雜草也多,病蟲害發(fā)生頻繁。③秋播。一般在8月底--9月初。此期在雨季后,土壤墑情好,溫度適宜,雜草長勢減慢,播種成功率最高。不論采用哪種播種方式,均應(yīng)結(jié)合下雨或灌溉,雨后最好。播后要鎮(zhèn)壓,以利種子發(fā)芽。
苜蓿的種植方法
1、種子處理。種子要經(jīng)過清選,曬干,使種子的凈度達到90%;播前可將農(nóng)藥、除草劑、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置拌種,避免苗期病蟲害。用根瘤菌等細菌肥料拌種(1千克根瘤菌可拌10千克種子),能提高產(chǎn)量20%以上。
2、播種方法。一般采用條播,行距30厘米--40厘米。目前推廣的密壟稀植技術(shù),行距15厘米--20厘米,既增加覆蓋,提高產(chǎn)量,又便于田間管理。
苜蓿的田間管理
1、灌水與排水。灌水用溝灌、噴灌均可。冬前、返青后各澆一遍水;刈割后,視干旱情況,適時澆水;對新種的苜蓿保苗澆水時,須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株高5厘米以上時進行。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時會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應(yīng)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2、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每畝用過磷酸鈣20千克--30千克,與廄肥2000千克同時施入。目前各地推廣的細菌肥料,如增產(chǎn)菌、em、噴施寶等都可促進苜蓿生長。
3、除草。返青后、幼苗期、二次刈割前后都要除草。一般在灌水后除草,可采用中耕、耙切及化學藥劑等方法。
苜蓿的病蟲害防治
生長4年以后,苜蓿的病蟲害較多。可用藥劑、提前刈割、摘除病葉等方法防治,但根本的防治措施還在于選用抗病品種及播前藥物拌種。
二、花生種植管理技術(shù)?
摘要花生可以播種來種植,在春季播種比較適宜,南北方播種時間略有差別。選好合適的優(yōu)良花生品種,挑選出個頭飽滿、充實的,將種子曬上2-3天,然后把外殼剝除掉。提供排水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采用穴播的方式來播種,播種好覆蓋一層薄土。播種之后注意好澆水,等到小苗長出來后,要進行間苗,拔除雜草。
一、種植時間花生可以播種來種植,發(fā)芽的溫度要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在春季播種比較適宜,南北方地區(qū)因為地域差異,所以播種的時間有些差別,南方可在春季的2-3月中旬播種,北方的氣溫回升慢,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
二、準備種子選好合適的優(yōu)良花生品種,可以直接到種子店購買,從中挑選出個頭飽滿、充實,表面沒有損傷破壞的花生種子,不要用熟花生來播種。挑選好花生種子后,將種子曬上2-3天左右,注意播種之前,可以將花生的外殼剝除掉。
三、整理土壤準備好種子之后,還要準備整理好土壤,要求排水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保證有足夠的營養(yǎng)。
四、進行播種花生通常采用穴播的方式來播種,按照一定的間距挖出小穴,然后把花生栽種到小穴中,播好覆蓋上一層土。
五、加強管理播種之后注意好澆水,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一層薄肥,為了保溫保濕可以覆蓋上一層保鮮膜。等到小苗長出來后,要進行間苗,拔除影響生長的雜草。
三、葫蘆種植管理技術(shù)?
種植技術(shù)方法:l.在濕潤的環(huán)境中茶花會生長得更好,春秋兩季每隔2~3天澆一次水,夏季每天都要澆水,冬季可以一周一次,空氣若過于干燥可對其生長環(huán)境周邊進行噴水。2,茶花生長期間需要補充大量的肥料,每個月要給茶花施肥2~3次,使用腐熟的稀薄餅肥水即可。,。
四、榴蓮種植管理技術(shù)?
