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鰍網箱養(yǎng)殖(刺鰍網箱養(yǎng)殖方法)
1. 刺鰍網箱養(yǎng)殖方法
學名黃鰭鯛,蠟魚在產卵期油質很大,可制蠟燭。
黃鰭鯛,學名sparuslatus,(潮汕俗稱)膠辣魚、又名黃腳立、赤翅。適應力強,生長快,為中國南方網箱養(yǎng)殖的重要對象。黃鰭鯛體長橢圓形,側扁,背面狹窄,腹面鈍圓。體高,頭部尖。背鰭鰭棘部與鰭條相連。尾叉形。體色青灰?guī)S,體側有若干條灰色縱走線,沿鱗片而行。背鰭、臀鰭的一小部分及尾鰭邊緣灰黑色,腹鰭、臀鰭的大部及尾鰭下葉為黃色。該魚廣泛分布于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紅海及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2. 刺鰍網箱養(yǎng)殖方法視頻
答:野生刺鰍品種多,大小不一,一般來說野生成年大刺鰍大約長20~30厘米,重200克~400克左右。野生大刺鰍屬溫水性魚類,棲息于高原溪流、平原低洼濕地等水域底層,且有河卵石、巖石的區(qū)域。根據“壯鄉(xiāng)小莫”短視頻介紹,他的一條最大刺鰍將近一斤呢。
刺鰍體鱗細小,側線不顯著。體背黃褐色,腹部淡黃。頭部從眼上向后有2條淡色線條,沿體背縱伸至尾鰭基。體背、腹側有許多網狀花紋,背鰭、臀鰭與尾鰭的基部網紋更為明顯,體側有30余條褐色垂直條斑。
3. 刺鰍魚養(yǎng)殖技術
刺鰍魚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淡水魚類,養(yǎng)殖成本低,養(yǎng)殖一畝大概投入成本40000元左右。一畝池塘可以放養(yǎng)8000~10000尾,養(yǎng)殖10個月即可出售。刺鰍魚成魚的平均個體能夠達到200克以上,即0.4斤。由于刺鰍魚大小重量不能與其它魚相比較。能達到0.4斤算是上市的標準了。
4. 刺鰍魚怎么養(yǎng)殖
1、辣錐魚,也叫納錐,學名大刺鰍。
2、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養(yǎng)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尾/平方米。剛孵化的大刺鰍魚苗,全長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黃囊,體質較弱,活動能力差,側臥池底,在3天-4天內以自身卵黃囊為營養(yǎng)來源,不必投喂。
5天以后,魚苗的卵黃囊完全消失,開始主動攝食。魚苗初期,主要投喂豐年蟲幼體或小型枝角類,每天投喂4次;魚苗經過8天-10天的培育,體長可達1.5厘米-2.0厘米,體色轉黃,此時可投喂切碎并經消毒的水蚯蚓;經過30天的馴養(yǎng),魚苗體長達2.5厘米-3.0厘米,開始成群覓食,體色變黑。培育期間,每天適當換水充氣,且用膠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保證水質清新。隨著個體增大,對餌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隨之增加,此時應及時分池轉入魚種培育階段。
根據實際情況,大刺鰍魚種培育可使用土池或水泥池。其中,使用水泥池培育時,培育池面積一般在20平方米-40平方米為宜,池深60厘米-80厘米,且排灌水方便。魚苗放養(yǎng)前,使用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等消毒清洗培育池,然后貯水即可投放魚苗。投放的魚苗必須同一批次、規(guī)格一致,一般放養(yǎng)密度為1000尾/平方米-1500尾/平方米。因為在水泥池中培育,池水中天然餌料生物嚴重不足,所以必須投喂人工飼料,小規(guī)格魚種時投喂切碎消毒的水蚯蚓,個體增大后可直接投喂水蚯蚓。
當規(guī)格達全長8厘米以上時則開始馴化攝食魚糜,經過5天-7天的馴化可完全攝食魚糜(冰鮮魚漿)。如果由于冰鮮魚來源困難,還可馴化攝食鰻魚飼料。培育過程中,要注意少量多餐,并提供充足的飼料供其攝食,同時注意定時、定位、定量投喂。
