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熟女高潮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天堂成人com.|XXXX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色图视频网址|亚洲香港婷婷暖一区二区|手机在线黄色电影|成人网站免费在线不卡|激情丁香久久久久久|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无码一区|国产美女精品福利

當前位置: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正文內容

稻田養(yǎng)殖龍蝦培訓(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視頻)

2023-07-23 07:45:08農業(yè)百科1

1.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視頻

霍邱縣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偯娣e3493平方公里。南部為丘陵,北部為平原,總體地貌以平原為主。轄32個鄉(xiāng)鎮(zhèn)、1個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425個行政村。姚李鎮(zhèn)、洪集鎮(zhèn)、曹廟鎮(zhèn)、眾興集鎮(zhèn)、烏龍鎮(zhèn)、長集鎮(zhèn)、夏店鎮(zhèn)、岔路鎮(zhèn)、河口鎮(zhèn)、戶胡鎮(zhèn)、孟集鎮(zhèn)、彭塔鄉(xiāng)、馮瓴鄉(xiāng)、潘集鎮(zhèn)、花園鎮(zhèn)、周集鎮(zhèn)、臨水鎮(zhèn)、范橋鎮(zhèn)、王截流鄉(xiāng)、馮井鎮(zhèn)、石店鎮(zhèn)、馬店鎮(zhèn)、邵崗鄉(xiāng)、白蓮鄉(xiāng)、龍?zhí)舵?zhèn)、高塘鎮(zhèn)、新店鎮(zhèn)、臨淮崗鄉(xiāng)、城西湖鄉(xiāng)、三流鄉(xiāng)、宋店鄉(xiāng)、城關鎮(zhèn)、霍邱經濟開發(fā)區(qū)。

2.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技術

一稻蝦兼作養(yǎng)殖技術一、

1稻田環(huán)境條件養(yǎng)蝦稻田應是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遠離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面積大小不限,一般以5??捎玫娘暳嫌酗炂伞Ⅺ熎?、米糠、豆渣等。

2、施肥親蝦或蝦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農家肥(豬、牛、雞糞)00kg/畝。追施腐熟農家肥用量為50kg/畝100kg/畝。在稻田小龍蝦養(yǎng)殖過程中可全程使用酵素菌蝦蟹專用肥。施用前,用水浸泡30分鐘以上,每次3kg/畝,每月施用3次,保持水質透明度35厘米。

二、巡查與調控水深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溫回升時用調節(jié)水深的辦法來控制水溫,促使水溫更適合小龍蝦的生長。調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陽時,水可淺些,讓太陽曬水以便水溫盡快回升;陰雨天或寒冷天氣,水應深些,以免水溫下降。

三、水稻栽培

1、水稻品種選擇養(yǎng)蝦稻田一般只種一季中稻,水稻品種要選擇葉片開張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強的緊穗型品種。

2、稻田整地稻田整理時,田間如存有大量小龍蝦,為保證小龍蝦不受影響,建議采用稻田免耕拋秧技術和圍埂方法。

3、施肥施足底肥,每畝施用生物有機肥40kg,嚴禁使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等。

4、秧苗移植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移植,采取淺水栽插,條栽與邊行密植相結合的方法,養(yǎng)蝦稻田宜推遲10天左右。無論是采用拋秧法還是常規(guī)栽秧,都要充分發(fā)揮寬行稀植和邊坡優(yōu)勢技術,移植密度以30cm×15cm為宜,以確保小龍蝦生活環(huán)境通風透氣性能好。

5、水位控制稻田水位控制基本原則是平時水沿堤,曬田水位低,蝦溝為保障,確保不傷蝦。3月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逐漸提高至cm;越冬期前的月份控制在30cm左右;越冬期間適當提高水位進行保溫,控制在cm。

6、科學曬田曬田總體要求是輕曬或短期曬,即曬田時,使田塊中間不陷腳,田邊表土不裂縫和發(fā)白。田曬好后,應及時恢復原水位,盡可能不要曬得太久,以免導致環(huán)溝小龍蝦密度因長時間過大而產生不利影響。

四、收獲上市

1、成蝦捕撈

(1)捕撈時間。第一季捕撈時間從4月中旬開始,到5月中下旬結束。第二季捕撈時間從8月上旬開始,到9月底結束。(2)捕撈工具。捕撈工具主要是地籠。地籠網眼規(guī)格應為2.53.0cm,保證成蝦被捕撈,幼蝦能通過網眼跑掉。成蝦規(guī)格宜控制在30g/尾以上。

