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分盆方法?
一、蘆薈分盆方法?
1、分盆時間
分盆的時候不定,若植株生長的過于茂盛,盆土空間不足,可以進行分盆。一般正常的分盆時間都是在春季與換盆相結(jié)合。
2、脫盆分株
將植株從舊盆內(nèi)脫出,然后清理舊土,這時就能夠看清植株周圍的側(cè)芽是否有小株生出。若是成熟的小株,用手輕輕一掰即可與母株分離;但若是難以分離,可能是小株還沒有發(fā)育成熟,不要著急將小苗取下,等它發(fā)育成熟后再進行分株。
3、準備盆土
選擇疏松、肥沃的土壤,如園土加珍珠巖或陶粒等,分別裝入小盆中?;ㄅ枋褂猛笟獠牧?,如瓦盆、陶盆等,也可使用底部帶孔的塑料盆。
4、上盆養(yǎng)護
將分株后的小苗在陰涼的位置放置一段時間,等傷口慢慢變干后再上盆,上盆時填土不要太深,葉子不能埋到土中。上盆后需要澆透水,然后將小苗放在半陰處進行養(yǎng)護,等植株慢慢長出新根后可以將小苗放到陽光下進行養(yǎng)護。
二、蘆薈分株的問題
蘆薈產(chǎn)生分芽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最佳分株期是4-6月,蘆薈采取盆栽分株,具有繁殖快、成活率高、便于管理等優(yōu)點。
一、選盆與配土蘆薈葉片寬厚長大,株型散大,盆栽宜用2-3份壤土與1份腐殖土拌勻即可,忌鹽堿土。
二、上盆定植盆土不宜太淺,一般先裝土至盆高1/3處,將蘆薈苗(大的)垂直放入盆中央,使根觸土,然后一只手提苗,另一只手上土并壓實,待土上到盆中央高2/3時,將苗輕輕上提,使根伸展,繼續(xù)上土至盆沿2厘米處,壓實即可澆透定根水。
三、生長期管理蘆薈喜溫喜肥,春后隨氣溫上升,生長加快,故春夏季是肥水管理的重點。春后結(jié)合松盆土,每盆施入復(fù)合肥20克左右,施在距植株3 -5厘米遠的地方,并采用穴施,施后澆水。入夏后再施一次復(fù)合肥。蘆薈需水量較大,但又忌水分過多,否則易爛根,因此一般成株蘆薈2-3天澆一次透水。如發(fā)現(xiàn)葉片上有圓形或橢圓形褐色至黑褐色斑點,即為炭疽病斑,應(yīng)用多菌靈800倍液隔周噴一次,連噴2-3次。成株蘆薈一般待小苗長2-3片時分栽,分苗時注意不傷母株,小苗帶土帶根。小苗栽后一周內(nèi)應(yīng)放于陰涼處保濕。成活后每株苗追施復(fù)合肥5-8克,促苗生長。一般一盆成株蘆薈每年至少分出3-5盆。
三、怎樣種蘆薈???
蘆薈
移栽
小蘆薈生長一年后,就會長一些小根,這時候把它與大蘆薈分離,另外種就好了。不過分離后不能馬上種,3-5天以后,傷口干了才能種。我家開始只買了2棵蘆薈,現(xiàn)在種了十幾棵,都是這樣繁殖的。你已經(jīng)掰下來的,沒有根也不一定就會死,只是不能馬上種。它的傷口沾了水,就容易腐爛。所以你必須放在陰涼干燥且通風(fēng)的地方,10天以后才能種,而且土不能太濕,盡可能干燥一些,才能迫使它生根。
將這盆蘆薈套于一個深些的盆中,然后填土至現(xiàn)在的大蘆薈葉片下部,并稍壓下,再澆水,待春季氣溫回升后,將其從套盆中脫出,自原盆口處剪下或用利鏟鏟下另植一盆中即可,此法成活率極高,不會因管理不善而腐爛
你的這種方法也可以,只是新掰下的小苗不要立即種下去,要放至陰涼干燥處晾干傷口,一般需3天左右,現(xiàn)在氣溫要下降,最好放在溫度約為20℃以上處。
待傷口愈合后即可插入事先準備好的沙子里,深約4厘米即可,噴澆透水后放于半陰處,沙子什么時候干燥了再澆水,不干絕對不要澆水,環(huán)境溫度最好為25~30℃之間。
繁殖技術(shù):
蘆薈繁殖技術(shù)有兩種, 一種是可用帶葉的枝梢扦插繁殖。