1、播種
榴蓮播種時間在春季為宜,榴蓮的種子就在果肉內(nèi),將其取出泡在清水中,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一般一天內(nèi)就可以看到它的籽皮破裂,繼續(xù)浸泡直到它里面的白色內(nèi)核要出來時,即可進行播種了。播種時控制株行距在20×20cm為宜,播種后覆一層淺土,保持土壤濕度在30%左右,不久即可發(fā)芽出苗。
榴蓮的種植技術(shù)
2、育苗
在幼苗生長時要注意除草和淺耕,將園間的雜草清除,以免雜草影響到幼苗生長或搶占養(yǎng)分,淺耕可使種子發(fā)芽后快速出土,同時在淺耕除草是可結(jié)合澆水施肥,使其快速生長。另外除了播種育苗的方法外,優(yōu)良母株可用空中壓條繁殖,極易生根形成新的幼苗,從繁殖到成苗只需2-3月。
榴蓮的種植技術(shù)
3、移栽定植
無論提高那種繁殖方法,當幼苗生長到40-50cm時即可定植,定植時先對定植地塊進行整地,將土壤翻耕,在施入有機肥、土雜肥以及石灰作基肥,基肥的施用量根據(jù)種植環(huán)境以及規(guī)模而定。定植可全年進行,要求帶土種植,在起苗時澆一次透水,再將根系附近的土壤一起挖出,注意不要傷害到根系,以免造成定植失敗,定植時株行距3×5米為宜。
榴蓮的種植技術(shù)
4、田間管理
在施足基肥后,榴蓮每年都需要進行2-3次施肥,這個時間在抽蕾期、果實膨大肥以及采果前,這三個階段施肥的種類也不一樣。榴蓮施肥主要是施用水溶肥,將水溶肥稀釋后通過滴灌、噴灌、灌根施用,這樣既方便快捷,還不會傷害到土壤和根系,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此外榴蓮的萌芽力極強,在肥水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極易徒長,所以要及時的整形修剪,使其保持良好的樹形,增加通透性,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榴蓮的種植技術(shù)
5、采收
榴蓮的成熟季節(jié)在11月、2月以及6-8月,這些季節(jié)都是它的成熟時期,到了果實快成熟時要仔細觀察,當果實轉(zhuǎn)橙黃色或橙紅色時即為成熟,這時即可采收。采收后不易立即食用,需要經(jīng)過一周的時間后,等其果肉松軟后才可食用。
五、紅薯種植管理技術(shù)?
紅薯的種植技術(shù)
1、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后,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fù)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zhì),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fù)合肥。
2、整枝打頂: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剪刀剪掉二三個分枝,如此可使養(yǎng)分回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yǎng)分。打頂可調(diào)節(jié)養(yǎng)分運轉(zhuǎn),促使養(yǎng)分向根部輸送,當薯苗長到40~60厘米時摘去嫩尖,分枝生長過旺時也要摘去嫩尖。
六、甘蔗種植管理技術(shù)?
?因為甘蔗是喜歡陰涼的植物,所以我們在種植甘蔗之前,要給它尋找一塊適合它們生長的土壤。這個地方可以有高大的樹木進行遮蓋,這樣可以給甘蔗營造出陰涼的生長環(huán)境。另外是甘蔗種植的水分管理,這是決定甘蔗長勢的關(guān)鍵。
?? 因為是冬天生長,所以甘蔗的水分不太容易吸收,而且會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為了更好的避免這種情況,所以在水分管理上要講究一些技巧。
?? 盡量避免在早上和晚上澆水,因為這個時候的溫度會比較低,容易導致水蒸氣的凝固,這樣就不利于甘蔗的吸收。選擇溫度相對較高的中午,剛才就能夠更好的吸收水分。這樣才能夠讓甘蔗更好的生長,從而才能培養(yǎng)出清甜的口感。? ?其實甘蔗甜不甜,和當?shù)氐臅円箿夭钣泻艽蟮年P(guān)系。但是前提需要做好水分管理,然后配合相應(yīng)的肥料進行施肥,就可以讓甘蔗更好的生長。
?? 還有一點比較關(guān)鍵,那就是甘蔗地里的雜草。雖然甘蔗一般生長在冬天,地里的雜草也會比較少。但是依然會有一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雜草會分散甘蔗的營養(yǎng),所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忽視這些雜草。要及時進行清理,才能保證甘蔗生長的營養(yǎng)成分。
?? 做好了這些方面以后,甘蔗才可以在更加適合的環(huán)境中生長。最終生長出來的甘蔗才是口感清甜的,當然也得注意甘蔗內(nèi)部的害蟲,把握好了這些關(guān)鍵步驟,種植出來的甘蔗才是非常優(yōu)質(zhì)的。
七、油柑種植管理技術(shù)?