(3)捕撈方法。蝦稻共作模式中,成蝦捕撈時間至為關鍵,為延長小龍蝦生長時間,提高小龍蝦規(guī)格,提升小龍蝦產品質量,一般要求小龍蝦達到最佳規(guī)格后開始起捕。采用網目2.53.0cm的大網口地籠進行捕撈。開始捕撈時,不需排水,直接將蝦籠布放于稻田及蝦溝之內,隔幾天轉換一個地方,當捕獲量漸少時,可將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龍蝦落入蝦溝中,再集中于蝦溝中放籠,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龍蝦為止。在收蝦籠時,應將捕獲到的小龍蝦進行挑選,將達到商品的小龍蝦挑出,將幼蝦馬上放入稻田,并勿使幼蝦擠壓,避免弄傷蝦體。

五、幼蝦補放第一茬捕撈完后,根據稻田存留幼蝦情況,每畝補放34cm幼蝦尾。幼蝦從周邊蝦稻連作稻田或湖泊、溝渠中采集。挑選好的幼蝦裝入塑料蝦筐,每筐裝重不超過5kg,每筐上面放一層水草,保持潮濕,避免太陽直曬,運輸時間應不超過1h(小時),運輸時間越短越好。

六、親蝦留存由于小龍蝦人工繁殖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目前還存在著買苗難、運輸成活率低等問題,為滿足稻田養(yǎng)蝦的蝦種需求,我們建議在89月份成蝦捕撈期間,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應捕小留大,目的是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的親蝦。要求親蝦存田量每畝不少于kg。

3.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一畝可賺多少錢

主要為苗種和飼料投入,新手養(yǎng)殖應選擇規(guī)格為3-5厘米左右的寸苗為宜,目前泥鰍寸苗一畝田需3500元左右。飼料主要選擇蛋白含量在36%以上的浮性魚飼料,目前養(yǎng)殖一斤泥鰍的飼料成本是4.5元左右,畝產量一般在2000斤以上,飼料成本需要9000元。正常防疫消毒及調水用品約需500元,水電維護等約需500元。養(yǎng)一畝泥鰍的總共成本投入約為13500元左右。

4. 稻田養(yǎng)小龍蝦一般有哪幾種模式

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將種小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yǎng)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yǎng)個體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龍蝦20公斤,雌雄性比3 :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規(guī)格為2-4厘米的幼蝦1500-2000尾/畝或30公斤/畝。

一畝稻田可以養(yǎng)多少小龍蝦?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畝產多少

一般是400-500斤左右,如果養(yǎng)殖的比較好可以達到600-700斤/畝。

5. 水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視頻

【蒜蓉小龍蝦】

首先我們準備一下食材:

