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種類圖片大全大圖?
一、螞蟻種類圖片大全大圖?
1、黑螞蟻。
黑螞蟻別稱擬黑多刺蟻、鼎突多刺蟻、雙齒多刺蟻等,營群體生活,常筑巢于地下,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分布,黑工蟻體長約15毫米,兵蟻與工蟻相似,雌蟻形大,雄蟻較雌蟻略小。
2、猛蟻。
猛蟻是蟻科的一種,分布在全球亞熱帶,熱帶的潮濕地區(qū),在大都市不常見,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螞蟻,但有些種類也會連群結(jié)伴進行捕獵,上顎強壯有力,并且有厲害的尾刺,在地下筑巢。
二、松鼠種類圖片大全大圖?
松鼠種類赤腹松鼠圖片
赤腹松鼠最顯著特征腹部紅色。體細長,尾較長。吻較短。前足裸露,掌墊2枚,指墊4枚;后足踱部裸出,踱墊2枚,趾墊5枚。乳頭2對,位于腹部。
尤喜棲居于山毛櫸科植物的樹林中,在山崖灌叢一帶也有活動。終日均活動,一般早晨或黃昏前活動較為頻繁,活動時有一定的路線。 。喜群居,多半在樹上活動,善于高攀,在峭壁懸崖上都能穿行,善跳躍,尋食時常從一樹跳往另一樹,遠達5—6米,故有“飛鼠”或“鏢鼠”之稱。
三、鳥的種類圖片大全大圖?
鳥的種類維多利亞鳳冠鳩:
維多利亞鳳冠鳩體長超過70厘米,雌雄同色,擁有鳥類中最華麗漂亮的羽冠,也是色彩艷麗最漂亮的鳩鴿,是家鴿家族中最大的成員。身體上長著亮青綠色的羽毛,在它的扇形的冠上一生都帶有一些鑲著蕾絲花邊的羽毛。
四、馬蜂的種類圖片大全大圖?
馬蜂是胡蜂總科上萬種昆蟲的統(tǒng)稱,典型特征是腹部末端有產(chǎn)卵器退化而成的毒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用毒針發(fā)起攻擊,事實上幾乎每年都有被馬蜂蟄傷致死的報道
一、金環(huán)胡蜂
金環(huán)胡蜂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胡蜂,別稱中華大虎頭蜂、人頭蜂等,雌蜂體長約為30~40毫米,雄蜂體長約為34~38毫米,典型特征是頭部為橙黃色且胸部幾乎全為黑色,因分布地域不同有金環(huán)胡蜂(指名亞種,包括黃金環(huán)胡蜂、紅金環(huán)胡蜂、黑金環(huán)胡蜂、大金環(huán)胡蜂等)、日本大黃蜂、臺灣大虎頭蜂等亞種。
二、黑尾胡蜂
黑尾胡蜂是馬蜂中體型靠前的種類,別稱黑尾虎頭蜂、雙金環(huán)虎頭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4~36毫米,雄蜂體長約為30~32毫米,典型特征是腹部后半段全為黑色并因此而得名,此外黑尾胡蜂還有勤黑尾胡蜂和懶黑尾胡蜂之分,其中勤黑尾胡蜂的膽子較大且蜂巢規(guī)模也大,而懶黑尾的膽子較小且蜂巢規(guī)模也小。
三、黃腰胡蜂
黃腰胡蜂是馬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別稱黃腰虎頭蜂、大褐胡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5~30毫米,雄蜂體長約為26~28毫米,典型特征是腹部前半段為鮮黃色且后半段為黑色,雖然黃腰胡蜂的毒性可能比不上金環(huán)胡蜂,但黃腰胡蜂的活動范圍和人類多有重疊,因此在眾多馬蜂中蟄人致死最多的反而是黃腰胡蜂。
四、黑盾胡蜂
黑盾胡蜂是馬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別稱洋鬼子、黃胡蜂、大黃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0~28毫米,雄蜂體長約為22~26毫米,典型特征是中胸背板全呈黑色且腹部幾乎全為黃色,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其中尤以河北、陜西、四川、浙江等地分布最為集中,主要以植物的花蜜和松毛蟲等鱗翅目昆蟲的幼蟲為食。
五、黃腳胡蜂