① 播穗采自莖或主莖長出的分枝,以具有4-6片葉,高6-10厘米的分枝為主要插穗來源。主莖頂端也可切下10-15厘米作插穗。插穗剪后不能立即插植,否則容易自切口處腐爛,一般在剪穗后放置3-5天,待切口充分干縮后再插植。插穗的大小與生根有一定關(guān)系,一般以6-10厘米的分枝扦插,生根時間短,成活率高,好管理。
② 插床插床可采用溫室繁殖池、塑料大棚平畦、露地平畦、陽畦或花盆均可。扦插基質(zhì)選用腐殖土(菜園等肥沃土壤)加沙、疏松透氣,排水良好。
③ 扦插方法和時間扦插前先向基質(zhì)(即插床沙土)澆少量水,先用竹桿插一個小洞,然后將蘆薈插穗插入,并壓實。扦插時間最好是春季4-5月,溫室內(nèi)可常年進行。
④ 扦插后的管理溫度在20℃以上,一般30天左右即可生根。溫度低于20℃生根慢,過低則不易生根。扦插后至生根前,水分管理特別重要,插后不要立即澆水,2-3天后,只向葉面噴少量水。插床明顯缺水干旱時,適當(dāng)澆水。若澆水過多,發(fā)生積水,插穗易腐爛。扦插后遇連陰雨或大雨,要在插床上覆蓋防雨塑料棚,防止雨淋。插穗生根后適當(dāng)澆液肥,培育壯苗。 另外,分株繁殖法最簡單,主要用于美國蘆薈、華蘆薈和皂質(zhì)蘆薈等不長主莖和分枝,但能從基部長出許多分蘗苗。方法是把獨立帶有自生根的小子株分出來移栽在苗床中,然后澆水,但盡量不傷害母株根系
土壤和肥料
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以沼澤土和沙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粘土不利于排水,應(yīng)當(dāng)盡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根本就不需肥料。
澆水
蘆薈最適濕度為45%-85%,蘆薈澆水與季節(jié)有關(guān)。冬季時由于溫度的原因蘆薈的生長受到抑制,應(yīng)盡量少燒水,一般15-20天澆1次,如果需要可采取葉面噴水,使盆土保持適當(dāng)干燥,有利于蘆薈安全過冬;春季,當(dāng)溫度在15-25℃時,則5-7天澆水1次;夏天氣溫高,蒸發(fā)量大,一般2-3天澆水1次,另外每天早晚可向葉面噴水,以避免夏天烈日暴曬。由于不同地區(qū)氣候不一樣,因此蘆薈澆水要靈活掌握。
蘆薈澆水應(yīng)適時適量。水分過多,會使其爛根,葉片上出茶色斑塊或呈茶色腐爛狀。此時停止給水,它便會慢慢恢復(fù)。如缺水的話,它便奄奄一息,葉片枯萎。
正確的澆水方法是:澆水時最好不要從頭上澆,而應(yīng)從旁邊或根部澆,不要讓水澆在葉片上,以免因水溫高而損葉。
澆水的間隔時間長短及澆水時辰要視季節(jié)、天氣變化而定。春秋天要在早上澆水,一周澆水一次為宜。如天氣非常清朗,氣候干燥,應(yīng)5天澆水一次。如為梅雨季節(jié),則10天左右澆一次水。夏天最好每天澆水一次,應(yīng)在傍晚澆水,夜間讓水分慢慢浸潤。切勿在早上澆水,因易灼傷根部,而且蒸發(fā)快,不能達到澆水目的。冬天澆水以10-15天澆水一次為宜。選在中午氣溫較高時澆。如在寒冬不把蘆薈放入暖房,有人主張一冬不澆水,怕水分多易結(jié)冰傷害蘆薈。
過冬法
蘆薈安全越冬溫度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葉子里的水分很快會被凍結(jié)。到了這時候,便是它的生命終結(jié)之時。
1.簡易過冬法
種在花盆里。進入11月以后,應(yīng)盡量將花盆移到室內(nèi)陽光充足的地方。
2.干燥過冬法
進入11月份就要控制水分供給量,讓泥土保持干燥。待泥土完全干燥后,將蘆薈拔出花盆,拂去上面的泥土,用大紙袋包好,放于屋內(nèi)不占空間的地方。到來年4月份,移植到新的土壤中,就會像以往一樣茁壯成長。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