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資料
椰子
Cocos nucifera L.
椰子別名可可椰子,屬棕櫚科、椰子屬。
英文名:Coconut
[形態(tài)特征]
椰子屬常綠喬木,為熱帶地區(qū)代表樹種。樹干具環(huán)狀葉痕。葉羽狀全裂,條狀披針形。肉質(zhì)圓錐花序,佛焰包細長,雄花小生于分枝的上部,雌花大,生于分枝的下部?;坑行“瑪?shù)枚。核果大,熟時暗褐棕色。全年開花,花后一年果熟。
[習(xí) 性]
廣布熱帶海岸,我國臺灣、海南島、云南南部栽培達兩千多年的歷史,現(xiàn)廣西和福建等省也有栽培。適生于高溫多雨氣候和排水良好的海岸和河岸沖積土。根深、抗風(fēng),是優(yōu)良的防護林樹種。亦為優(yōu)美的綠化樹種。
[栽培技術(shù)]
繁殖:采用種子繁殖。完全成熟的椰子,只要有適當?shù)臏?、濕條件,兩個多月的時間就開始發(fā)芽。海南普遍采用預(yù)備苗圃催芽法。選擇半蔭蔽、通風(fēng)、排水良好的環(huán)境,清除雜草樹根,耕深15—20厘米,開溝,寬度比果稍寬,將種果一個接一個的斜靠溝底45°角,埋土至果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當芽長10—15厘米時,移芽到有適度蔭蔽的苗圃中,注意澆水、排水、除草和施肥。一般一年左右,苗高約1米便可出圃定植。
管理:一般在小雨季或雨季開始定植,成活率高。應(yīng)深種淺培土,以恰好蓋至種果頂部為宜。以后應(yīng)注意除草、中耕、培土和施肥。
特色:椰子形似西瓜,外果皮較薄,呈暗褐綠色;中果皮為厚纖維層;內(nèi)層果皮呈角質(zhì)。果內(nèi)有一大貯存椰漿的空腔,成熟時,其內(nèi)貯有椰汁,清如水、甜如蜜,晶瑩透亮,是極好的清涼解渴之品。
營養(yǎng)價值:
椰汁及椰肉含水量蛋白質(zhì)、果糖、葡萄糖、蔗糖、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E、維生素C、鉀、鈣、鎂等。椰肉色白如玉,芳香滑脆;椰汁清涼甘甜。椰肉、椰汁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果。
----------------------------------------------------
【藥用簡介】棕櫚科椰子屬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以果肉汁和果殼入藥。果實成熟時采集,隨時取肉汁及果殼供用。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溫。
【功能與主治】
果肉汁:補虛,生津,利尿,殺蟲。用于心臟病水腫,口干煩渴,姜片蟲。
果殼:祛風(fēng),利濕,止癢。外用治體癬,腳癬。
【用法與用量】椰汁或椰肉適量;外用椰殼放爐上燒,用碗覆蓋收集其蒸氣,冷凝得餾油,加30%酒精混合后涂患處。
【備注】(1)生長9個月的椰子,曾取汁試用于臨床,緊急時作為靜脈輸液的代用品。
椰子是熱帶地方之寶,脂肪和蛋白質(zhì)含量特多。隨手摘來樹上熟的椰子,已能提供一餐好營養(yǎng)。香港人對椰子最大的誤會,莫過于以為它清潤。其實椰肉性溫,能補陽火,且能強身健體,最適合身體虛弱、四肢乏力、容易倦怠的人享用,尤其是椰子糯米燉雞,效力特佳,因為椰肉、糯米和雞肉皆滋補,以燉湯方式處理,補益功效更加顯著。
不過,依然是老話一句,體內(nèi)熱盛的人不宜常吃椰子。如果你長期夜睡,愛吃香口煎炸食物,容易發(fā)脾氣、口干舌燥的話,就要切記勿多吃椰子。另外,一向被譽為清熱清潤的海底椰,其實一樣性溫帶補。
要是你真愛椰香,可選清涼消暑的椰青水,或者弄椰子甜品時,加入其它配料來平衡,例如用沙參、百合、石斛,可清熱養(yǎng)陰;加冬瓜子可瀉肺火;加性涼的雪耳或清補的黃耳又可中和椰子的溫燥。
前人相信椰子能驅(qū)蟲,特別是姜片蟲。不過,今時今日,這種天然殺蟲劑相信沒有多大市場,反而是患寒咳時,不妨吃些椰肉,能止咳化痰補火。如果你不曉得分辨何謂寒咳,忽略了本身體虛、喉癢、無痰等征狀,碰巧又喝了白菜湯而寒上加寒、咳個不停的話,椰肉或椰子燉雞可以有效地紓緩這些征狀。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