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貓養(yǎng)殖基地(大靈貓養(yǎng)殖)
1. 大靈貓養(yǎng)殖
斑靈貍是不可以私自養(yǎng)殖的,為保護動物。
斑靈貍頭骨狹長,但吻部較其他靈貓均短,從吻端至眶上突的距離僅為顱全長的38-44%。眶后域約與眶間寬相等。顱腔大、長圓形。在枕骨前有一個狹窄的狹顱區(qū)。頂骨兩側的顳嵴從不形成矢狀嵴。聽泡的鼓室高度超過后面的聽室和副枕突牙齒:斑林貍的齒尖為中國靈貓科動物中最側扁、銳利者,極似貓類。上門齒排列呈直線狀,與獴類、鼬類和貓類相同。
2. 大靈貓的學名和附錄
樹貓子的學名叫獴。
獴(Herpestes;mongooses)靈貓科獴屬的通稱,是一些長身、長尾而四肢短的動物,它們以吃蛇為主,也獵食蛙、魚、鳥、鼠、蟹、蜥蜴、昆蟲及其他小哺乳動物。獴是蛇的天敵,它們不僅有與蛇搏斗的本領,而且自身也具有對毒液的抵抗
3. 大靈貓學名
叫斑林貍。
斑林貍(學名:Prionodon pardicolor Hodgson):是哺乳綱、食肉目、靈貓科、林貍屬動物。俗名點斑靈貓,彪,虎靈貓,點斑靈貍,刁貓。
體型較小,體長37~38cm,體重4.1~8kg。面部狹長,鼻部前突。尾長接近體長,呈圓柱狀,有9~11個黑色尾環(huán)。體毛為淡褐色或黃褐色,背部顏色較深,有一些圓形、卵圓形或方形的黑色大斑塊,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
主要棲息于海拔2700m以下的熱帶雨林、高草叢等生境。為典型喜濕熱的林棲獸類,多于夜間單獨活動。食物為鼠類、鳥、蛙和昆蟲,有時也到村寨盜食家禽。
4. 大靈貓養(yǎng)殖基地
1、野生白面貍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棲息在海拔1000m以下的山川、溝壑、丘陵地帶的常綠、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及稀樹灌木叢的緩坡及干燥巖裸地。多生活在海拔低、溫暖、小動物及果樹多的地帶。多利用天然的石縫、巖洞、土穴、樹洞、亂石堆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作巢窩。洞的深淺、分支、大小及洞口多少不一,巢窩多在陡崖上或灌木叢之中,隱蔽程度較好。
2、野生白面貍養(yǎng)殖的食物:白面貍即靈貓科花面貍屬動物果子貍,別名:花面貍,白面貍,白鼻狗、青番。白面貍屬于雜食性動物。據(jù)莫偉仁等解剖胃分析表明:植物性食物占70%,動物性食物占30%。動物性食物有蛙類、蛇、鼠類、鳥類、昆蟲等小動物、動物尸體和一些動物卵。從野外調(diào)查來看,果子貍采食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不同季節(jié)采食食物種類不同,如冬季以干果、小動物為主,秋季以水果為主。
3、養(yǎng)殖野生白面貍的生活習性:白面貍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多在黃昏、夜晚和拂曉出窩活動,如嬉戲、追逐、攀爬、尋食、飲水、排便、求偶等。果子貍很少單獨活動,常過著群居生活,多見3一15只的群體,一起休息、覓食、越冬等。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份為半冬眠期。果子貍食量大減,活動減少。集群冬眠,但這不是持續(xù)性的,有時還要醒來采食、飲水和排便。果子貍膽小易驚恐,對聲音、生人、畜禽串人、光照強度變化、顏色、氣味、氣溫高低、飼養(yǎng)順序變化等,都表現(xiàn)出驚恐不安、食欲不振等,其應激反應很強烈。果子貍通常排糞地點相對不變,多排在潮濕的角落。利用這一習性可以捕獲野果子貍,也有利于人工養(yǎng)殖時管理。由于果子貍喜群居,往往為了爭食、爭配偶及保護后代而發(fā)生爭斗。相互撕咬,特別是母貍有食仔、咬仔現(xiàn)象。
4、果子貍每年換毛一次,持續(xù)時間是3一10月份。脫毛時針毛、絨毛多數(shù)同步進行。3月上旬仔貍開始脫毛,3月末成貍脫毛,多數(shù)集中在4—8月份。到10月份,毛被迅速生長,11月份毛被成熟。
5、養(yǎng)殖野生果子貍要注意的天敵有狼、豺、豹等,而果子貍又是一些昆蟲、蟹、黃鱔、蛙、蛇、蜥蜴、小鳥、鼠、兔等動物的天敵。
拓展資料:
1、白面貍是季節(jié)性繁殖動物,它的生殖器官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雄貍睪丸從2月份起逐漸增大,6月份最大,配種以后,逐漸縮小,到9月份最小。雌貍生殖器官從2月末開始發(fā)育,6月上旬配種結束,一年就這一次發(fā)情期。雄貍在繁殖季節(jié)內(nèi)始終有配種能力,雌貍有1—3個發(fā)情周期。
2、果子貍性成熟一般為10—22月齡。6月中旬以前出生的果子貍若飼養(yǎng)條件好、營養(yǎng)充足,第2年3—5月份性成熟,飼養(yǎng)條件差的或6月中旬以后出生的到第3年2—5月份性成熟。果子貍的繁殖年限:雌貍為9年,雄貍為4年左右。果子貍性成熟時間與性別、年齡、出生時間及生長發(fā)育、飼養(yǎng)條件有關。
