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種植技術和管理視頻(小麥的種植技術和管理視頻講解)
一、小麥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小麥是我國北方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的產量和品質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因此研發(fā)和推廣小麥配套管理技術在當前來說非常有意義,能大大提高我國小麥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還有利我國糧食作物種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和民族利益。小麥的優(yōu)質高產配套生產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土地和渠道或別的灌溉設施的修整:小麥對土壤的要求較嚴,要求Ph在7-8,含鹽量在0.3%以上,肥力好,土壤有機質和透氣性好,耕層在20公分以上,因此在播種前應深耕土壤,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透氣性,以利于根系的下扎,同時清除或深翻地面雜草,減少草害和麥苗爭奪養(yǎng)分;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增強透氣性和保水保肛能力。修整灌溉渠道或噴灌設施,為苗期的灌水提前做好準備。
2、種子的選擇:應根據自己的生產需要和當地的氣候,水利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旱田應選擇比較耐旱且抗逆性比較強的品種如長武521、銅麥6號等,同時還應根據春播還是冬播選擇適應的品種。灌區(qū)在選擇品種時要本著矮桿和抗倒伏的的特點來選擇優(yōu)質高產且抗病性高的品種。還應該注意種子的級次,一般建議選擇一級或二級種,原種價格太高,會增加生產成本;三級或三級以下的種子又會因純度下降,優(yōu)良性能變變褪變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3、種子的處理:選擇晴好天氣,對種子首先進行包衣處理,包衣劑應選擇特效期長,但殘效期短,能被自然降解的藥劑,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對土壤和小麥的污染。然后曬種3-5天通過紫外線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以保證播后的苗齊苗壯,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在曬種的過程中應在席子或土地上涼曬,不可在水泥地上涼曬,以免溫度太長,使胚芽受傷,影響出苗率。
4、播種機械的檢修,維護或預約:自已擁有有播種機械的應及時做好設備的檢修、維護及燃油的補充貯備和操作人員的招騁及培訓;自已沒有播種機械的應做好提前預約,以免到播種時機難以找到機械,耽誤小麥的及時播種。
5、土壤的測土及化肥的準備:及早對待播田塊取樣檢測,然后根據檢測出的實際的氮磷鉀的合量進行基肥的品種及數量的籌備。實驗證明控釋肥做為小麥底肥表現很好。
6、播種時間的確定:冬小麥的播種時間一般在白露到寒露之間,大部分地區(qū)以秋分到寒露時播種為宜,要求溫度在16-20度。過早播種容易引起旺長,容易受凍;播種過晚又會對開春的返青和分蘗產生影響。春小麥應在春節(jié)過后,地表解凍6厘米以上后則可進行播種。總之,各地小麥的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的實際經驗并結合實際氣溫情況進行確定。
二、播種后的綜合管理
1、合理適時灌水: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及近期降水情況確定是否灌水。冬小麥應在土壤上凍前灌足封冰水,以提高小麥的抗寒能力。其次還要注重撥節(jié)期和升漿期的灌水,這三個時期的灌水是優(yōu)質高產的保障。在灌水的過程中可選用水帶澆灌或噴灌的方式,以保證土壤對小麥的水分的充分供應,又能避免過多灌水對水資源的浪費和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撥節(jié)期和升漿期灌水,一定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以免遇到大風,造成倒伏,對機械的收割和產量的提升產生影響。
2、科學追肥:應時刻觀察小麥的生長表現,并根據其生長表現來確定是否追肥和追多少肥。小麥追肥的三個關鍵是時期是撥節(jié)期、揚花期和灌漿期。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根據具體的生長表現可選用撒施和葉噴的方式,如果基肥施用充足且麥苗長勢良好,可選擇葉噴;如果底肥不足,長勢較差應盡早結合灌水撒施。前期以尿素為主,后期以磷酸二氫鉀為主,葉噴時可結會病蟲防治一次性完成。
