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種植與管理? 玉米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一、玉米的種植與管理?
1、選種催芽:選抗病能力強、飽滿健康的玉米種子進行播前浸水催芽;
2、選地整地:地塊選擇四周無蔭蔽、向陽、地勢平坦的,先耕地一次,并施加基肥提高肥力;
3、播種入土:采用穴播法在春季播種;
4、及時追肥:苗期、抽穗期消耗的養(yǎng)分多要追肥;
5、及時排澇:玉米種子耐旱不耐澇,雨季要及時控水。
定苗、間苗
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苗”的原則。玉米定苗一般在出5片真葉時進行,每穴留一株壯苗,同時進行查苗補苗,帶土移苗,并澆足定根水,保證幼苗成活。如缺苗過多,可用補播種子的辦法解決。
中耕除草
玉米苗期中耕可進行1~2次,并結合施肥,適當培土。
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淺、行中深,定苗前淺,定苗后深,同時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玉米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玉米懼怕水澇,生長期在多雨、土壤潮濕、積水的情況下,開及時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肥料運籌為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施肥方式為溝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澆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玉米種植技術與管理?
玉米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以下是一些玉米種植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建議:
1. 土壤:玉米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宜選擇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土壤進行種植。
2. 育種選擇:選擇適合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和土壤條件的品種進行種植。
3. 播種: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播種,通常在4月或5月,播種前應該進行耕作和施肥,以保證玉米的生長。
4. 施肥:在播種前、生長過程中和結實期,適當施肥可以提高產(chǎn)量。一般可以使用有機肥、化肥等。
5. 病蟲害防治:在生長過程中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
6. 灌溉管理:適量的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產(chǎn)量,但是要注意不要過量,避免導致玉米稈腐爛。
7. 采收:一般情況下,玉米的收獲期在9月或10月,采收時應注意不要損傷玉米籽粒,以免影響質量。
總之,科學合理的玉米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玉米的產(chǎn)量和質量,為農(nóng)民增加收入提供幫助。
四、墨西哥黑玉米種植技術與管理?
播種前準備墨西哥玉米草一般實行春播或夏播。溫度穩(wěn)定在15℃左右即可播種,播種前土地要平整,每667平方米施農(nóng)家肥20-50公斤或施復合肥20-30公斤。每667平方米用種子750 克(百粒重7克),播種前用35℃溫水浸泡24小時。開溝點播,每穴2粒,蓋土3-4厘米。株行距40厘米×30厘米,苗實株群5000株左右。苗期在5 葉前長勢緩慢,5葉后生長轉快開始分蘗。苗高3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氮肥8公斤,中耕培土。注意旱灌澇排。苗高40厘米可第一次刈割。割時應在分蘗點以上開鐮,以后每隔15-20天收割1次,每次收割應比原茬稍高1-1.5厘米。注意不能割掉生長點(即分蘗處),否則會影響再生,降低產(chǎn)量。適時播種播前種子不宜用溫水浸泡,直接將種子按株行距80厘米×60厘米,采用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進行。播種時只須略覆細土。播后應保持畦面濕潤,5 天可出苗。病蟲害與防治主要病害:大、小斑病,黃葉苗、紋枯病、黃斑??;主要蟲害:蚜蟲、紅蜘蛛、蝗蟲。在生長期間如遇蚜蟲或紅蜘蛛侵襲,可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施殺滅。收割留種墨西哥玉米草株高3米,莖葉繁茂。播后30天進入快速生長期,每株可分蘗20株以上,多者可達60~70株。播后45天株高50厘米以上時開始收割,應留茬5厘米,以利速生。此后每隔20天可再割,全生育期可割8~10次。如管理得當,每667平方米可產(chǎn)青飼草3萬公斤以上。拓展資料:青貯事項墨西哥玉米草青貯原料含水量要適中,青貯原料中含有適量水分,是保證乳酸菌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乳酸菌繁殖活動。最適宜的含水量為65%一75%,但青貯原料適宜含水量因質地不同而有差別,質地粗硬的原料,含水量可高達78%一82%;幼嫩、多汁柔軟的原料,含水量應低些,以60%為宜。玉米、高梁秸稈青貯時含水量要高些
五、太玉339玉米種植與管理?
