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池杉樹上摘了幾個果球,請問應該怎樣種才行。
一、我在池杉樹上摘了幾個果球,請問應該怎樣種才行。
看看百科上怎么說
育苗技術(shù)
(1)播種育苗
①采種:池杉3月下旬至4月上旬輪悉開花,10月中、下旬種子成熟。選擇15年生以上的健壯母樹來種。當球果由黃綠色變?yōu)辄S褐色,種皮由黃褐色變?yōu)樯詈稚珪r,種子逐漸成熟,即可采收。將球果攤于室內(nèi)陰干,當球李桐山果開裂后,輕輕敲擊脫出種子。每百公斤鮮球果陰干后可得到凈種子10.5-16公斤。種子千粒重74-118克。種子可混沙濕藏,也可帶果鱗干藏。
②種子處理:播種前可用冷水或40-50℃溫水浸種4-5天。每天換水一次,撈出瀝干水分即可播種。也可用3%的硫酸銅或1%尿素溶液浸種,有益于發(fā)芽,用甲醇浸種5分鐘可提高發(fā)芽率和提早發(fā)芽。近年來,也有的采取長期冷水浸種,獲得良好的效果。
③播種:池杉對土壤pH反應敏感。中性或微堿土育苗,常出現(xiàn)苗木黃化現(xiàn)象,生長不良.故宜選地下水位較高,pH5-6.5。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播種育苗。 冬季播種以12月為好,春季播種宜在2月中、下旬進行。由于池杉種子不易與球果鱗片分開,生產(chǎn)中大多連同果鱗一起播種。播種方法多用寬幅條措,條寬10-15厘米,條距30厘米,溝深10厘米。溝內(nèi)施足基肥,填些細土,再插入種子。池杉幼苗出土力弱,覆土不宜太厚,以2厘米左右為宜。覆土后隨即覆蓋一層稻草或地膜,以利保墑并防止土壤板結(jié)。每米條溝播種30-50粒,每公頃播種120-150公斤,折合帶殼種子300-350公斤。
注意其中的:當球果由黃綠色變?yōu)辄S褐色,種皮由黃褐色變?yōu)樯詈稚珪r,種子逐漸成熟哪中,即可采收。將球果攤于室內(nèi)陰干,當球果開裂后,輕輕敲擊脫出種子。
剝開
剝開種,
二、油杉是怎樣種植
通常用播種繁殖。栽培要點 當11月上中旬球果由淺綠色轉(zhuǎn)變?yōu)槔鹾稚珪r,可采收播種,種子也可用濕沙層積 貯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發(fā)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間需短期遮蔭。幼苗 生長緩慢,經(jīng)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極強,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復成林。
當11月上中旬球果由淺綠色轉(zhuǎn)變?yōu)槔鹾稚珪r,可采收播種,種子也可用濕沙層積貯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發(fā)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間需短期遮蔭。幼苗生長緩慢,經(jīng)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極強,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復成林。
三、杉木如何種植生長快
良種選育
杉木類型很多,按葉的色澤、e78988e69d球果及其苞鱗特征、樹冠、樹皮的特點等,可劃分出多種類型。如按葉色可分黃杉(又稱油杉、黃枝杉)、灰杉(又稱糠杉、芒杉、泡杉等)和線杉 (又稱軟葉杉、柔葉杉)3類。按樹冠形態(tài),可分密冠型和疏冠型。此外,不同產(chǎn)地杉木的形態(tài)特性、生長速度也有明顯差別。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建立了母樹林和種子園,對杉木的良種選育開展了研究、試驗。
采種
選擇15~30年生長健壯的母樹,于“寒露”到“立冬”間采摘成熟的球果。然后攤曬、脫粒、除雜、去癟,得到較純的種子,適當晾干,放通風干燥處貯存。隔年使用的種子,應保持含水量在6~8%左右,從2、3 月起放在0~5℃溫度下密封貯藏。播種前進行純度、千粒重、發(fā)芽率等種子檢驗。杉木球果的出子率通常為3~5%,種子純度85~95%,千粒重5.9~9.7克,每千克種子12~15萬粒,實驗室發(fā)芽率30~40%,場圃發(fā)芽率則更低,大致為實驗室發(fā)芽率的70%左右。育苗 杉苗喜疏松、濕潤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各種育苗技術(shù)措施,包括圃地選擇、整地、播種、種子出土后的苗期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需從培育規(guī)格苗出發(fā)。在4、5月前苗木幼嫩時期,要提防發(fā)生猝倒病,除在整地作床時注意土壤消毒和適當早播外,還應注意排水防旱,以利保苗。6~9月后,苗木生長進入盛期,要適時遮蔭、追肥、灌溉、松土除草、間苗、定苗,并繼續(xù)注意抗高溫干旱、排水和防病。10月以后,苗木生長趨于停止,形成頂芽時停止施肥和灌溉。為提高造林成效,要選擇壯苗出圃造林。
3
插條造林用的插條,以選火苗(煉山后伐根上抽出的萌條)為好,要粗壯端直,頂芽飽滿,針葉密生而堅韌,側(cè)枝少,長度一般為30~50厘米。截取插條要快刀斜劈,切口斜面應與插條頂梢的傾向相反。扦插時間以立春到清明、形成層開始活動時為宜。插入土前先用鐵制或木制插杉錐引洞,插入時苗梢向下坡,切口斜面向上坡,深度以插條長度的1/2~1/3為宜。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