3、白面貍發(fā)情配種期:每年2月末到6月上旬為發(fā)情配種期,3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發(fā)情配種旺期。發(fā)情表現(xiàn)及發(fā)情鑒定:果子貍的發(fā)情表現(xiàn)為:雄貍進入發(fā)情期,睪丸脹大、光滑而有彈性,陰囊下垂,膚色紅潤,被毛稀,龜頭充血而外露;肛門腺分泌物增多。頻尿、性情不安,到雌貍面前,嗅聞雌性果子貍陰部,特別在興奮時,追逐雌果子貍,并“哼哼”的發(fā)聲。
5. 大靈貓養(yǎng)殖基地在哪
根據(jù)靈貓的雜食性特點,飼養(yǎng)時,可動、植物性飼料兼用,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可占日糧配合的55%-60%。動物性飼料主要有鼠類、鳥類、泥鰍、黃鱔、蛇、小魚、小蝦、田螺、河蚌、各種昆蟲以及雞鴨內(nèi)臟、豬腸、肺等各種動物下腳料。不能長期單喂蛋白質(zhì)肉類飼料,以免引起小靈貓食欲不佳,而且飼料成本太貴,于泌香量的增加也無明顯好處。植物性飼料主要有碎米、麥麩、玉米、土豆、豆餅、豆渣以及各類瓜果、蔬菜、薯類、豆類等。
飼喂方法:在植物籽實粉狀飼料或大米中,可加些小魚、青菜、胡蘿卜、薯芋類等煮成糊狀或粥飼喂。在生病或配種季節(jié),可再加喂些老鼠肉、精肉和維生素C等。飼料用量按大米或其他糧食80克左右,麩皮5克,小魚100克或一只雞蛋掌握。由于靈貓有晝伏夜出覓食的習性,故成年貓只在下午4-5時喂一次即可。所喂的食物一般在前半夜被吃完。靈貓很少飲水,但仍應供給清潔水。
6. 大靈貓養(yǎng)殖場
果子貍洞一般比較大,能容下一個人。
果子貍洞利用天然石縫、巖洞為巢窩,很少在荒山禿嶺處建洞穴。果子貍棲息的洞穴幾乎全在深山小溪旁邊向陽山坡上。洞穴距溪流遠的32米,最近的14米。棲息環(huán)境冬、夏有別,夏季洞穴常在距小溪較近、有大樹遮蔽的山坡上,冬季多遠離溪水,在雜草叢生、樹木稀少的峭壁上筑巢穴居。
果子貍在低凹、背風向陽的深洞中,開始一年一度的非連續(xù)性的淺度冬眠;到初春,氣候轉暖,果子貍開始出洞,時間和活動量逐漸增加,除覓取食物外,另一重要活動就是求偶;入夏,母貍進入妊娠期,為給幼仔營造一個安全的生長環(huán)境,常遷移至山多林深的安靜、隱蔽、氣候涼爽溪谷兩側,找洞穴居,準備產(chǎn)仔;秋天是果子貍最活躍的季節(jié)采食量達到全年最高點,體內(nèi)脂肪加速沉積,體重也達到全年最高點。
7. 大靈貓是國家?guī)准壉Wo動物
是的,因為丹頂鶴和小靈貓都是屬于國家保護動物,其中丹頂鶴是屬于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是二級保護動物,丹頂鶴是屬于鳥類,在野外數(shù)量比較少,小靈貓是屬于哺乳動物,都是屬于國家保護動物的,兩者之間也是受到我國法律保護的物種了。
8. 大靈貓介紹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大熊貓,憨憨的很可愛。
9. 靈貓養(yǎng)殖視頻
果子貍又稱花面貍、玉面貍子、白額靈貓,形態(tài)似家貓,但較細長,體長45~62厘米, 尾長30~45厘米,吻尖和頭部較家貓長。從鼻端到頭后部及眼眶上下各有一條較寬的白紋。 在我國分布的果子貍目前已知的有三個亞種--北亞種、南亞種、指名亞種。北亞種分布在長江以北地區(qū),南亞種分布在長江以南與北回歸線之間。指名亞種多集中在粵西、桂南以及滇南的西雙版納地區(qū)。指名亞種俗稱小種子貍,體型最小,體背毛色為灰黑色,略帶白斑,是港澳市場最受青睞的品種.也是現(xiàn)在特色養(yǎng)殖中最收青睞的
10. 大靈貓是什么
巨靈貓又叫大靈貓,俗名麝香貓、九江貍、九節(jié)貍、靈貍,屬于靈貓亞科靈貓屬一種。大靈貓體長60~80厘米,尾長40~51厘米,體重6~10千克。頭略尖,額部相對較寬,趾行性。體基色棕灰,體斑黑褐色。頸側和喉部有3條波狀黑色領紋,其間夾白色寬紋。腹毛灰棕無斑紋,四足黑褐,尾具5~6條黑白相間色環(huán)。肛門下方具芳香腺囊。
擴展資料:
大靈貓因為貿(mào)易或作為醫(yī)藥成分被捕獵,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而導致數(shù)量急劇減少,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并入選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
11. 大靈貓養(yǎng)殖公司地址
沒有規(guī)定 應該可以養(yǎng)
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名單
獸綱:
短尾猴、獼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馬熊)、石貂、水獺(所有種)、小爪水獺、斑林貍、小靈貓、大靈貓、草原斑貓、荒漠貓、叢林貓、猞猁、兔猻、金貓、漁貓、其他鯨類、麝(所有種)、河麂、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駝鹿、黃羊、藏原羊、鵝喉羚、鬣羚、斑羚、巖羊、盤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