3、加強病蟲害管理:在小麥的整個管理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對小麥的產量的質量至關重要。我國小麥的主要病害有條銹病,紋枯病和白粉病可釆用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如三唑類的己唑醇,晴菌唑等或甲氧基丙烯酸脂類的醚菌脂,吡唑謎菌脂等。還可應現代新型微生物菌劑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等進行生物防控。蟲害主要有蚜蟲和吸漿蟲,可釆用害蟲天敵對其進行捕殺并結合黃色粘蟲板進行防治。在防病防蟲過程中應釆用農業(yè)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學防控相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4、草害的防控:麥田雜草的防控可主抓播后和撥節(jié)前兩個關鍵時期。播種后立即采用封閉性除草劑每畝可以選用50%吡氟酰草胺15克+50克/升雙氟磺草胺15毫升,兌水25-30公斤。常用的麥田封閉除草劑還有禾本科雜草使用異丙隆、闊世瑪。闊葉雜草使用麥喜、麥草畏、苯磺隆、噻磺隆、使它隆、快滅靈、芐嘧磺隆等。苗齊后到撥節(jié)前可根據草情確定是否使用除草劑進行二次防治。
三、收獲期的管理
1、收獲時機的確定:根據不同的用途,確定最佳收獲時機,小麥的成熟期分為乳熟期、臘熟期和完熟期。一般情況下用于加工的小麥可在臘熟末期進行收割,而用作種用的小麥則應在完熟后收割最佳。
2、收獲機械的提前預約和維護:小麥的收獲時間比較集中,可以說是時間短任務重,所以應提前預約收割機械及運輸機械,以及人員的分工安排,自已有機械的,應提前做好維護保養(yǎng),以備收割時所用。
3、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搶收晾曬:小麥的收獲期一般都容易出現突然降雨天氣,所以到收割季節(jié),應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搶收搶曬搶入庫,同時備好防雨器械,以免收獲好的或正在晾曬的小麥受到雨淋而發(fā)霉變質。
4、檢測好含水量,及時入庫或銷售:收割結束后,應及時晾曬并根據自己的經驗或利用機器檢小麥的含水量,達標后可根據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立即銷售或立即入庫。
【大農圈】里有躬耕農業(yè)的種養(yǎng)大戶,也有洞悉市場的企業(yè)家;有神通廣大的產業(yè)經紀人,也有逼格超高的品牌策劃人;有研究農業(yè)的教授,也有制定政策的官員;還有村官、投資家、電商達人……這個圈子,給你的不只是市場信息,還有一大批有價值的農業(yè)朋友。
二、小麥高產種植技術與管理?
小麥高產的種植技術與管理
一、選茬、整地
在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選用大豆茬、馬鈴薯茬、小麥茬等無長殘留性除草劑的地塊,避免甜菜茬。
計劃第二年播小麥地塊,可進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細,達到待播狀態(tài)。
二、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1、品種及種子質量
選擇適應當地生態(tài)條件,審定推廣的高產、抗逆性強、抗病性強的中強筋小麥品種,主推品種墾九10號、龍麥33龍麥35等。
2、種子處理
采用麥類種衣劑包衣能有效地預防小麥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用麥迪安、黑穗停等麥類種衣劑按1:800-1000拌種或者用種子重量萬分之三的6%戊唑醇拌種劑,拌種后悶種5-7天再播種。
三、小麥管理技術和方法?
夏天觀察小麥蚜蟲,打藥即可。澆地時用五十斤化肥。
四、高山小麥的種植技術?
2、施足底肥
原則是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穩(wěn)氮、增磷、補鉀及微肥。一般畝施有機肥 1000-2000公斤,配方肥40公斤左右;硫酸鋅1公斤,在整地前均勻撒施,及時深翻入土。
3、精細整地
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播種質量。經常采用旋耕或免耕機播種的地塊,3年以上一定要深翻一次(25厘米左右);秸稈直接還田的秸稈要細碎,清除過長的破碎秸稈,1畝秸稈還田2畝,整地時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層深淺一致,表土細碎,達到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地面平整,無根茬的標準。
4、種子處理
未拌種的種子要進行處理防治病蟲害,可選用質量較高的的種衣劑或用單劑拌種,單劑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靈按種子量的0.2%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3911或辛硫磷按種子量的1.5%拌種。
5、適期播種
