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白菜型油菜,什么品種出油最多?
種植白菜型油菜,什么品種出油最多?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油菜的種類較多。有芥菜型油菜;甘藍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等等。其在農(nóng)村地區(qū)種植比較廣泛。這幾個品種綜合對比下來,各自的特點分析如下。
一:芥菜型油菜。
又稱苦油菜或大油菜。其植珠呈松散形,較其它油菜品種高大。杈枝多且根系發(fā)達。其籽粒味辣。呈紅、褐、黃顏色。含油量較其它油菜品種較低。一般出油量最高的不超過60%,綜合平均為35%左右。
二:白菜型油菜。
因其植株矮小,故農(nóng)村大部分人稱其為小油菜或甜油菜。其幼苗生長較快。籽粒呈褐色、黃顏色、或五花色。其抗性差,生育期相對較短,成熟早。穩(wěn)產(chǎn)性較差。出油量最高的達45%以上。一般為40%左右。
三:甘藍型油菜。
甘藍性油菜,由于來自日本和歐洲又稱著洋油菜。其植株高,出油量相對較好。高的達50%以上,一般為42%左右。產(chǎn)量相對穩(wěn)定。
總結,油菜出油的多少與品種;相關的管理;自然及天氣情況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系。精選好的品種;適時種植;細化管理;才是油菜高產(chǎn)出油的基礎。
白菜該類型還可分為兩個種: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獻中稱為蕓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莖稈細,基葉不發(fā)達,葉橢圓形,有明顯琴狀缺刻,且多刺毛,薄被蠟粉。主根常膨大,人土較深,抗寒、耐旱、耐瘠。代表品種有耙齒蔓、關油3號等。 中國青藏高原的地方品種千粒重最大可達6-7g。種皮暗褐、紅褐或黃色,無辛辣味。種子含油率一般為30-40%,產(chǎn)自中國青藏高原的最高達50%以上。
(2)南方油白菜 :古代文獻中稱為崧菜,其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是普通小白菜的一個油用變種。株型中等,分枝性強,莖稈較粗,苗一般半直立或直立。葉片較寬大,色淡,中脈較肥厚,葉全緣或波狀,一般不具琴狀缺刻。主根不膨大,支根細根較多。一般耐澇、耐瘠、抗病力差。代表品種有泰縣油菜、洞口甜油菜等。種子有褐色、黃色或雜色三種,含油率38%~45%,中國南方各地的白油菜、甜油菜、黃油菜均屬此類。這種油菜生育期短、抗病性較差、產(chǎn)量較低。
一株油菜花有幾個果莢?
油菜的產(chǎn)量主要由每株的莢果數(shù)、每莢粒數(shù)及千粒重構成,不同的油菜品種其莢果數(shù)、每莢粒數(shù)及千粒重都不同,如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雙低油菜品種華油雜62,每株有效莢果數(shù)333.1個,而2019審定的新品種邡油777單株有效莢果數(shù)達513個。一般一株油菜花有200-500個莢果,長勢弱小可能僅有幾十個莢果,而一些長勢好的高產(chǎn)品種可能有五六百個莢果。
一株油菜花有多少個果莢,除品種特性外,還有土壤肥力條件、栽培措施等因素有關。據(jù)研究表明,每株有效莢果數(shù)與氮、磷、鉀施用量有顯著的回歸關系,在地力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合理施用氮、磷、鉀能提高有效莢果數(shù)。
油菜開花期是決定油菜有效莢果數(shù)及產(chǎn)量的關鍵時期,油菜對硼比較敏感,特別是雙低油菜,缺硼容易導致油菜“花而不實”,即油菜開花不結莢或莢果籽粒少,種好油菜需注重補充硼肥,一般采取基施硼肥,在抽薹期、初花期噴施硼肥,但硼肥用量不宜過大,基施用量在1公斤,噴施的濃度為0.1%-0.2%硼砂。
油菜的播種期會影響油菜生長發(fā)育,對單株莢果數(shù)有較大影響。播種過遲的油菜植株生長量小,分枝數(shù)少,油菜的有效莢果數(shù)會下降,而對每莢粒數(shù)、千粒重的影響較?。ㄖ饕c品種遺傳特性有關),若播種過早遇暖冬天氣容易出現(xiàn)早抽薹,若不采取措施也會影響有效莢果數(shù),導致油菜減產(chǎn)。因此,油菜要獲得高產(chǎn),需根據(jù)品種的生育期適時安排播種。
云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nóng)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云眾地】
這個問題問的太神了,有多少朵花就有多少個果莢,這需要坐地頭好好去數(shù)數(shù),最少也得幾十個吧[捂臉]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