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曲線相交于平均產量的最高點?
第一,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
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于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于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于平均產量(MP=AP)。
第三,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以后,當邊際產量為負數(shù)時,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
為什么通過矮桿育種能提高作物單產
矮桿育種是以選育矮桿或半矮桿農作物品種為主要目標的育種方式。
植株高度是農作物(水稻、小麥、豆類、油菜等)最重要的農藝性狀之一,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豐產潛力和抗倒伏能力。
農作物在生長階段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肥料和營養(yǎng)物質。把營養(yǎng)都消耗在了長高上,用在結種上的營養(yǎng)必然減少,也必然會影響產量。同時,植株過高,頭重腳輕,作物立足不穩(wěn),容易倒伏。通過農作物的矮化育種,降低植株的高度,讓植株在比較矮的時候就進入開花結果的階段,可以使植株把更多的營養(yǎng)用在結種上,產量必然會提高。同時,植株的高度降低,也不容易倒伏。
矮化蘋果苗密植栽培有哪些問題
一、苗木來源雜,質量無保障
苗木多數(shù)為果農從小型集市上購買,每株0.4~0.5元,個別果園為育苗基地繁育。果農傾向購買價格低的蘋果苗,育苗基地和育苗戶也希望通過縮短育苗周期獲得高收益,因此建園使用的矮化蘋果苗多數(shù)為2年生苗,苗木質量低,適應性差,樹勢弱,結果晚。建成的矮化密植園5~6年才開始結果,晚于試驗園和示范園1~2年。有些果農栽植這類蘋果苗后進行再嫁接自己覺得品質好的品種,還有些果農不相信蘋果苗的品種,進行改接。致使有些矮化苗形成根砧-矮化砧-品種1-品種2的4段苗。
二、病毒病種類多,復合侵染率高
實驗室檢測數(shù)據顯示,矮化密植園花葉病發(fā)病率在10%~50%,高于喬化園;三大潛隱病毒中每種病毒的發(fā)生率均在80%以上,且為復合侵染。這些病毒復合侵染導致矮化樹生長勢減弱,也會使果樹早衰,同時影響果品的產量與品質。
三、銹果類病毒發(fā)生率高,嚴重影響果實品質
在調查的矮化密植園中,果農自述銹果病株比較常見,我們的檢測結果顯示,果農發(fā)現(xiàn)有花臉病的病株全部帶有銹果類毒,隨機采集的樣品帶毒率高于60%,顯著高于喬化園。銹果病(也稱花臉病)對蘋果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影響最大,該種類病毒僅在果實上有可見癥狀,在葉片、枝干等器官上均沒有癥狀,所以這種病毒病不僅危害大而且隱蔽性強。同時該病害通過嫁接、修剪和根接在果園中傳播,是蘋果病毒中傳播水平最快的一種,很容易導致毀園。
四、果農急需栽培管理技術支持和服務
通過調查中對比試驗園(包括示范園)和普通園,兩種管理類型園子在果樹長勢、樹形、生長一致性、產量等多方面差異非常明顯,果農收益懸殊,相差1~3倍。有些普通果園因管理不良有喬化趨勢,造成果園密閉。果農對矮化密植樹形的管理缺乏經驗,迫切需要得到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
五、果農迫切需求無毒苗或脫毒苗,但沒有購買途徑
由于近些年來蘋果價格穩(wěn)中有升,果農收益良好,吸引了許多人開始種植蘋果樹或對老舊園更新。果農對無毒苗或脫毒苗比較認可,但苗木市場比較混亂,一是各家都說自家的蘋果苗是脫毒苗甚至無毒苗,但沒有相應的準入、認證和檢測憑證,造成蘋果苗良莠混雜,果農無從區(qū)分;二是苗木價格差異較大,從1元1株到十幾元1株,多數(shù)果農僅考慮投資成本,購買比較便宜的蘋果苗;三是有保證的無毒苗和脫毒苗供應量太少,多數(shù)果農沒有途徑或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能買到真正的健康蘋果苗。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