黃腳胡蜂是馬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別稱黃腳虎頭蜂、墨胸胡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0~26毫米,雄蜂體長約為22~26毫米,典型特征是各腳前半段為黃色或黃白色,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且尤以云貴川等地最為集中,清明節(jié)前后在土洞、樹洞等隱蔽處筑巢,待群勢壯大后再遷移到周圍的樹干、房屋、巖石等地。
六、長腳胡蜂
長腳胡蜂是長腳胡蜂屬多種馬蜂的統(tǒng)稱,主要有黃長腳胡蜂、家長腳胡蜂、褐長腳胡蜂等,其中尤以黃長腳胡蜂和家長腳胡蜂最為常見,另外長腳胡蜂的體型和外觀等都因種類不同而不同,例如黃長腳胡蜂的體色多呈鮮黃色且體長約為18~23毫米,而家長腳胡蜂的體色則多呈橙褐色且體長約為17~22毫米。
七、黃邊胡蜂
黃邊胡蜂是馬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別稱歐洲黃蜂、歐洲胡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2~30毫米,雄蜂體長約為24~28毫米,典型特征是頭部除額部顏色較深之外其余全呈桔黃色,廣泛分布于我國黑龍江、遼寧、河北、陜西、山東、山西、浙江、四川等地,另外黃邊胡蜂除保護蜂巢或自衛(wèi)外一般都不帶有攻擊性。
八、黑紋胡蜂
黑紋胡蜂是馬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別稱擬大虎頭蜂、擬金環(huán)胡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4~32毫米,雄蜂體長約為25~28毫米,典型特征是外形酷似金環(huán)胡蜂但體型比金環(huán)胡蜂稍小,廣泛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海拔1000~2000米的山區(qū)并筑巢于低矮的灌木叢中,另外單王筑巢時蜂巢一般有向下伸出的圓形葫蘆嘴。
九、洞夜胡蜂
洞夜胡蜂是馬蜂中體型較大的種類,別稱大夜蜂、洞夜蜂等,雌蜂體長約為29~38毫米,雄蜂體長約為28~35毫米,典型特征是全身被長絨毛且多于晚上出巢覓食,值得注意的是洞夜胡蜂的體型雖然略小于金環(huán)胡蜂,但單位毒液的毒性卻強于金環(huán)胡蜂,事實上在洞夜胡蜂的毒性在所有馬蜂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五、松樹種類圖片大全大圖?
松樹:是松科、松屬植物。世界上的松樹種類有八十余種,松樹主要分為馬尾松、油松、白皮松、羅漢松、華山松、大別山五針松、紅松、赤松、黑松、黃山松、云南松、金錢松、樟子松、雪松等。如分布于華北、西北幾省區(qū)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華中幾省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區(qū)的巴山松,以及臺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多數(shù)是我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
六、鷹的種類名稱圖片大全大圖?
1、蒼鷹:雄鳥體長約半米,雄鳥體形較雌鳥小,扇翅速度較其它大型鷹類快。棲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爾也捕食鳥類。
2、雀鷹:體形比蒼鷹稍小,成鳥上體青灰色,尾羽較長,有十分明顯的深褐色橫斑,很容易識別。常棲于山地林間,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帶,飛翔力很強,善捕食小鳥等動物。
3、赤腹鷹:比雀鷹稍大,上體為青黑色,尾羽有幾條細橫帶,無眉斑,下體淡灰色。飛翔姿勢與雀鷹同,常棲于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鳥及大形昆蟲為食。
4、阿根廷巨鷹:體重可達70公斤。
5、白頭海雕:是大型猛禽。
七、橋的種類和圖片大全?