太玉339玉米品種第一葉呈橢圓形,苗期葉色較深,出苗快,苗勢強,葉鞘紫色,株形半緊湊,株高260cm,穗位110cm,花絲紫色,花藥肉色,穗長19.5cm,穗行16行,行粒數(shù)40粒,粒色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8.2g,出籽率87%。
抗病鑒定:2007~2008年經(jīng)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高抗矮花葉病,中抗大斑病、青枯病、穗腐病、粗縮病,感絲黑穗病。
品質分析:2008年農(nóng)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容重780g/l,粗蛋白10.69%,粗脂肪5.31%,粗淀粉70.03%。
六、玉米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
1、選擇品種
種植玉米時,需要選擇品質較為優(yōu)良的品種,可以選擇抗病性和抗倒伏性較強的中晚熟玉米,再將玉米種子放置在太陽下晾曬1-2天,打破種子的休眠期,使玉米的發(fā)芽率提高,然后對玉米種子噴灑除蟲藥劑,為其消毒滅菌。
2、土壤條件
玉米的根系較為發(fā)達,適宜生長在松軟且肥沃的土壤中,養(yǎng)殖玉米時,需要深翻35厘米的土壤,使土壤更為疏松透氣,并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機肥料,提高土壤的肥沃,為玉米提供發(fā)芽所需要的養(yǎng)分。
3、種植方法
種植玉米時,需要將植株的種子均勻的播撒在土壤表面,再往上覆蓋一層薄土,使玉米快速發(fā)芽,然后按照隔溝交替的方法進行澆水,使土壤完全濕潤,并在雨季天氣的時候,為玉米排出土壤中的積水,以免植株爛根。
4、追施肥料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養(yǎng)殖玉米時,需要在植株發(fā)芽后,向其追施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混合肥料,使玉米的生長速度加快,并在玉米籽粒灌漿期間,向其追施以氮為主的復合肥料,使玉米的產(chǎn)量提高。
七、黃楊栽培技術與管理?
1、黃楊喜歡透氣排水的疏松土壤,土壤可用腐殖土、稻田土、山泥土加入蛭石、泥炭等混合使用,上盆前計入基肥,用少量的豆餅肥。黃楊的根系比較發(fā)達,上盆時選擇稍大的花盆。
2、黃楊盆栽上盆后,要澆透水,以后養(yǎng)護時,盆土表面干時再澆水,每次澆水都要澆透。夏季的溫度過高,要經(jīng)常往葉面噴水保濕和降溫,冬季減少澆水
3、黃楊喜肥,黃楊盆栽施肥一年施3~4次就可以了,一個季度一次即可,根據(jù)葉片顏色和植株的生長速度可適量的追加2~3次
八、天麻栽培技術與管理?
1、種植時間
種植天麻,可以在每年春季的三月份到五月份進行,但是在北方,需要在四月份開始種植,因為北方的溫度較低,四月份的溫度才符合天麻發(fā)芽的要求。同時栽種天麻可以在較為晴朗的天氣進行。
2、整地施肥
天麻適合生長在疏松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在栽種天麻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土質較為疏松的腐殖土或者沙壤土,在栽種前還可以對土壤進行翻新施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
3、播種栽種
天麻可以采取播種的方法繁殖,在播種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挑選生長健康、籽粒飽滿的種子,并將其均勻的播撒在土壤中,并向上方覆蓋細土即可,且播種環(huán)境需要確保有足夠的蜜環(huán)菌,以免天麻無法正常生長。
4、后期管理
在后期管理天麻的過程中,需要在干旱天氣,為其澆灌水分,保持土壤的濕潤,在多雨天氣則需要為天麻疏松土壤,排出土壤中的積水,同時也需要避免人畜踩踏天麻栽種區(qū)域,以免影響其生長。
九、棗樹栽培技術與管理?
