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yǎng)小雞視頻
一、怎樣養(yǎng)小雞視頻
這是視頻 旁邊很多自己點把
二、飼養(yǎng)小雞的方法
小雞很好養(yǎng)的。最好不要單只,幾只一群最好,最少也要2只,不然會孤單而死。?
小雞怕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晚上,如果沒有暖氣,可以開一個燈,燈頭放低點。放一個雞舍,可以是個盒子,不用太大。
不要喟太多食物和水。雞不會餓死,但會消化不良而死。
如果城市家中有限,可以弄個魚缸,底上墊土,種些花草,再加個小雞舍,非常有趣,觀賞也很好,還不產(chǎn)生異味(因為有植物吸收,土壤分解)
祝你飼養(yǎng)成功
我是把它們喂在小箱子,我剛買的時候天氣還比較冷,我24小時用燈照著,現(xiàn)在沒照了,一般它們覺得冷的時候,會擠在一起互相擁擠,那你一定要加溫了,溫度很關鍵,對小雞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
你可以喂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后再喂,這樣有利于雛雞消化,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把小米泡兩三個小時,晾到大半干再喂,不要喂的太多了,會撐死的,少食多餐
.
在箱子里放一點水,它們渴了自然會喝,小雞最好喝溫水,一定不要喝不干凈的水,我前3周養(yǎng)它們,一直都給它們喝的溫水,一天換幾次水,當時因為有燈照著,水涼得也不快,3周后一天大概就給它們換3次水了,你看到水被污染了,你就給它們換換
,其實它們很喜歡喝干凈的溫水,幾乎每次我給它們換了干凈的溫水時,他們會馬上趕到喝點點
如果當現(xiàn)在的小雞在擁有水和食物的情況下,還和以前健康的小雞叫聲有比較大的差異了,一般來說就是得病了哈,然后你再根據(jù)它的狀況確定出它得的什么病,對癥下藥,這一點是我總結出來的,對不對就不知道了,但我覺得挺管用的
正常情況下,雞糞便呈圓柱形、條狀,多為棕綠色,表面有白色尿酸鹽,象白色冠頂。盲腸糞便一般在早晨排出,常為褐色糊狀或黃棕色,有時也有尿酸鹽混在其中,具粘性。
我養(yǎng)的是人工孵化的染色陽雞,這種雞生長的比較快,剛買的時候出生5.6天的樣子,在我養(yǎng)了一個多月的時候,曾經(jīng)送人了,但是別人覺得它們糞便多了,難以打掃,又送回給我了,現(xiàn)在我養(yǎng)它們近4個月了,非??蓯?就是糞便越來越多了哈
小雞生命很脆弱,很容易生病,一定要早防早治.
春季飼養(yǎng)小雞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注意消毒。注意打掃小鴨的窩,保持干凈清潔,食物槽、飲水器等用具先用熱堿水或0.2%高錳酸鉀水浸泡清洗消毒,再用清水沖洗一遍后,晾干備用。
二、精選健雛。健雛一般活潑好動,腿部結實,行動自如,眼大有神;弱雛一般絨毛污濁,精神萎靡,閉眼打盹,站立不穩(wěn)。購買雛雞時一定要精挑細選健雛。
三、注意保溫。雛雞絨毛稀少,保溫能力差,抗寒能力弱,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生長發(fā)育。養(yǎng)雛雞適宜的溫度是:初生雛32℃~35℃,1周齡時30℃~32℃,2周齡時28℃~30℃,3周齡時25℃~28℃,4周齡時22℃~25℃,以后降低到適宜的溫度。溫度要保持均衡,不可忽高忽低,溫度表要掛在距離雛雞活動位置上方10厘米處。溫度適宜,雛雞均勻分散;溫度過低,雛雞擁擠成堆。
四、飲水充足。雛雞出殼后24小時可失水8%,48小時可失水15%。當失水大于15%時,很快便出現(xiàn)脫水癥狀。因此,雛雞出殼12小時后就應供給充足清潔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飲水,以清理腸胃,排除胎糞,供給營養(yǎng)。1周齡以內的雛雞,供給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飲用水,起消毒滅菌作用。保持飲水器的衛(wèi)生,堅持每日清洗一遍。
五、合理飼喂。在雛雞出殼后12小時~24小時之內開食。開食飼料用大米煮成“半生半熟”的米飯,用冷水洗凈米飯黏性,做到“生而不硬,熟而不黏,成顆粒狀,一撒就開”。每次喂六七成飽,同時可將鮮嫩萵筍切成細絲讓雛雞自由啄食,喂量不限。少給勤添,強、弱雛分開飼養(yǎng)。一般1~3日齡每晝夜喂6~8次,夜間應開燈照明;4~7日齡白天喂4~5次,夜間喂1次;8日齡后可改為每天喂4次,最后一次可在晚上7點~8點鐘飼喂。
拿個小箱子
里面放一層墊子
然后用一個保暖燈泡一直照著
上面拿一層布蓋住
定時喂食
喂水
每次都布可喂多
窩內定時清理。
剩下的兩只BB怎么樣?不稀就沒事,保持窩內衛(wèi)生很重要
小米泡泡再喂給它們吃,長出小翅膀了改喂玉米面拌魚粉
三、小雞養(yǎng)殖技術和方法 小雞怎么養(yǎng)殖
1、通風。
首先就是雞舍的通風工作,隨著小雞逐漸長大,對于氧氣的含量也越來越大,所以要加強雞舍內的通風,而且如果小雞長時間處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引起疾病。雞舍中的空氣質量變差,很有可能導致小雞產(chǎn)生呼吸道的疾病,要在雞舍內設立通風口,但是要注意通風口吹出的風不能直接吹到小雞,在冬季通風的時候,要做好雞舍內的保溫工作,防止小雞感冒。
2、溫度。
在上面我們也提到了雞的幼雛期非常的脆弱,抗病能力非常的差,而且這個時期雞對于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在小雞破殼后要保證育雛室內溫度在30度以上,之后養(yǎng)殖戶可以根據(jù)小雞的生長階段,慢慢的下調溫度,通常一周左右降低1-2度。在小雞生長到一個月之后,室內的溫度保持在26度左右。
3、濕度。
雛雞舍內的溫度不要太高,空氣濕度不可以超過60%度,很多養(yǎng)殖戶會忽略這個細節(jié)。雞體表被毛汗腺發(fā)育并不發(fā)達,主要是通過呼吸來散熱的,當小雞處在一個高溫濕熱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引起疾病,因此我們要提高雞舍內的溫度,做好通風工作,不要使小雞造成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4、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小雞正常生長的關鍵,密度對于雞的生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接受內密度過大,飼料投喂不足,很有可能產(chǎn)生搶食的現(xiàn)象導致雞的大小不均,而且在夏天很容易出現(xiàn)中暑的現(xiàn)象。因此養(yǎng)殖戶要根據(jù)天氣的變化,和雞的生長狀況調整好雞舍內的數(shù)量。
5、光照。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光照,這是養(yǎng)殖戶最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jié),光照是小雞在生長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光照的作用可以增加小熙的進食時間,提高小雞的食欲促進雞的生長,在雞的不同生長階段有求中光照時間和光照的方法,在人工補光的時候注意強度,強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