1.準備小龍蝦二斤左右,放入盆中,清洗干凈。

2.用手捏住小龍蝦尾部的中間部分,扭動45度,拉出蝦線,去掉蝦腳,剪去頭部,挑出黑囊,放入盆中備用。

3.準備蒜子一把,先切成小塊,再剁成蒜蓉,裝入盆中,再分成兩份備用,小米椒幾個切成辣椒圈,和蒜蓉放在一起,生姜一小塊切成姜片,放入盆中。

等食材都準備好以后,我們開始進行下一步操作。

4.炒鍋燒熱,添入一勺食用油,倒入蒜蓉和小米椒,用勺子連續(xù)攪動。

5.炒出蒜香味以后,加入食鹽1克,雞粉1克,白糖1克,胡椒粉1克,攪拌化開調料,倒入小盆中備用。

6.另起鍋添入食用油,提前把小龍蝦倒入漏勺中,控去水分。

7.等油溫至五成熱時,倒入小龍蝦,用勺子連續(xù)攪動,使小龍蝦受熱均勻。

8.滑油30秒左右,即可倒出控油。

9.另起鍋添入半勺食用油,倒入姜片爆香,倒入小龍蝦和炒好的蒜蓉。

10.再加入一罐啤酒,加入啤酒有去腥增香的作用,煮開以后,加入生抽10克調味,蠔油3克提鮮,味極鮮醬油10克,改中小火煮3分鐘左右。

11.3分鐘過后,倒入一部分生蒜蓉,繼續(xù)煮一分鐘左右。

12.勾入少許水淀粉,使湯汁濃郁粘稠,再淋入少許芝麻油增香,即可關火起鍋裝入盆中。

13.好了,這道蒜香濃郁的蒜蓉小龍蝦就做好了。喜歡吃小龍蝦的就先收藏起來,有空了就在家試試吧。

6.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視頻播放

針對小龍蝦這一熱門美食,在餐廳營銷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優(yōu)化餐廳菜單:將小龍蝦作為餐廳的招牌菜品,突出味道和口感,同時提供多種口味,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2. 活動促銷:定期開展小龍蝦特惠活動、優(yōu)惠套餐等營銷活動,吸引顧客前來消費。

3. 社交媒體宣傳:餐廳可以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小龍蝦的美食照片和視頻,吸引更多粉絲,提高其知名度和曝光度。

4. 當季推廣:針對不同季節(jié),推出不同的小龍蝦口味,如夏季推出清爽口味,冬季推出熱辣口味等,以滿足不同需求。

5. 家庭套餐:推出以小龍蝦為主題的家庭套餐,讓顧客可以在家中享受到小龍蝦的美食。

7. 稻田養(yǎng)龍蝦的技術視頻

栽培用土,一般用含腐殖質豐富的塘泥或稻田泥。先把泥搗過篩,若有雜質、石礫等,需要揀去,使泥粘濘。放人盆內,厚度一般為10一15厘米。同時可用曬干的雞鴨糞、人糞干、豆餅、菜、雞毛、頭發(fā)、青草等任何一種作為基肥。 盆缸裁荷花可選在清明節(jié)前后。清明節(jié)前7一lO天,即3月下旬栽種最好。過早易使藕節(jié)腐爛,植株開花不良,即使開花,花往會在葉子下面,影響觀賞價值。

栽種時,盆底或缸底先放入3—4厘米厚的疏松泥土,然后放人基肥。如加肥嫩青草,需要切細后放入。或放入豆餅、雞毛等任何一種,再加上疏松泥土,然后把藕秧放人上面。藕秧肥大壯實的放入l一2條.瘦弱的可放人3—4條平行排列。排列時,藕頭與藕尾朝同一方向,節(jié)間的芽頭應該向上。排放好后,蓋上泥土,使芽頭稍微露出泥面,藕尾略挺起,以便透氣。然后放置太陽光下面任其日曬(如雨天可加遮蓋),待泥土干裂開,方可放入清水。因泥土粘濘,干后會結成塊,有利于固定藕秧,放水后藕秧也不會浮起.將來長出新葉不會因風吹搖動影響藕秧生長發(fā)育。所以,土一定要曬干達龜裂的程度,才可放水。水深約5厘米即可。放水后再進行日曬。使其水分收干.但不像第一次那樣使泥土干裂,只需曬到用手指下去感到軟而不粘就可以再加水。

以后盆水經常保持高出5—6厘米。到5月中下旬,有小葉片伸出水面時,盆水可增加到10~15厘米深。 盆缸栽荷花經30一45天,有葉片伸出水面時,可施肥一次。用死魚爛蝦壅入藕節(jié)旁邊的泥土下面,待其腐熟之后,使藕節(jié)根系吸收。此時天氣炎熱,不可讓盆內水量減少。以后荷葉不斷抽出,花蕾也隨之露出水面,陸續(xù)開花。如浮葉過多,可將爛葉塞入泥中。 入秋以后,葉停止生長,不需要施肥。10月份以后水分可以減少。11月份以后可移人室內過冬,冬季不能使其受凍或斷水,至明年清明前后移到室外。 盆缸栽荷花需要年年翻種,否則生長不良,葉子不茂盛,也不易開花。 盆缸裁荷花可選在清明節(jié)前后。清明節(jié)前7一lO天,即3月下旬栽種最好。

8.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技術視頻

關于這個問題,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何騰飛在沙漠種稻田的說法是真實的。據報道,該事件的視頻可能是虛假的,且無法證實其真實性。因此,我們不確定何騰飛是否真的在沙漠種稻田。

9. 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視頻教程

要使水稻高產要怎么做呢,這個說復雜也不復雜,說不復雜又很繁瑣,首先農田要水利好,方便隨時補水,然后在選好一個優(yōu)良品種,再然后就是施肥了,還有就是防病防蟲,這兩個個很關鍵,種植水稻一定要做到勤巡田,巡田時一定要細心的去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去處理