一、養(yǎng)護方法
1、土壤:棗樹對土壤的規(guī)定是有極強的鎖水、固土能力,那樣能合理的防止肥水外流,配置的情況下可將腐殖土+沙子+培養(yǎng)土混和配置。
2、陽光照射:棗樹是非常喜歡太陽的,絕大多數(shù)的桃樹都必須較長的日照市,因此平常盡量的把它放到陽光底下,夏季晌午的情況下適度遮蔭就可以。
3、澆灌:如果是盆栽植物的棗樹,必須準時的去澆灌。可是它是有一定的耐旱性的,盆景土干躁的情況下再去澆就可以了。地栽的就需要去練苗了,讓它自主尋找水資源,可是還是必須隔三差五的給它澆澆灌。
4、化肥:在它成長期的情況下,主要是釋放有機化學液肥和0.3%的尿素溶液來填補需要的礦物。來到秋天開花結果的情況下,應當釋放磷鉀肥和磷酸二氫鉀來提升開花結果的品質。
二、養(yǎng)殖方法
1、剪修:棗樹的剪修分成春天和冬天2個時節(jié),關鍵方式有梳枝法,功效是剪去遍布繁茂和病枝,提升主莖的滲透性。次之便是短截,關鍵目地便是刺激性新生兒枝干,提升開花結果的總數(shù)。
2、繁育: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便是嫁接法,嫁接法棗樹有六個字的要點“鮮、平、緊、準、快、濕”。在芽接的橫切面要平,在新鮮的情況下,迅速的系緊在粘木上,以后埋進土中,維持環(huán)境濕度就可以。
十、葡萄栽培技術與管理?
一、籬架架面與地面垂直,形似籬笆故稱籬架,因其架直立,又檄為立架。黃河故道栽培的葡萄多采用此種架式?;h架又分為單籬架和雙臂籬架。⑴單臂籬架(單立架)每行沒1個架面,架高依行距而定。行距2米時,架高1.2-1.5米;行距2.5米時,架高1.5-1.8米;行距3米時,架高2米左右。架高超過1.8米的單籬架稱為高單籬架。行內每間隔4-6米設一立柱,柱上每隔50厘米拉一道橫向鐵絲。單臂籬架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漿果品質,田間管理方便,又可密植,達到早期豐產(chǎn),適于大型釀造基地園采用,便于機械化耕作、噴藥、摘心、采收及培土防寒,節(jié)省人力。其缺點是受植株極性生長影響,長勢過旺,枝葉密閉,結果部位上移,難以控制;下部果穗距地面較近,易污染和發(fā)生病蟲害。⑵雙臂籬架(雙立架)架高1.5-2.2米,雙籬基部間距為50-80厘米,頂部間距100-120厘米,立柱和鐵絲設置與單臂架相同,只是架面增加了1倍,結果枝量和結果部位也相應增多,可充分利用行間空地,因此,單位面積產(chǎn)量比單籬架提高80%左右。如北京市四季青鄉(xiāng)葡萄園采用雙臂籬架,行距3米,株距1.5-2.5米,每公頃產(chǎn)量多年穩(wěn)定在37500千克左右。雙臂籬架的缺點是架材用量較多,修剪、打藥、采收等田間作業(yè)不便;枝葉密度較大,光照不良,果實品質不如單臂籬架好,且易感病蟲害。目前,雙立架栽培方式逐漸減少。⑶籬棚架(連接式小棚架)是單臂籬架的發(fā)展,也是籬架和棚架的結合架式。籬棚架架根高1.5-1.8米,架面寬和行距一致,為4.5-5米,其架梢高2.0-2.5米,在立架面拉2-3道鐵絲,棚架面上拉4-6道鐵絲?;h棚架的優(yōu)點是兼有兩種架面,既可充分利用空間結果,又解決了極性生長的矛盾,單位面積產(chǎn)量較高,一般比單臂籬架產(chǎn)量高80%左右。在北方埋土防寒地區(qū),也能利用這種架式,較一般棚架節(jié)省架材。