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樹種植技術
茶花樹種植技術
1、栽培環(huán)境
茶花喜歡半陰半陽,拒絕全日照,否則會得日照病,葉片壞死。
2、栽培土壤
茶花要求疏松透氣,濾水性好,如果盆栽,素燒盆最好(土陶盆)。
3、肥水管理
土壤保持不過干不過濕的狀態(tài),不能澆水過多,否則不利于根系透氣,茶花的每個開花周期,施肥四次為好,不能過勤,施肥過多,花蕾攔局不易綻放,甚至脫落,每年花期過后先補充一次肥料,補充差衡團花期所消耗的營養(yǎng),施肥視樹苗虛橘大小掌握量的多少。以磷肥為主,復合肥為輔。
4、新栽小苗的管理
收到后用清水浸泡,把路上用于保濕的泥土泡開,再種植,新栽的小苗,必須澆透水,放至陰涼通風處一周以上,待新苗走根成活,再移放到半陰處,待花苗成活,健壯以后,可移栽到土里,進行地栽。
茶花桐螞喜衡輪輪歡偏酸性的土壤,適宜的溫度是18到25度,茶花是半陰咐信性花卉,對于光熱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花芽分化前我們還是要給它充足的光照以促進花苞的形成。
茶花怎么栽培,有誰知道
栽培要點 觀賞茶花栽培主要有地栽、花壇種植和盆栽三大形式。 (1)、土壤 山茶花不耐鹽堿,要求土壤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PH值在5.5~6.5之間,帶微酸性的土壤或腐殖土。最好選用幾種土壤和介質進行合理混合。配方如下:花卉營養(yǎng)土、山泥、珍珠巖按6:3:1混合;花卉營養(yǎng)土、山泥按8:2混合;山泥、珍珠巖、礱糠灰按6:3:1混合;山泥、礱糠灰按7:3混合;生物營養(yǎng):山泥按5:5混合。在配制礱糠灰的時候要讓新鮮的礱糠灰日曬雨淋幾個月后才能使用,因為新鮮礱糠灰呈堿性。實踐表明這樣的土壤栽培山茶花,不用施肥。兩葉一芽的一年生茶花畝,一年后可長高達15~20厘米,能出現(xiàn)2~3個分枝。 (2) 澆水 盆栽山茶花,要干透澆透,小盆種植的偏濕比偏干好。 (3) 上盆及換盆 山茶花的栽培分地栽和盆栽兩種方法:地栽應選擇符合山茶花生態(tài)要求的種植地。秋植較春植為好。盆栽的關鍵是花盆的大小要與盆苗的比例配合恰當。盆土要在園土中加三分之一或一半切斷的松針,經(jīng)一年腐熟后使用效果較好。上盆時間為11月或早春2~3月,萌芽時不宜上盆,高溫季不宜上盆。忌帶原土上盆,忌用大盆,忌溫度過高,忌土太肥。上盆時水要澆足水,以盆底透水為度。平時澆水要適量。要特別注意夏季遮陽、降溫;冬季要有防寒措施。冬天溫度不低于4℃為宜,假如室溫高了,反而會使“茶花”不必要的提前發(fā)芽。 大多數(shù)品種都能發(fā)兩、三次梢。6月份第一次梢長定后,如果在盆較小時,最好進行第一次換盆,盆徑為15厘米左右。換盆時盡量不要弄碎泥球,不能傷根系。一年以后再換大一號的花盆。經(jīng)過兩三年的培育,一般山茶花株高可達30厘米以上,枝條10根以上。 (4) 遮陽和剝蕾 山茶花的遮陽很重要,盆栽茶花的遮陽時間是6~9月。6~7兩個月僅早晚可見陽光,8月上午9時至下午5時;9月上午10時至下午4時。8月份開始剝花芽,每枝留芽一個,可使花開的更大。 (5) 施肥 山茶花對環(huán)境、養(yǎng)料等的要求較高,一般來說山茶花栽后半年不施澆根肥,只給葉面噴施淡肥,1~2份漚肥加清水8~9份或化肥0.1%~0.2%,每5~7天噴一次以葉養(yǎng)根。待新枝葉變老,說明根系生長成熟方可追施澆根淡薄肥,每星期一次。 3~4月山茶花大多數(shù)開完花,樹體養(yǎng)分消耗大,應主施追氮肥。每3~5天一次,以促使新葉肥大,新根芽多、生長健壯。5~6月份新枝成熟,花芽分化,應多追施磷肥如過磷酸鈣或鈣鎂磷等,每3~5天施一次肥,可使花蕾多而大。7~8月以磷肥?;ɡ?,增強抗高溫能力,可適量加入一些氯化鉀肥,每3~5天施一次肥。10~11月山茶花進入第二個生長高峰期,此時花蕾迅速膨大,開始開花,追肥以磷、鉀為主,可在浸漚肥時加入一些餅肥,因為餅肥的肥效長,澆根追肥每3~5天施一次。盛花時,施肥要減淡兩成,每星期一次。這樣可使遲開的花與早開的花,一樣大,一樣鮮。并可減少黃葉,第二年來花多。山茶花使用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和開花質量。對活化土壤,強壯根系,增強養(yǎng)分吸收,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病蟲害,提高山茶花后期樹形的觀賞性都很有益。 (6)、 病蟲害防治 茶花的蟲害有“毛蟲”,“茶細蛾”,“茶二叉蚜”等,應及時用50%氧化樂果乳劑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等殺蟲劑噴治。山茶花病害有“茶輪斑病”、“藻斑病”和“炭疽病”等。對細菌性的病害可以用5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或1000倍農(nóng)用鏈霉素防治,對疫病類可用25%瑞毒霉600~800倍液噴霧,或用75%敵克松,或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灌根,每隔10~15天灌一次,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