1.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早施、重施分蘗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長前期有豐富的速效養(yǎng)分,特別是氮肥,以促進分蘗的早生快發(fā),確保增蘗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總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總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是云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高產施肥法,因該省水稻生長期間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現(xiàn)低溫少照,影響水稻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重施底肥又以農家肥為主,肥效穩(wěn)長,結合早施蘗肥,使水稻平穩(wěn)生長,提高有效分蘗率,并使水稻又能在幼穗分化前將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有利碳氮代謝轉換,不致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避免抽穗揚花期遇低溫冷害和貪青晚熟。在四川,貴州主要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種或施肥水平不高及前期溫度較低、肥效發(fā)揮較慢的地區(qū)和稻田,以及雙季早稻田。

2.前促,中控,后補法 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早施蘗肥確保一定穗數,當分蘗達到一定數量后,通過曬田抑制對氮素的吸收,從而抑制無效分蘗,避免過早封行,爭取壯稈大穗,如復水后有脫肥現(xiàn)象,可酌施穗肥和粒肥,有利穩(wěn)庫增源。這是四川、貴州一季中稻,特別是早中熟雜交稻目前采用的主要高產施肥法。云南省的麥后稻田,因供氮規(guī)律呈平穩(wěn)上升狀態(tài),供氮高峰一般出現(xiàn)在孕穗抽穗階段,且不如豆田明顯,故也多采用此法。

3.前穩(wěn)、中促,后保法 在適量施用基肥、蘗肥達到前穩(wěn)的基礎上,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補施“?;ǚ省?,在保證足夠穗數基礎上主攻大穗、粒重。在云南海拔1600~1800米,年均溫15.7℃,水稻生育期間月平均20℃多一點的地區(qū),特別是前作蠶豆的稻田采用此法,不僅單產高達600于克,且葉稻瘟發(fā)病率降低。在四川、貴州此法適用于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或溫暖地區(qū)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度大和肥料不足的稻田

4.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法 即是將全部肥料于整田時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層施肥法。適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較強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據多年多點大面積試驗示范結果,比底肥加蘗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蘗快,成穗多,長相好,行間透光率高,增產3.6~17.9%。

注意事項

上述幾種施肥方法,各有其適宜條件。但從水稻生育特點和對肥料的需求考慮,以分期分段施用更有利全面改善各產量構成因素,協(xié)調穗、粒矛盾,使“源”、“庫”、“流”都充分發(fā)展。

此外,在考慮施肥方法時還要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深層施肥、蘸秧根、塞秧窩,球肥深施、葉面施肥等都是能減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經濟施肥法。

水稻病蟲害及防治

綿腐、立枯?。簲郴氢c、門神、惡霉靈、甲霜靈、甲霜惡霉靈。

白葉枯、細條?。航j氨銅、葉枯唑、硫酸鏈霉素。

灰飛虱:吡蟲啉、吡蚜酮、異丙威、啶蟲脒。

稻薊馬: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

稻癭蚊:丁硫克百威。

分葉期

稻瘟病:門神、三環(huán)唑、稻瘟靈、咪酰胺-三環(huán)唑。

紋枯?。壕畬顾?、三唑酮。

螟蟲:三唑磷、殺蟲單。

稻縱卷葉螟:吡·殺單、阿維·毒。

稻飛虱:吡蟲啉、噻嗪酮、

胡麻斑?。旱疚领`、20%氟硅唑咪鮮胺。

抽穗期

稻瘟?。喝h(huán)唑、氟硅唑、硫磺、門神、咪酰胺-三環(huán)唑、稻瘟靈、咪鮮胺。

紋枯?。壕畬顾亍㈤T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惡霜嘧銅菌酯(高科)、烯肟菌胺(愛可)。

螟蟲:三唑磷、殺蟲單、甲維鹽、毒死蜱。

稻縱卷葉螟:吡·殺單、阿維·毒。稻飛虱:吡蟲啉、噻嗪酮、異丙威、啶蟲脒。稻曲?。壕畬顾亍㈤T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白葉枯、細條病:門神、絡氨銅、葉枯唑。穗枯病:三環(huán)唑、氟硅唑咪鮮胺、三唑酮。稻稈腐病:稻瘟靈、惡霜嘧銅菌酯、咪鮮胺。 稻黑色菌核稈腐病