1、橋梁實際上就只分為三大類,梁橋、拱橋和吊橋、斜拉索橋。
2、梁橋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
3、拱橋一般建在跨度較小的水域之上,橋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幾個橋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橋中間的重量傳向橋兩端,而兩端的則傳向中間。
4、懸橋是如今最實用的一種橋,橋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橋柱、鐵索與橋面組成,早期的懸橋就已經(jīng)可以經(jīng)住風吹雨打,不會斷掉,現(xiàn)在的吊橋基本上可以在暴風來臨時巋然不動。
5、按用途分為公路橋、公鐵兩用橋、人行橋、機耕橋、過水橋。
八、松樹品種圖片大全大圖?
松樹品種金錢松
金錢松葉片條形,扁平柔軟,在長枝上成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15~30枚簇生,向四周輻射平展,秋后變金黃色,圓如銅錢,因此而得名。樹姿優(yōu)美,深秋葉色金黃,極具觀賞性??晒轮?、叢植、列植或用做風景林。若是將金錢松制作成為盆景,加上你的細心呵護,金錢松是很好養(yǎng)護、容易造型的一款盆景植物。
九、花的種類大全?
梅花、桃花、牡丹、海棠、玉蘭、木筆、紫荊、連翹、金鐘、丁香、紫藤、春鵑 杜鵑花、石榴花、含笑花、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桂花、木芙蓉、臘梅、免牙紅、銀芽柳、山茶花、迎春花 常用草本花卉:春蘭、香堇、慈菇花、風信子、郁金香、紫蘭、
金魚草、長春菊、瓜葉菊、香豌豆、夏蘭、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蓮、芍藥、福祿考、晚香玉、萬壽菊、千日紅、建蘭、鈴蘭、報歲蘭、香堇、大巖桐、水仙、小草蘭、瓜葉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臘紅、三色堇、百日草、雞冠花、一串紅。
擴展知識:
花是漢語通用規(guī)范一級字,讀作huā。花的古字是(華),最早見于西周金文。魏晉時分化出“花”字,其本義是花朵,后引申為像花的東西、錯雜的顏色、虛偽的、模糊不清、用掉等義 。
花,形聲字。由“艸(艸)”和“化”構(gòu)成?!捌H(艸)”作形旁,說明這個字的本義與植物有關(guān);“化”作聲旁,指示讀音?!盎ā北咀鳌叭A”,華是古花字。在先秦兩漢古籍中,所用都是“華”字?!对娊?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薄对娊?jīng)·小雅·苕之華》:“苕之華,其葉青青。”這些詩句中的“華”字,都是作花解的。
“花”是什么時候產(chǎn)生的?顧炎武在《唐韻正》中說:“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廣雅疏證》記載早在晉代的游覽詩中,已有“一歲再三花”的詩句。說明“花”字出現(xiàn)在晉朝。花字出現(xiàn)后,并沒有馬上完全取代華字。即使到了唐代,華字還廣為使用。如張九齡《感遇》詩:“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其中“桂華”即“桂花”(許多成語中,也保留了“華”字,不用“花”字。如“華而不實”、“春華秋實”等等。先有“華”,后有“花”,華與花的這種關(guān)系,也就是古今字關(guān)系。華為古字,花為今字。當然古與今也是相對的,比如秦以前為古,秦以后為今。就華、花來說,晉以前為古,晉以后為今。不過要說明的花的古字,還不止一個“華”字,還有“蘤”字。蘤從草從白從為,《廣雅疏證》說,“為”古音讀為化,故花字從化聲。
十、魚的種類圖片大全?
魚的種類:按照水域分為海水魚和淡水魚。
按綱分類分為圓口綱、盾皮魚綱、軟骨魚綱、輻鰭魚綱、肉鰭魚綱、棘魚綱等。按類別分類分為有頜類、無頜類。
按生活氣候可分為熱帶魚、溫帶魚和寒帶魚。常見的熱帶魚有色魚、食蚊魚等,溫帶魚有紅鯽魚、中國金魚等,寒帶魚有鳳尾魚等。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