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梅的扦插時間和扦插方法?
一、杏梅的扦插時間和扦插方法?
杏樹扦插應選在每年春季進行,具體是沒開花之前。插條要選沒有損傷,沒有病蟲害的,大概截取15-20公分的長度。截取后剪掉下方葉柄,留頂部葉片。想要生根更快,建議水插。先插入塑料泡沫上,之后放在水里,多通風,曬太陽,很快就可生根。等根系穩(wěn)定后再移栽到土壤里就行。
杏樹扦插生根最快方法,什么時候扦插
一、杏樹扦插時間
扦插杏樹應選在春季進行,春季枝條開始萌發(fā)后,這時萌發(fā)能力正強,且溫度適宜,能促使更快生根。注意要在開花前截取枝條,避免開花消耗掉養(yǎng)分。
花卉
二、杏樹扦插生根方法
1、截取枝條:扦插的枝條一定要選健壯,沒有損傷,沒有病蟲害的。大概截取15-20公分的長度就行。剪取后枝條的下端的一兩個葉柄要及時剪掉,減少水分消耗。有條件的建議放在生根溶液里浸泡一會,能促使更快生根,提高成活的可能性。
花卉
2、進行扦插:想要扦插的杏樹生根速度更快,建議插入塑料泡沫中。將處理好的枝條直接插入塑料泡沫里,之后放入清水中,讓頂部漂浮在上面。之后將放在光照向下,多通風,在這樣處理不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生根了。
花卉
3、適時移栽:等水插枝條根系生長穩(wěn)定后就能移栽在土壤中。移栽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傷到根系。入土時讓它的根系都伸展開,填土壓實即可。等恢復生長后要勤澆水保濕,定期施肥,肥水充足它的長勢就會變得很旺盛。
二、杏梅的繁殖方式
對于植物本身而言有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和營養(yǎng)繁殖,對于杏梅,這種用于栽培的薔薇屬植物,生產(chǎn)上多用扦插、嫁接等營養(yǎng)繁殖方法,可保留親代的遺傳優(yōu)勢
三、嫁接杏梅時應注意什么?
杏梅嫁接的方法主要有切接、劈接和芽接的方法進行嫁接,其中劈接和切接的方法都屬于枝接的方法,時間上一般比較早,多在春季杏梅發(fā)芽之前進行嫁接。
而芽接的方法時間上會稍微晚一些,多在杏梅的果樹春芽停止生長之后進行,時間多在7月份到9月份這段時間進行。
杏梅的嫁接時間比較靈活可以在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進行,主要根據(jù)嫁接方法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嫁接時間進行,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嫁接后的成活率。
嫁接的時候注意選擇晴天,盡量避開陰雨天氣,減少雨水淋濕嫁接口,造成杏樹的嫁接后的成活率降低。
擴展資料
杏梅種植的注意事項
1、嫁接成活后,對砧木上的萌芽進行抹芽處理,同時用尿素或者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肥。天氣悶熱、雨水頻繁、通風不良或者氮肥過量,要及時增添鏈霉素,防止細菌穿孔。
2、杏梅在嫁接完成后要及時的將幫上的塑料條解除,對于過密、過弱的枝條要及時修剪掉,以免影響生長。
一、選擇親和力強的砧木和接穗
親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經(jīng)嫁接而能愈合的能力,一般情況下,親緣關(guān)系越近,親合力越強,嫁接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二、選擇生活力強的砧木和接穗
生活力與砧木和接穗的營養(yǎng)器官積累的養(yǎng)分有關(guān),營養(yǎng)器官積累的養(yǎng)分越多,發(fā)育越充實則生活力就越強, 因此,在嫁接前應加強砧木的水肥管理,讓其積累更多的養(yǎng)分,并且選擇發(fā)育成熟,芽眼飽滿的枝條作接穗。
三、選擇最佳的嫁接時機
一般枝接宜在果樹萌發(fā)前的早春進行,因為此時砧木和接穗組織充實,溫度濕度等也有利于形成層的旺盛分裂,加快傷口愈合。而芽接則應選擇在生長緩慢期進行,以今年嫁接成活,明年春天發(fā)芽成苗為好。
四、利用植物激素促愈合
接穗在嫁接前用植物激素進行處理,如用200-300PPM的萘乙酸浸泡6-8小時,能促進形成層的活動,從而促進傷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五、規(guī)范技術(shù)操作 嫁接時動作要迅速,并嚴格按技術(shù)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緊密聯(lián)接,綁扎松緊適度,并適時解綁。
四、梅花(薔薇科 李屬)栽培技術(shù)有哪些?