水稻成株期莖基部的一種真菌病害,又稱水稻莖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的小球雙曲孢和卷喙雙曲孢。有性態(tài)為子囊菌亞門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莖基部葉鞘,形成橢圓形或紡綞形黑色斑,后擴大至整個葉鞘,莖稈上也有大塊黑斑,后期的莖基部腐爛,植株青枯,莖腔內有大量小球狀黑色顆粒狀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時附著在秧苗基部,以菌絲從傷口或葉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為弱寄生菌,喜高溫高濕,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飛虱多的田塊病害更重,常造成復合侵染。防治方法應以加強肥水管理為主,結合治蟲防病,輔以適時噴藥。

稻白葉枯病

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黃單胞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或水孔侵入稻體,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xiàn)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xiàn)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fā)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fā)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稻矮縮病

稻苗上的一種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腸孤病毒組的稻矮縮病毒。病毒呈粒體球狀。傳毒介體有黑尾葉蟬、電光葉蟬和大斑黑尾葉蟬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蟲體內增殖,并經卵傳到子代,該病毒寄生范圍廣,病株矮縮,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蘗增多,葉色時暗綠,葉片僵硬,葉鞘上有黃白色與葉脈平行的繼續(xù)的條點,偶有散生的。分蘗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縮,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發(fā)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防治傳毒介體昆蟲是防病的關鍵。

稻惡苗病

又稱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tài)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fā)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jié)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fā)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稻紋枯病

對發(fā)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150毫升,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guī)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水稻螟蟲

重點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區(qū)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處于孕穗到齊穗以前的稻田為重點。畝用5%殺蟲雙大粒劑1~1.5千克撒施,也可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200毫升,或25%殺蟲雙水劑100毫升加BT乳劑100毫升,任選一種,兌水60~75千克常規(guī)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

稻飛虱

應掌握小若蟲高峰期,每百叢蟲量達1500頭以上時施藥防治。用藥時應注意先從田的四周開始,由外向內,實行圍殲。噴藥要均勻周到,注意把藥液噴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25克,或25%優(yōu)樂得可濕性粉劑20~25克,或20%葉蟬散乳油150毫升,任選一種,兌水75~100千克常規(guī)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

稻苞蟲

以遲中稻田為重點,掌握低齡幼蟲盛期,每百叢水稻有蟲10~20頭時施藥。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100克,或50%殺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劑150~200毫升,任選一種,兌水75~100千克常規(guī)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

稻縱卷葉螟

重點防治主害代。在低齡幼蟲期,每百叢水稻有初卷小蟲苞15~20個,或穗期每百叢有蟲20頭時施藥。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200毫升,或50%殺螟松乳油72毫升,任選一種,兌水60~72千克常規(guī)噴霧,或兌水5~7.5千克低量噴霧。施藥時間以傍晚為宜。

大力推廣穗期使用粉銹寧新技術。在水稻孕穗期,每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100克,對水常規(guī)噴霧或低量噴霧,可有效地防止雜交稻早衰,還可兼治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種穗期病害。

稻蝽蟓

為害狀:用口器刺吸莖桿汁液、谷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黃或秕谷,減產甚至失收。主要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遲抽穗的稻田。

藥劑防治:在水稻抽穗期進行藥劑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時噴藥效果最好。每畝可選用:⑴、80%敵敵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廣,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還使稻米品質降低。

癥狀: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發(fā)病,按發(fā)生部位和表現(xiàn)的癥狀可以分為苗瘟、葉瘟、葉節(jié)瘟、節(jié)瘟、穗頸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種子引起,發(fā)生在秧苗三葉期前,一般無明顯病斑,但秧苗常常變黃褐色枯死。葉瘟發(fā)生在稻葉上,又隨氣候條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現(xiàn)為急性型、慢性型、褐點型和白點型等四種類型。葉節(jié)瘟葉耳、葉舌和葉環(huán)發(fā)病稱為葉節(jié)瘟。葉耳易感病,初為淡綠色病斑,后向葉環(huán)、葉舌發(fā)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規(guī)則。節(jié)瘟多在穗頸下第一、二節(jié)發(fā)生,初表現(xiàn)褐色或黑褐色小點,后環(huán)狀擴大至整個節(jié)部。穗頸瘟和枝梗瘟發(fā)生在穗頸、穗軸和枝梗上,病斑初為水漬狀淡褐色小點,以后圍繞穗頸發(fā)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綠色,穗頸發(fā)病早的形成白穗,遲的谷粒不飽滿。谷粒瘟發(fā)生在谷殼和護穎上造成橢圓形褐色斑點,谷粒不飽滿,米質變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病菌的菌絲內生,從病部氣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個隔膜,其頂端可陸續(xù)產生分生孢子5~6個,多達9~20余個。分生孢子呈梨形,初無隔膜,成熟時常為兩個隔膜,密集時呈灰綠色。分生孢子萌發(fā)產生芽管,長出侵染絲,侵入寄主組織危害。