1、首先油甘果對土壤沒有太高的要求,甚至在非常干旱的土壤中都能夠扎根生長,它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非常容易養(yǎng)活。但是幼苗最好不要讓其承受太多的旱澇災(zāi)害,在選地的時候要選擇在選地的時候要選擇排灌水時的條件比較方便的地方。
2、其次,雖然油甘果在非常貧瘠的土壤中仍然能夠扎根,但是在用幼苗種植時,最好在基地中施加上一層薄薄的肥料,這樣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長。因為是需要果樹為果實供給生長所必需的養(yǎng)分,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更需要的是按時給樹木追加肥料。
3、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果樹生長過程中,要及時對其進行枝葉的修剪和病蟲的預(yù)防。如果果樹處于開花期間,最好不要對其噴灑農(nóng)藥,不然會影響結(jié)果
八、辣椒種植管理技術(shù)?
一、種類選擇
現(xiàn)在生產(chǎn)上運用較多的有樂都長辣椒、線辣子等。
二、定植前的田間準備
1.上肥
施入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每畝施500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在基肥中混入1-3千克硫酸鎂或硫酸鉀20千克。在春季整地前,全部鋪施和溝施,鋪施2/3,另1/3溝施。地膜掩蓋比不掩蓋的應(yīng)削減20%的氮肥量,恰當增施磷、鉀肥。
2.整地做畦
整地時要隨翻隨耙,使土壤疏松細碎,畦面平坦無坑洼。鋪膜時拉緊地膜,膜與畦面之間不要有空位,兩端用土壓實。如地膜有破損,可用土封嚴。為避免地膜松馳或發(fā)生皺褶,未鋪膜前可用硫子鎮(zhèn)壓畦面。假設(shè)雜草較多,可選用除草膜或鋪膜前噴灑除草劑。
三、定植
辣椒地膜掩蓋有兩種辦法,一是先鋪膜后定植;二是先定植后鋪膜。先定植后鋪膜,是在定植水澆后待地上稍干,按株行距擺上麥苗,在地膜相應(yīng)方位切成十字形的定植孔,把苗從孔中套過,再將薄膜平鋪于小高畦上,附近用土壓緊。這種辦法定植速度快,但易傷麥苗的葉片,且畦面不平坦。先鋪膜后定植,是按株行距挖定植孔,將孔內(nèi)土挖出、栽苗,用土壓住孔附近的膜即可。
在地膜掩蓋的基礎(chǔ)上加以改進,發(fā)清楚近地上掩蓋,即把地膜支起一定高度,構(gòu)成30厘米分配的小拱棚。可比地膜掩蓋提早5-10天定植。定植時也可做成高20厘米、寬70厘米(溝寬30厘米)的高畦,在畦上開兩條深溝,施基肥后栽苗,然后插小拱架覆膜。
四、定植后的處理
1.水分處理
地膜掩蓋可削減水分蒸騰,因而,辣椒成長前期應(yīng)削減灌水量,避免灑水過多而致使地溫降低。在植株成長中、后期,因為地膜掩蓋地溫行進成長活絡(luò),葉面積添加,水分蒸騰量較多,因而應(yīng)加大灌水量和灑水次數(shù),避免辣椒受旱致使早衰減產(chǎn),辣椒灑水應(yīng)堅持小水勤灌忌激流漫灌。
2.肥料處理
底肥不能滿意辣椒全部生孩子期的需求,在中期應(yīng)進行2-3次追肥,聯(lián)絡(luò)畦溝灌水,追施化肥和人糞尿。別的,可用磷酸二氫鉀、尿素進行葉面噴肥。假設(shè)植株脫肥嚴峻,可在中后期揭膜或劃破膜,進行根際灌水追肥,此刻植株已封壟,不會影響根系成長。
3.中耕除草
地膜掩蓋后土溫可達40-50℃,大多數(shù)雜草成長受抑制,因而畦面可削減中耕除草。在定植前期,對畦溝進行2-3次中耕,留神保護好地膜的培土,一起嚴密關(guān)閉定植孔,避免透風。
九、青瓜種植管理技術(shù)?
