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蘆養(yǎng)殖視頻(油葫蘆養(yǎng)殖視頻大全)
1. 油葫蘆養(yǎng)殖視頻大全
首先準備的材料如下,海竿肯定是不用說了,什么海竿都可以,我用的是彈簧竿,還有就是太空豆,空心墜,空心墜最好用大一點,我用的是50克的,八字環(huán)回形扣,大號的浮筒,上餌用的盤鉤或爆炸鉤或水怪釣籠都可以,這個線組這幾種鉤都可以用
第一步先將太空豆穿入主線,第二步穿入空心墜,第三步穿八字環(huán)回形扣
最后一步把浮筒系在線頭上,這個線組就做好了
這個系法可以去看我視頻,里面有詳細介紹
最后成品就是這樣的,釣深淺就全靠太空豆定位,這個線組釣幾米到十幾米都可以輕松拋竿,一點不受影響,抗風抗走水,魚吃餌料漂會有小動作,不能提竿,等它拉著漂跑或動作特別大才能提竿,提竿時要使勁揚竿刺魚,讓它掛的更牢固
2. 油葫蘆的種植方法
1.大亞腰葫蘆:又名濟公葫蘆,寶葫蘆,即可觀賞又可食用,8字形,上端小,下端大,連接部位較細。70~90天采嫩瓜食用,株結3~5個,是制作工藝品的好材料。
2.扁圓葫蘆:其形圓兒扁,直徑7~9厘米,因形狀像個大柿子,所以京津一帶稱其為“柿子葫蘆”,而山東,蘇北一帶則叫做“油葫蘆”。
3.長柄葫蘆:極為奇特的觀賞葫蘆,嫩瓜食用比普通的菜葫蘆好,細嫩清甜,味道十分鮮美,最為奇特的是每一個葫蘆都具有長達40~60厘米均勻的手柄,連同葫蘆全長可達60~95厘米,產(chǎn)量奇高,可范制,勒扎。
4.蘋果葫蘆:蘋果葫蘆因為其外形酷似蘋果,單果重320~380克,株結果30~45個,產(chǎn)量高,既能鮮食又能加工做工藝品。
5.中棒葫蘆:長20~50厘米,70~90天采嫩瓜食用,株結5~8個。
6.中亞腰葫蘆:與小亞腰/彌勒佛遠距離隔離種植,果實可用于雕刻及烙畫、砑花。果實在生長期間可食用。
7、彌勒佛葫蘆:果實在生長期間可食用。
8、西葫蘆:是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棱溝。
9、小亞腰/手捻葫蘆:適種性強,喜光,根系發(fā)達。果實每株產(chǎn)20-40只,多的達70-80個果實.高度通常在5-10公分。 觀賞型植物,與中亞腰/彌勒佛遠距離隔離種植,果實用于雕刻及烙畫、砑花。果實在生長期間可食用。
10、單肚大葫蘆:適應性強,喜光,根系發(fā)達。果實每株產(chǎn)3-5只,高度通常在15-25公分左右,直徑在15-20CM左右。可做為觀賞型植物,用于雕刻及烙畫。果實在生長期間可食用。
3. 油葫蘆飼養(yǎng)注意事項
油葫蘆的飼料以植物飼料為主,可喂給絲瓜、南瓜、包菜葉、青菜葉、蘋果、米飯粒等。入冬時,可喂點豬肉末或牛肉末,以增加其體內(nèi)脂肪,加強其抗寒能力。
飼料要經(jīng)常變換品種,不要老喂一種。兩只雄蟲一起飼養(yǎng),必然進行咬斗,而且戰(zhàn)勝的那只雄蟲一般都不肯就此罷休,會在籠中追逐不歇,最后戰(zhàn)敗的一只可能會被咬死。
4. 油葫蘆人工養(yǎng)殖視頻
油葫蘆bgm叫《虎襄彈山門》,是一段純音樂,油葫蘆叫蟋蟀,也叫蛐蛐,一些人很喜歡油葫蘆的叫聲,所以錄視頻會在油葫蘆發(fā)出叫聲
5. 油葫蘆的養(yǎng)殖
油葫蘆屬直翅類昆蟲,是蟋蟀的一種,但不會咬斗。形似蟋蟀,但體形比蟋蟀大,成蟲體長約2.5厘米。棲草叢中,晝伏夜出,雄性善鳴。常食瓜果和豆類,有時也食其他昆蟲。冬季繁殖油葫蘆的方法是:
首先準備一個類似于養(yǎng)魚缸形的玻璃缸。其大小不限,但最好是長方形的。然后用紙板或三合板做個蓋子,要求能把玻璃缸扣緊、扣嚴。以防幼蟲孵出后,跳到蓋上鉆出跑掉。在蓋子上方應開個小天窗,并釘牢一塊細鐵窗紗,以流通空氣。
然后再準備些篩過的細沙土,用鍋炒下,放涼后待用。另外,找?guī)赘鶅?nèi)徑在1.5-2厘米的竹竿,避開竹節(jié)鋸成5厘米長的小段;然后從端頭正中往下劈開分成兩半,呈長瓦狀,用開水燙一下晾干。再找?guī)讉€玻璃罐頭瓶,洗刷干凈備用。
上述器具準備齊全后,便可著手進行油葫蘆培育繁殖了。立秋后,從野外捉兒只身條粗壯、肚子鼓起、排卵管完好的雌性油葫蘆。先把沙土放入罐頭瓶內(nèi)攤開,厚度在4厘米左右,稍微噴灑些涼開水,有一點潮濕便可。
然后把選好的雌性油葫蘆放進瓶內(nèi)。每瓶只放1只(另加1只雄性也可)。在捕捉和飼養(yǎng)過程中一定要細心,注意不要把雌性油葫蘆長針狀排卵管弄斷或碰傷。