發(fā)生特點:稻瘟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當氣溫回升到20攝氏度左右時,若遇降雨,就會不斷地產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帶,引起周圍秧田或稻株首先發(fā)病,另一途徑是播種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來源。

稻瘟病的發(fā)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種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中品種抗病性的相對穩(wěn)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而發(fā)生變異。肥水管理的好壞是影響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是影響病害發(fā)生流行的必要條件。

水稻白葉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發(fā)病輕重及對水稻影響的大小與發(fā)病早遲有關,抽穗前發(fā)病對產量影響較大。

癥狀:白葉枯病主要在葉子上表現(xiàn)癥狀,有葉緣型和凋萎型。葉緣型常見于分蘗末期至孕穗期發(fā)生,病菌多從水孔侵入,病斑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fā)生黃褐或暗綠色短條斑,沿葉脈上、下擴展,病、健交界處有時呈波紋狀,以后葉片變?yōu)榛野咨螯S色而枯死。秈稻病斑為黃褐色,為灰白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有淡黃色露珠狀的菌膿,干后呈小粒狀。凋萎型一般發(fā)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葉多在心葉下1~2葉處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蟲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葉片相繼青萎。病株的主蘗和分蘗均可發(fā)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叢。

病原:病原是黃單孢桿菌屬的一種,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菌體一端生1~2根線狀鞭毛。病菌的生育溫度最低10℃,最高40℃,最適溫度26~28℃,病菌為好氣性細菌。病菌對熱較敏感,致死溫度為53℃,10分鐘(潮濕狀態(tài)),在干燥有膠質保護狀態(tài)下,致死溫度為57℃,10分鐘。病菌的存活期與環(huán)境條件關系密切。從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鑒別品種上測定,其致病力有強有弱,大致可分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為中等,Ⅲ及Ⅳ群較強及強。

發(fā)生特點:白葉枯病主要在種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來源,新病區(qū)以病谷種為主,老區(qū)以病草為主。帶菌稻種播種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發(fā)病。拔秧移栽時造成大量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個途徑。灌溉水和暴風雨是病害傳播的重要媒介。其發(fā)生、流行與氣候、肥水管理、品種等都有密切關系。

稻細菌性條斑病

癥狀:在水稻葉片上,病斑初時為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以后形成一條條暗綠色至黃褐色條斑,很快在葉脈間伸展。條斑可擴大到寬約1mm,長約10mm以上,其后轉為黃褐色。發(fā)病嚴重時,病斑融聚呈不規(guī)則的黃褐色至潔白色斑塊。病株矮縮,葉片卷曲,烈日下卷葉更明顯。

病原:細菌性條斑病菌與白葉枯病菌相似,也是黃單孢桿菌屬的一種,但在生理、生化反應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異。

發(fā)生特點:細菌性條斑病也白葉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徑主要為氣孔,也可由傷口侵入,有時也從機動細胞處侵入。

稻紋枯病

稻紋枯病發(fā)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從苗期到穗期都可發(fā)生,尤以分蘗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葉鞘,次為葉片和穗部。

癥狀:病害發(fā)生先在葉鞘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的小斑點,擴大呈橢圓形,最后呈云紋狀,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葉鞘。病鞘因組織受破壞而使上面的葉片枯黃。在干燥時,病斑中央為灰白色或草綠色,邊緣暗褐色。潮濕時,病部長有許多白色蛛絲狀菌絲體,逐漸形成白色絨球狀菌塊,最后變成暗褐色菌塊,最后變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脫落土中。另外也能產生白色粉狀霉層,即病菌的擔孢子。紋枯病嚴重危害時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叢腐爛而死。