一、青瓜種植方法
1、青瓜可在春秋兩季種植,種植青瓜宜選擇PH值在6至7.5之間的土壤,種植前先浸種催芽,然后將種子播種于苗床。
2、兩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起苗前淋透水,注意保護根系,帶土定植。青瓜苗的行距在30-40厘米左右,株距在35厘米左右,一般每畝可以定植4000-4500株。
3、定植前施足基肥,追肥時可以每畝使用磷酸二銨或氮磷鉀復(fù)合肥15-20公斤,或者腐熟人尿糞800公斤隨水沖施,種植前期一般7-10天澆一次水,種植后期一般5-7天澆一次水。
4、青瓜從定植到初收約55天左右,及時進行采收。
二、青瓜種植管理
1、搭架
在青瓜苗長至40厘米左右的時候,青瓜苗開始吐絲爬蔓,這個時候就要進行架條處理,可以選用1.5-2米長的小樹條或者小竹竿,以黃瓜苗為中心,在它的上方搭建成人字形,用繩子綁好定型,竹竿下方要插入泥土之中,防止被風吹倒。
2、病蟲害防治霜霉病可以用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枯萎病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
3、冬季氣溫低,容易形成高濕度發(fā)生各種病蟲害,需要加強對濕度的管理,白天空氣的濕度應(yīng)該控制在60%-80%左右,晚間控制在85%-90%左右。
十、茶葉種植管理技術(shù)?
1、土壤:茶葉對土壤的肥力要求較高,在種植時要在土壤中加入基肥。2、種植:每顆茶樹要保持10厘米左右的間距,不能種的太密集。3、澆水:植株幼苗期時對水分的需求較大,要勤澆水。4、施肥: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為茶葉補充氮磷鉀元素。
具體茶葉種植、管理如下:
1、準備土壤
茶葉適宜生長在松軟肥沃的土壤中,對土質(zhì)的要求較高,因此在種植過程中要在土壤中摻雜腐熟后的有機肥,增加土壤肥力,讓茶樹根系更好的生長。
2、種植方法
種植茶樹時,首先要將土壤開挖成條狀,然后把茶樹一顆顆的栽種到土壤中,注意要保持50厘米的行間距,不能種的過于密集,否則茶樹會出現(xiàn)長勢不良的現(xiàn)象。
3、補充水分
茶葉喜水,在幼苗期間對水分的需求很大,需要每隔3-4天澆一次水,澆水時盡量不要從頂部噴灑,可以從茶樹苗兩旁的過道往植株根系噴水。
4、施加肥料
想要讓茶葉茁壯生長,在植株生長過程中要每隔一個月施加一次營養(yǎng)均衡的復(fù)合肥,并且施肥時間最好在每次采摘嫩芽的前3天左右,有利于茶葉新芽再次生長。
5、預(yù)防蟲害
? 時刻觀察茶樹的葉子,有沒有病蟲害。要及時大約,預(yù)防。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