其缺點是棚架面連接,機械噴藥、運輸不便。一般每隔2-4個架面要留出一條作業(yè)道,不設棚架面。⑷“T”字形架(籬棚架結合式)近幾年國內外都在研究試用“T”字形架。架高1.5-2.0米,在立架面上拉2-3道鐵絲,間距40-50厘米,棚面寬0.8-1.0米,橫拉4道鐵絲?!癟”形柱每隔4米1根,要求牢固。這種架式通風透光好,病蟲害較輕,適于無強風地區(qū),較單臂籬架增產(chǎn),并緩和樹勢,適于機械噴藥、夏剪等作業(yè)。這種架式在河北省琢鹿和廣州等地區(qū)已有應用。各種籬架架式見右圖。二、棚架⑴小棚架架長多為5-6米,架根(靠近植株處)高1.2-1.5米,架梢高1.8-2.2米。因其架短,葡萄上下架方便,目前在中國防寒栽培區(qū)應用較多。其主要優(yōu)點是:①適于多數(shù)品種的長勢需要,有利于早期豐產(chǎn)。②枝蔓僅5-6米長,上下架容易,操作方便。②主蔓較短,容易調節(jié)樹勢,產(chǎn)量較高又比較穩(wěn)產(chǎn)。同時,更新后恢復快,對產(chǎn)量影響較小。④架材容易選取等。如北京郊區(qū)5年生玫瑰香,用小棚架每公頃產(chǎn)37500千克較為普遍?,F(xiàn)在新建園的株距用0.5-1.0米,行距為5米,每株留1-2個蔓,結果早,早豐產(chǎn),達到1年定植,2年結果,3年創(chuàng)高產(chǎn)的栽培要求。如遼寧省盤錦地區(qū)高家農(nóng)場,3年生紫豐品種,在輕鹽堿地上平均每公頃產(chǎn)37500千克,而且產(chǎn)量穩(wěn)定。⑵大棚架(斜坡式大棚架)架長7米以上者稱為大棚架,在中國葡萄老產(chǎn)區(qū)和庭院應用較多,如遼寧省的熊岳、山東省的威海、河北省的昌黎;山西省的清徐等地均廣泛應用。近根端高1.5-1.8米,架梢高2.0-2.5米,架面傾斜。架長按品種長勢或特殊需要而定。如龍眼品種生長勢旺,架長10-12米,可設4-5排石拄或水泥校,每排7-8根,相距1.5-2.0米。早春出土后,每排石柱頂上綁1根橫梁,將葡萄老蔓放在橫梁上,或用繩吊在橫梁下,后者上下架容易,不傷老蔓。⑶漏斗式棚架(扇形架)應用于地形較復雜地段,可以集中改良一小塊土地,栽植4-5株葡萄,采用大肥大水的管理方法,使葡萄蔓向四周或扇面形方向引綁。其架式也按這類形狀搭成,架根高1.0-1.5米,而周圍架梢高2.0-2.5米,形成漏斗狀或扇狀。此類架式在我國河北省宣化、甘肅省蘭州等地區(qū)采用較普遍。還可在公共場所作乘涼蔭棚或用以遮蓋建筑物等。⑷水平式棚架水平式棚架,是把葡萄園一個作業(yè)小區(qū)10-20畝面積的棚架面呈水平狀連結在一起。實際就是將數(shù)排小棚架或大棚架連結在一起的架式,但沒有傾斜坡度。架式結構:架高1.8-2.2米,每隔4-5米設一支柱,呈方形排列,支柱高2.2-2.5米。周圍邊柱較粗,為12厘米×12厘米,呈45度角向外傾斜埋入地內,并利用錨石使立柱和其上的牽引骨干線拉緊固定。要應用緊線器進行。周圍的骨干線負荷較重,可用雙股8號鐵絲,內部骨干線用單股8號鐵絲,其他縱橫線、分布在骨干線之間的支線用12號鐵絲,支線間距離以50厘米為宜。這種架式,多在平地利用。⑸屋脊式棚架屋脊式棚架,是由兩個傾斜式小棚架或大棚架相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