日常管理中,由于投喂大量的魚糜會敗壞水質,所以要經常巡塘,觀察水質,如發(fā)現(xiàn)水質變壞則要及時換水,一般采用先排后灌,換水量為池水的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2左右的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可以凈化水質,同時可供大刺鰍魚種隱蔽。
3、適時分級分養(yǎng)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大刺鰍魚種在規(guī)格上會出現(xiàn)一定的差異,當差異較大時,要特別注意及時過篩、分級、分養(yǎng)。
4、大刺鰍成魚養(yǎng)殖一般采用精養(yǎng)方式。
5. 刺鰍怎么養(yǎng)魚缸
會的,這只小泥鰍它肯定是因不舒服才會跳,一是空間太小,二是缺氧,三是水溫不合適,四是缺乏食物,五是水中可能有不適合它的成分,要是自來水的話應當涼半天揮發(fā)一下水中的氯。刺鰍為刺鰍科刺鰍屬的魚類,俗名刀割、刀鰍。在中國,分布于各大水系等,一般棲息于多水草的淺水區(qū)。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北京。
6. 刺鰍的養(yǎng)殖技術與前景
1、水質水溫的控制
刺鰍和其他生活在水底的魚類是差不多的,它們在水質和水溫上是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若是在進行養(yǎng)殖的時候,對于水質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首先要保證的就是水的干凈,因為刺鰍常在水底進行活動,因此水質要好,要保證水中的含氧量充足,這樣才會有利于刺鰍的生長,另外就是水溫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可以保持在24度這樣,因為在這樣的水溫情況下是魚類生長最快速的時候。
2、餌料的選擇
因為刺鰍是常年的生活在水的底部,有經常的出沒在水草當中,因此它們的捕獵對象也只有是淺水區(qū)的小魚小蝦了,還有就是在水底的雜質以及腐爛的食物。再有就是刺鰍也會時不時的游到水面的上層來捕獵水面上的浮游小生物以及昆蟲之類,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改善一下自己的口味。還有就是刺鰍比較喜歡往水底的泥土當中鉆,因此像泥土中的螺螄、貝類等都是它的捕食對象,以上的這些食物的話都是可以當做刺鰍的餌料的。
3、生活環(huán)境的配置
對于刺鰍來說它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是沒有太大的要求的,但是要記住的是刺鰍是淡水生物,喜歡在淺水區(qū)域的水草當中進行活動,因此在養(yǎng)殖的時候要注意到,養(yǎng)殖的水不需要太深,夠刺鰍活動就可以了,還有就是要適當?shù)募尤胍恍╇s草在里面來作為刺鰍活動的場所。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水底要適當?shù)募尤胍恍┸涃|的泥土和石子來供刺鰍玩耍,因為刺鰍喜歡往泥土當中鉆。
7. 刺鰍養(yǎng)殖視頻教程
魚類是螞蟥最主要的捕食者,其他捕食者包括水鳥、水蟲、小龍蝦、龜類、蛇和其他螞蟥。不管它們的棲息地如何,所有的螞蟥都會有捕食者。
在螞蟥生活的地區(qū),魚是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它們的進食習慣使螞蟥的數(shù)量下降。如果一片水域中螞蟥的數(shù)量異常之多,這是魚類數(shù)量相對較少的跡象。紅耳太陽魚貪婪地捕食螞蟥,幾乎所有種類的淡水魚都吃螞蟥。水中的蜻蜓幼蟲也捕食螞蟥。
螞蟥是許多水鳥的重要蛋白質來源,盡管螞蟥通常只占水鳥全部食物的一小部分。如果一只鳥捕食魚和昆蟲,它也會捕食螞蟥。螞蟥是鴨子的主要食物來源。
許多水生雜食性龜類以螞蟥為食,尤其是鱷龜、泥龜、滑龜和麝龜?shù)?。像鳥類一樣,龜類把螞蟥納入它們的食物范圍,龜類以許多生物為食。
幾乎任何雜食動物都捕食咸水、淡水螞蟥和陸地螞蟥。猴子、蜥蜴和鳥類通常吃陸上螞蟥,河豚魚、石斑魚和鰻魚經常捕食咸水螞蟥。
好像某些地區(qū)的人類也有拿螞蟥做菜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