每天喂給用水泡發(fā)的黃豆和白菜心。食要常換,要保持新鮮。把瓶放在陰暗處,大致經(jīng)過2-3個星期便可排卵。排卵的早晚取決于雌性油葫蘆受精時間的早晚。
捕捉及挑選雌性油葫蘆的肚子越大越好。其排卵時是將排卵管插入沙上進行排卵的。油葫蘆是否已經(jīng)排卵,要及時把油葫蘆取出,倒出沙土挑出蟲卵進行篩選。
油葫蘆蟲卵呈橢圓形,青灰色半透明。長度約2.5毫米,中間直徑為0.5毫米。在篩選蟲卵時,如發(fā)現(xiàn)有白色或黃色的,要挑出來丟掉。因為這是沒有受精的卵,俗稱“水子”。
取出準備好的玻璃缸,刷洗干凈,缸內(nèi)鋪勻沙上,厚度在4厘米左右,把卵分散埋入沙中約2厘米深處。淋上一點清水后,把竹瓦凹面朝下順向排放。排與排之間要留有1-2厘米的距離。在每排竹瓦之上錯位再放層。放竹瓦的作用,是使幼蟲出上后,在生長過程中有隱蔽之處。
竹瓦放好后,蓋上蓋子,放在向陽處就可以了。到了冬天家庭生火取暖時,再把培養(yǎng)缸放置火爐旁或暖氣片上,溫度最好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要微淋次溫水。這樣從埋卵到幼蟲出上,大約需要30-50天。如果使培養(yǎng)缸始終保持25-30℃的相對恒溫,則用不了1個月時問幼蟲便可出土。
6. 油葫蘆怎么養(yǎng)和繁殖
油葫蘆叫聲婉轉悠揚,被很多玩家譽為“鳴蟲之首”。人人都想油葫蘆叫得聲音響亮動聽、叫得時間長,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科學、合理的喂食,一方面,喂養(yǎng)的食物要符合它的原始本性,另外還要考慮到人工繁殖與純野生之間的差異。
野生油葫蘆主要以農(nóng)作物的根、莖、葉為食,偶爾吃些蚜蟲、小肉蟲之類的葷食,因此人工喂食仍需做到以素食為主,小米、玉米、胡蘿卜、白菜葉等都是不錯的食料。具體可將小米泡發(fā)后與玉米碴混合砸成泥狀,里面可適當添加一塊胡蘿卜。由于人工繁殖的油葫蘆消化能力沒有野生的那么好,所以還需搭配喂些熟食,小米飯、蒸南瓜、煮胡蘿卜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切忌長時間喂養(yǎng)熟食,網(wǎng)上有玩家反饋,長期喂熟食的油葫蘆壽命短、叫聲弱。另外玩家不建議將幾種甚至十幾種糧食混到一起做食料,因為雜糧“氣雜、起病”。
說完素食,再來談談葷食。野生油葫蘆捕食能力不強,“吃肉”極其偶爾,自然身體對肉類蛋白質的代謝能力也就不高。如果長期投喂肉食,尤其是諸如蠶蛹粉、螞蚱粉這類人工合成的葷食,會導致油葫蘆長膘、早老、叫聲走形。不過要想油葫蘆有活力,叫聲響亮,蛋白質卻是必不可少,富含植物蛋白的豆類就是很好的選擇,特別是新鮮豌豆,將其與小米、玉米碴按照30:1的比例混合砸成泥,一周喂兩次即可。罐裝干豌豆盡量少用,里面添加劑會損害蟲的健康。除了豌豆以外,綠豆、紅豆也可生喂,但毛豆生吃有毒,必須煮熟再投喂。
特別說明一點,油葫蘆也像蟈蟈那樣需要在大鞘后“吃肉”頂肚。在蛻變?yōu)槌上x但尚未開叫這段時期,油葫蘆虛弱缺乏營養(yǎng),需喂足肉食讓其體質變強。有玩家利用“以蟲養(yǎng)蟲”的做法,考慮到油葫蘆屬陰蟲性寒,將同為土生昆蟲的蟬蛻下的殼,用水泡軟后投喂油葫蘆;用此法喂養(yǎng)兩到三天,更換為燙熟的蚯蚓或豐年蝦,以每天米粒大小的量再喂養(yǎng)三到五天即可。面包蟲、螃蟹腿這些盡量不要投喂,因為面包蟲脂肪多,油葫蘆吃后容易長膘、上火,而螃蟹腿則是成本高,人工養(yǎng)殖的話可能還會有藥物殘存。
最后聊聊水。水不僅維持油葫蘆的生命體征,里面含有的礦物質也是讓其保持體質強健的重要元素。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蟲也如此。關于這點,斗蛐蛐的玩家感受會更深,為什么山東寧陽出產(chǎn)蛐蛐“能征善戰(zhàn)”?就是因為寧陽地處鈣質褐土區(qū),礦物質含量高。這些礦物質溶解于水中,或被蛐蛐直接飲下,或被植物吸收轉而又被蛐蛐吃下,讓蛐蛐皮殼堅硬、身強體壯。所以喂油葫蘆喝煮沸晾涼的白開水最好,一來煮沸除了氯氣,二來礦物質得以保留。這比純凈水或者桶裝水更適合油葫蘆飲用
7. 油葫蘆養(yǎng)殖視頻大全集
油葫蘆bgm叫《虎襄彈山門》,是一段純音樂,油葫蘆叫蟋蟀,也叫蛐蛐,一些人很喜歡油葫蘆的叫聲,所以錄視頻會在油葫蘆發(fā)出叫聲...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