適宜播期在10月5-13日,播深為4-5厘米,晚播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小麥平均行距22.5厘米。播種后用石磙壓實保墑,以利于小麥出苗。秸稈還田地塊增加1.5公斤播種量。
6、冬前和春季水肥
冬前水肥是保證小麥順利越冬,早春防凍、防旱的重要措施。冬前土壤相對含水量大于65%時,可免澆防凍水,在小于65%時,要澆好封凍水,澆后及時劃鋤松土,防止地面龜裂,透風傷根,造成死苗。 冬后追肥,地力差的地塊應施兩次肥料,第一次在小麥返青期,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追施尿素,每畝20—25公斤;孕穗時追施第二次孕穗肥,可施用7-8公斤尿素;中高產田應將追肥時間后移到拔節(jié)期一次施用,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尿素,每畝20-25公斤。及時澆好起身水、拔節(jié)水和灌漿水。
7、化學除草和麥田化控
拔節(jié)前,小麥耐藥性最強,可用麥草凈等對路藥劑噴霧,進行化學除草;為防止小麥徒長和后期倒伏,可用多效唑等化控劑進行化控。以上藥劑注意溫度過低時禁用,以免影響效果,拔節(jié)期后停用,避免產生藥害,影響小麥結實。
8、根外追肥
小麥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越來越差,可在開花期及時進行葉面施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葉部光和能力,提高小麥抗病、抗干熱風能力,可選用磷酸二氫鉀、硫酸鋅葉面噴施,隔7天再噴一次。
五、芥菜怎么種植栽培管理技術視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多年種茶經驗 的累計,茶農們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茶園管理技術, 這套方案不僅適用于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而且還是茶 農們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得來的,非常值得人們研 究和借鑒。種植茶樹之前要對茶園進行精心的選擇和設計, 在土地坡度高于15°時,要修成水平的梯田園地, 如果土地坡度在15°以下的,要畫好等高線。
在選 地結束以后,要進行初墾、復墾、施肥,方才可以 種植。在種茶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種茶的方式和密度,這與將來茶的長勢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龍井茶傳統(tǒng)的種植中,都是采用種子叢式穴播或育苗叢栽,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龍井茶的種植方式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從開始的密植條栽到后來采用的合理密植單條或雙條的種植方法,在種植時,把握好茶苗的密度,分配好一畝地的種植株樹。除此之外,人們對苗木質量的要求也是越來越 嚴,在現在的種植中,西湖龍井茶的品種多是采用 無性繁殖,在茶苗出圃之前,都有一定的要求,并 且要生長的健壯,沒有病蟲害的跡象,根系也要生 長得正常。
茶苗的移栽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其中也要掌握 相應的技術,每年在晚秋或早春時節(jié),是移栽最恰 當的時期。在墑情好的時候,晚秋剛移栽的茶苗, 在稍晚的時候,或在冬季的時候,就會發(fā)根。到了 第二年的春天,就會發(fā)出嫩芽,這樣要比春天移栽 的茶苗早成園。
六、小麥的冬季管理技術?
小吾的冬季管理技朮?
小麥的冬季管理技朮,首西的足冬灌澆足縫冬水,這個冬灌的時問足在天氣白天澆灌小專地,晚上黑夜全能結上冰,白天太陽一出又消化這足最好的澆地時回段,冬小夷也不能狂長麥不二旺要發(fā)現小麥旺長要壓防止小麥冬旺。
七、方竹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1)整地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PH值為5.5~6.5,呈微酸性的砂質壤土作為林地,排水性好,精細整地;
2)選苗選擇抗病蟲害強、高1~1.2m的細葉雷竹作母竹,母竹留枝6~8盤,削切竹梢,去葉四分之三,在竹根土部澆上水;
3)挖土穴和灌基肥在經過整理的土地上前后2~3m的距離挖好土穴,土穴的直徑50~60cm,深60~70cm,每土穴中填入餅肥和有機肥,將肥料與土拌勻;
4)種植竹苗在3~4月,將母竹植入修整過的土穴內,栽植后,給定株的土穴澆灌畜糞15~20kg,培一層5~10cm土,并澆一次水,以澆透竹林土壤為宜,并在穴上覆蓋一層有機物,再蓋上尼龍薄膜;
5)竹林管理(1)施肥在3月施孕筍肥,施用腐熟雞糞和尿素,7月施前肥,主施尿素,10月采筍結束后施筍后肥,施腐熟雞糞并配合施用鉀肥;
進一步,在步驟1)中,在所述砂質壤土上鋪設一層25~30cm厚的麥地土。
進一步,在步驟3)中,將餅肥、有機肥和泥塘土混合后拌入土穴中。