病原:稻紋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無性時期產生菌絲和菌核,有性繁殖體是擔孢子。菌絲白色,老熟時淺褐色,主枝與分枝成銳角,分枝處溢縮,離分枝不遠處有分隔,菌絲能在寄主體內生長,也能在寄主表面結成菌核。

發(fā)生特點:紋枯病的發(fā)生和危害,受菌源數量、水肥管理、種植密度、品種抗病性和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長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過遲,使稻株內部纖維素、木質素減少,莖桿變細,組織軟弱,不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紋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絲或菌核在病稻草或雜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時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來源。菌核生活力很強,數量又多,一般發(fā)病田塊存留在土中每畝達5~10萬粒,重病田可高達100萬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發(fā)生長菌絲,從氣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組織內部不斷擴展,繼續(xù)生長菌絲和菌核,進行再次侵染。

主要害蟲

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種單食性的害蟲。

形態(tài)特征:成蟲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黃色,中央有一個黑點,腹部末端有一束黃褐色絨毛,產卵后脫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內緣中央附近有一斜帶,中央有一個黑色點,外緣七個黑點。卵塊長橢圓形,中央稍隆起,覆蓋黃褐色絨毛,卵塊內卵粒,中央三層,邊緣一、二層。幼蟲 體為乳白色或淡黃綠色。腹足不發(fā)達。蛹初為黃白色,后變黃綠色,雄蛹觸角長達翅長的7/8,后足伸長達第七或第八腹節(jié)。雌蛹觸角長達翅長的1/2,后足伸長達第六腹節(jié)。

農田中常見害蟲

發(fā)生特點:成蟲口器退化,白天靜居在稻叢中,黃昏開始活動,有強烈的趨光撲燈習性,夜間交尾和產卵。在產卵時有選擇生長嫩綠茂密的水稻產卵。秧田卵塊多產于葉尖,大田卵塊多產于稻葉中、上部。雌蛾一生可產卵1~5塊,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蟲叫蟻螟,蟻螟破卵殼后,以爬行或吐絲漂移分散,自找適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較難,侵入率低。分蘗期極易蛀入,蛀食心葉,形成枯心苗。幼蟲一生要轉株數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圓桿拔節(jié)期蟻螟侵入較難,孕穗到破口露穗期為蟻螟侵入最有利時機,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蟲轉移有負苞轉移習性。幼蟲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處稻莖內化蛹。越冬幼蟲在稻樁結薄繭過冬,4~5月在稻樁內化蛹。

縱卷葉螟

危害水稻的縱卷葉螟有兩種,稻卷葉螟和顯紋縱卷葉螟,四川省稻縱卷葉螟五十年代零星發(fā)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區(qū)間歇發(fā)生成災,到七十年代嚴重發(fā)生,已成為水稻主要害蟲之一。發(fā)生特點:稻縱卷葉螟晚間活動,有趨光性,向嫩綠茂密的稻株產卵。稻縱卷葉螟產卵分散,一處產一卵,少數一處產2~3粒,。顯紋縱卷葉螟產卵在稻葉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魚鱗狀,散產的少。有遠距離遷區(qū)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蟲先在心葉或嫩葉上取葉肉,隨后吐絲,縱卷單葉管狀蟲苞,一苞一蟲,三齡后轉移危害,蟲齡增大,蟲苞擴大,危害越為嚴重。每頭幼蟲能食害5~9葉。(顯紋卷葉螟的蟲苞有1~4頭,多達7頭。)

稻飛虱

稻飛虱以褐色灰飛虱和背飛虱危害最大。稻飛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間稻株下部的葉鞘和莖的組織內,刺吸稻莖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長形褐斑,嚴重時,稻株基部變?yōu)楹诤稚?。由于莖組織被破壞,養(yǎng)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漸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莖衰老,稻飛虱轉移上部吸嫩穗頸,使稻粒變成空殼或半飽粒,同時灰飛虱能傳播水稻病毒病。