Prunus mume Sieb.et Zucc[Armeniaea mume Sieb]
梅花為我國的著名花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文學家、藝術(shù)家謳歌描繪的最好題材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梅花早春開放,姿態(tài)優(yōu)美,品種繁多,樹形強健,既能觀賞,又可食用,深受人們的廣泛喜愛。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小喬木,樹冠呈不正圓頭形。干褐紫色,多縱皺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葉廣卵形至卵形,先端長漸尖或尾尖,邊緣具細銳鋸齒,托葉脫落性?;ǘ嗝抗?jié)1~2朵,多無?;蚓叨坦?,淡粉紅或白色(見彩圖47),有芳香,多在早春先葉而開,花瓣5枚,常近圓形,萼片5枚,多呈絳紫色。核果近球形,徑約2~3厘米,黃色或綠黃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有小凹點,與果肉粘著,6月果熟。
梅花除原種外,還存在若干變種。我國主要有以下野生變種:
曲梗梅P.mume var.cernua果梗長而曲。
毛梅P.mume var.goethartiana葉背各部,花梗、花托、萼片、子房與花柱下半部等處均有毛。
中國梅花現(xiàn)有300多個品種,按進化與關(guān)鍵性狀可分3系、5類、16型,即:
(1)真梅系
為梅花的嫡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種或變種演化而來,而不滲入其他物種的血統(tǒng),真梅系品種既多且富變化。按枝姿(直上、下垂、扭曲)分為3類,即直枝類、垂枝類和龍游類。
直枝梅類:是中國梅花中最常見、品種最多、變化幅度最廣的一類,按其花型、花色、萼片顏色等標準分為7型,即江梅型、宮粉型、玉蝶型、朱砂型、綠萼型、灑金型和黃香型。
垂枝梅類:枝姿奇特,富有韻味,垂枝如柳,是演化程度較高,而品種形成較晚的類別。垂枝梅類分為4型,即:單粉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紅垂枝型。
龍游梅類:它和垂枝梅類一樣都富有畫意,枝條扭曲似龍桑?,F(xiàn)僅有1個型即玉蝶龍游型,1個品種即龍游梅。
(2)杏梅系
其品種的形態(tài)特征介于杏、梅之間,或頗似杏,而核表面有小凹點―這是梅的典型特征。它們是梅與杏P.armeniaca或山杏P.sibirica的種間雜種?,F(xiàn)杏梅系僅有1類即杏梅類,下有單杏型、豐后型、送春型等3個型。杏梅系出現(xiàn)較遲,品種不多,但表現(xiàn)出雜種優(yōu)勢,適應性和抗逆性均強,花繁色艷,大有前途,在抗寒育種和梅花北移上尤具潛力。
(3)櫻李梅系
是宮粉型梅花與紅葉李的種間雜種。最早由法國人于19世紀末育成。我國1986年始由美國引入,褐紫嫩葉與紫紅花朵同時抽發(fā)、著花繁密、朵大瓣重,且具長梗(長至0.9厘米),目前僅有美人梅1類1型1種。
[分布]
梅花原產(chǎn)中國,野梅以西南山區(qū),尤其是滇、川兩省為分布中心。分布的次中心在鄂南、贛北、皖南、浙西的山區(qū)一線,此外在廣西東北和廣東韶關(guān)、福建、臺灣等地山區(qū)亦有野梅分布,梅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區(qū)主要在長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區(qū),向南延至珠江流域,向北達到黃淮一帶,而以北京為最北界。國外以日本栽培較多。
[習性]
梅喜溫暖氣候,但在江南花木中,仍以梅較為耐寒,且開花特早,梅花一般不能抵抗-15~-20℃以下的低溫,它對溫度很敏感。一般當旬平均氣溫達6~7℃時開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開放。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澇漬數(shù)日即可造成大量落葉或根腐致死。對土壤要求不嚴,且頗能耐瘠薄,幾乎能在山地、平地的各種土壤中生長,而以黏壤土或壤土為佳,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堿性也可正常生長。梅是陽性樹種,最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但忌在風口栽培,在北方尤屬大忌。壽命長,可達1300年。萌芽、萌蘗力較強。
[繁殖與栽培養(yǎng)護]