進一步,在步驟3)中,將餅肥、有機肥和泥塘土按照1~1.5kg∶10~15k∶10~15kg的比例混合拌入每個土穴中。
進一步,在步驟4)中,給定株的土穴澆灌畜糞后,培一層麥地土。
進一步,在步驟4)中,土穴上所覆蓋的一層有機物為竹葉或者樹葉。
進一步,在步驟4)中,覆蓋的竹葉或者樹葉厚度為25~30厘米。
八、散花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一、追施肥料:
幼苗期主要以氮肥為主,芽前后主要采用復合肥,重施蕾肥。一般來說,肥料用水來延長膨脹期,促進花球的膨脹。在高溫干旱的情況下,缺乏常見的土壤水分會使植物吸收養(yǎng)分。因此,有必要將有機肥與供水相結合。澆水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從而使得它們長得跟快。
在發(fā)育過程中,增加微量元素的施用,以糾正植物缺乏。同時,硼對花球產量和質量的影響非常重要。有必要施用葉面2至3次,特別是在花球膨脹期。在追肥的中后期,有必要拒絕使用碳銨或含碳銨的肥料以防止花球生產頭發(fā)。主要基于分解糞尿和尿液,共同施用速效肥料,平衡上肥,根據植物生長情況,肥料用量和肥料數量。一般在種植活棵后、座葉構成初期、蓮座葉構成后期、現蕾時各追肥1次,共3次~4次,鎂、硼、鉬和其它微量元素肥料共同作用。在產品收獲前20天內不要施用任何肥料。
二、培土雍根:
松花的根系受到主莖的侵襲,并且是分層的。在生長過程中,深根已經老化,新莖不斷出現在近莖中。整體分布淺,纖維根主要分布在附近。如果發(fā)現冷季節(jié)期間根系較深暖季較淺可能與根系生長的向性有關。另一方面,在農業(yè)管理方面,大都基肥和追肥施得比較淺,也促進了根系向地表成長?;ú松a一般需要土壤的培育,通過土壤的培育,促進不定根,穩(wěn)定根系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增強植物生長和抗倒伏才能。在高山菜花與雨根的情況下高溫干旱,土壤栽培效果特別顯著,提高了抗逆性,對產量增加有顯著影響。生長過程一般應與鋤草,松土,肥料結合,土壤栽培1-3次。不應培土種植花菜。至少應該深入種植。出產上不進行培土而又進行淺栽的花菜長勢和產值肯定都不好。
三、水分管理:
松花菜的葉子多而薄,在生長中后期達到17-23張,比普通花椰菜品種多6-8張。蒸藤的數量很大,經常出現水田流失和水萎蔫的現象,特別是連續(xù)陰雨天氣后放晴、在暴水后放睛或在高溫、干旱和強光條件下,萎蔫現象尤為顯著。因此,松花菜栽培的蔬菜土壤不能過于潮濕而引起根系,也不能過于干燥而造成缺水。
一般情況下,采用清溝、排水,澆水,土壤切割,割草覆蓋,地膜掩蓋等方式,及時調整土壤水分,力求平衡供水,保持土壤濕潤、疏松。干旱時灌跑馬水和灑水。禁止洪水泛濫;雨后及時排水,禁止在田間積水。夏季種植活樹前,應在傍晚干燥時每天撒一次。在高溫和強光下最好遮光。
四、束葉護花:
無論是在春天還是夏天,它在光線的照射下都會變黃,在夏秋季強光條件下它會變深。這種變化影響產品的外觀和新鮮質量。因此,花球護理是高山松花菜的生產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ú说淖o理不同松花菜大多采用葉片保護花代替折疊葉覆蓋法,特別是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以稀有種植大球為主,因為花球大而蓬松,內葉堆積不良,而花球是發(fā)育和抽葉的特征,往往是由花球的膨脹和內葉的生長引起的,遮蔭效果不好。遮陽效果不好。防曬保護越嚴密,葉片保護越緊,陽光可以完全防止暴露在花球中。即使在盛夏的環(huán)境中,整個花球也能保持新鮮。與折疊刀片的一般方法相比,葉片的保護完成一次,減少了多次折疊葉片的麻煩,節(jié)省了勞動力,時間,并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九、牛油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先到市場上買一些顆粒飽滿的牛油的種子,買回來之后需要進行處理,選擇一處陽光充足的地方,然后將種子尖的那一端朝上均勻的擺放并埋在土壤里,再小心的用松土蓋在種子上面,每隔七、八個小時澆一次水。兩周前后就會長出幼苗。
當幼苗長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可以移植了,首先,挖一排每間隔三、四米的小樹坑,每排要間隔四到五米,每個樹坑撒入足夠的基肥。移栽的時候,連著樹根一起移植到挖好的樹坑里,盡量不要破壞到樹根,完成后立馬澆水,可以提高新樹苗的成活率
十、綠萍的種植技術和管理?
綠萍在南方于早春和秋后種植,在15~25℃的適溫條件下,以獲高產,夏季高溫不易種植。
北方以夏季種植為主。種植后畝施鈣鎂磷肥50公斤或腐熟廄肥,可在早期促進固氮力和繁殖力,盡早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環(huán)力,從而提高產量。在高濕度條件下易染霉病,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時撈取進行分萍擴繁或飼養(yǎng)畜禽。在山區(qū)或水源缺乏地區(qū),適宜在潮濕的土層著泥生長,也能獲得高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