稻飛虱種類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

(一)、褐飛虱

形態(tài)特征:成蟲長翅型:雌蟲,小盾板中間黃褐色,兩邊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個。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蟲小盾板中間豆?jié){色,兩邊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個。雄蟲全部黑色。卵:紅長0.8毫米,長卵圓稍彎,初產乳白色,漸變灰黃色,在較細一端出現(xiàn)一對黃色的眼點,卵成塊,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顯著,卵塊產在葉稍內側,表皮常腫。若蟲體近橢圓形,腹部末端渾圓,初齡若蟲體淡黃,眼暗赤黑色,腹背3~4節(jié)后緣白橫帶明顯。大齡若蟲腹背白斑與白橫帶更明顯,體色黃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飛虱

形態(tài)特征:成蟲長翅形:雌蟲的小盾片中央黃白色,兩側暗褐色,雄蟲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兩側黑色。短翅形:雌蟲小盾片幾乎成黃白色,兩邊淡灰色,雄體灰黑(田間不易見到)。卵:長卵圓形略彎,眼點紅色,卵塊排列松,成單行,卵帽不露出產卵痕外。若蟲橄欖形,腹末較尖,幼齡體灰白,以后變灰褐色,落水時后足左右平伸。

發(fā)生特點:白背飛虱成蟲在水稻莖稈和葉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飛虱和灰飛虱為高,有趨光性和趨嫩性。產卵都在葉稍肥厚處,也有產在葉片礎部中脈內和莖稈中。產卵痕較灰飛幾時和褐飛虱為大,成蟲和若蟲均能危害,但以分蘗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為適宜。此時繁殖快,數量大,危害重。

灰飛虱在稻田中多產卵于稗草上,其產卵部位,都在稻、麥、稗草的下部葉稍及葉片基部中脈組織中。又能傳播稻、麥、玉米等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小麥叢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滴油殺蟲。每畝滴廢柴油或廢機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淺水層20厘米,人工趕蟲,蟲落水觸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換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

撒毒土。每畝用1.5公斤樂果粉、2公斤濕潤細土撒施。

用藥噴施,用40%樂果乳劑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噴施。

稻薊馬

稻薊馬很小,成蟲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若蟲和成蟲相似,淡黃色,很小,無翅、常卷在稻葉的尖端,刺吸稻葉的汁液。被害的稻葉失水卷曲,稻苗落黃,稻葉上有星星點點的白斑,心葉萎縮,遠看象火燒一樣。揚花時稻薊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薊馬很小,一般情況下,不易引起人們注意,只是當水稻嚴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葉時才被發(fā)現(xiàn),因此,要及時檢查,把稻薊馬消滅在幼蟲期。每畝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藥后,都要保持水層。防治稻薊馬后要補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蘗恢復生長。

稻苞蟲

稻苞蟲又叫卷葉蟲,常常幾年發(fā)生一次,導致水稻大幅度減產。稻包蟲常見的有直紋稻苞蟲和隱紋稻苞蟲,以直紋稻苞蟲最為普遍。有些地區(qū)間歇發(fā)生,在山區(qū)和丘陵區(qū)為常發(fā)的蟲害。發(fā)生特點:成蟲白天飛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時,下午4~6時最為活躍,食喜苞類、芝麻、黃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豐富地區(qū),發(fā)生危害嚴重。每天雌蟲平均產卵120粒左右。產卵散產,有稻葉背面近中脈處,一張稻葉上產1~2粒,多有6~7粒。

1~2齡幼蟲在葉夾或葉邊緣縱卷成單葉小卷,3齡后卷葉增多,常卷葉2~8片,多可達15片左右,4齡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總量的80%。白天苞內取食。黃昏或陰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葉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遲,無法抽穗,影響開花結實,嚴重時期稻葉全被吸光。

稻苞蟲一代危害雜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遲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蟲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疊,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蟲大發(fā)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濕度高,對稻苞蟲有利對天敵不利。

防治方法:

每畝用2.5%敵百蟲粉2公斤噴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細土10公斤撒毒土。

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加水80~100公斤噴霧。

稻縱卷葉螟

幼蟲稍大便開始在水稻心葉吐絲,把葉片兩邊卷成為管狀蟲苞,蟲子躲在苞內取食葉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較嫩的葉鞘內危害。嚴重時,被卷的葉片只剩下透明發(fā)白的表皮,全葉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劑250倍液,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時間應掌握在幼蟲的三齡前,并以傍晚用藥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檢查效果,如果蟲口密度像以前那樣,應再治一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本文鏈接:http://www.yingjianfanghuoqiang.cn/nybk/9879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