繁殖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壓條次之,播種又次之。作為梅的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杏和山杏都是梅的優(yōu)良砧木。嫁接成活率也高,且耐寒力強。梅本砧表現(xiàn)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樹蔸作砧嫁接或古梅樹樁,更為相宜。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于春季砧木萌動后進行,腹接還可在秋天進行,芽接多于6~9月進行。梅樹扦插,因品種不同,其成活率差異很大,一般于11月份扦插,選用1年生枝,插穗長10~15厘米,插前用500毫克/升吲哚丁酸作快浸處理,可提高成活率。壓條一般于早春進行,將1~2年生、根際萌發(fā)的枝條用利刀環(huán)剝大部。埋入土中深3~4厘米,平時注意保濕,生根后于秋末割離、分栽。為了培育新品種和砧木,多用播種,6月收成熟種子,清洗晾干,秋播。如春播,需進行層積處理。
梅花的栽培,有露地園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露地園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適地適樹,要選擇適當?shù)牡攸c,符合其生態(tài)要求,要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方式可用孤植、叢植或群植。栽前要掘樹穴,施基肥,栽后要澆透水,加強管理。梅樹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宜。修剪一般宜輕度,并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1年一般應施3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盡早施速效性肥,新梢停止生長后(6月底、7月初)要適當控制水分,并施過磷酸鈣等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
以生產(chǎn)切花為主要目的的梅花,多露地成片栽種,株行距可較?。?米×3米),主干分枝點留低(約30厘米),并適當重剪,多施肥料,以促進大量生長較長的花枝。作切花栽培的品種,要求長勢健旺,而且能年年著花繁密,如宮粉型梅。
盆景栽培:先將苗木經(jīng)露地栽培數(shù)年后,于年底上盆,栽前栽后均要整形修剪,必要時可用刀切,棕絲扎,鐵絲纏。修剪梅樁、盆梅,應較露地梅花為重。盆梅澆水要適度,太多易落黃葉,太干易落青葉,在新梢達至30厘米左右后,約在6月間要適當控制水分,并增施追肥,促進花芽分花?;ㄇ跋戎糜诶涫蚁蜿柼?,含苞待放時移至室內(nèi)觀賞,花后應進行強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養(yǎng),借以恢復元氣,增強長勢。
梅花適于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春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節(jié)日開花。因梅花對溫度很敏感,要使它在元旦、春節(jié)開花,因時間已接近自然花期,很容易做到,但要注意增溫不宜太猛。要經(jīng)常灑水,以保持其空氣濕度,并將其放置于陽光充足之處,花蕾露色后,移至低溫處,這樣可維持10~20天不開花。若給以10~15℃的條件,則經(jīng)1周左右即可開花。如要在五一節(jié)開花,可將花芽繁多的盆梅置于略高于冰點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漸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國慶節(jié)開花,則要在抽梢長30厘米后及時“扣水”,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葉片,再依次給以低溫和增溫處理,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于國慶節(jié)前開花。
梅花主要病蟲害有:梅花縮葉病、褐斑穿孔病、炭疽病、白銹病、根癌腫病、瘡痂病、葉斑病、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日本球堅蚧、蘋果透翅蛾、梅木蛾、檀香粉蝶、禾谷縊管蚜、桃蚜、六星吉丁蟲、頂斑筒天牛等。防治方法:①梅葉芽剛膨大時噴灑波爾多液一次,萌芽前噴石硫合劑一次,發(fā)病期噴灑福美鋅或代森鋅等藥劑數(shù)次。②根癌病防治見“桃”。③害蟲若蟲期和幼蟲期噴灑殺螟蚣、西維因、敵敵畏、敵百蟲、氧化樂果等任一種藥劑。④吉丁蟲幼蟲期,在被害處涂刷敵敵畏或氧化光果等藥劑,并加強檢疫,燒毀病枯枝等。
[觀賞與應用]
梅蒼勁古雅,疏枝橫斜,花先葉開放,傲霜斗雪,色、香、態(tài)俱佳,是我國名貴的傳統(tǒng)花木。孤植、叢植于庭園、綠地、山坡、巖間、池邊以及建筑物周圍,無不相宜,成片群植猶如香雪海,景觀更佳。如與蒼松、翠竹、怪石搭配,則詩情畫意、躍然而出。花樁作成樹樁盆景,虬枝屈曲,古雅風致,盎然可愛。亦可供瓶插。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