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種植技術視頻教程完整版下載(水果種植技術視頻教程完整版下載安裝)
一、種植紅薯全套技術視頻教程?
備耕
1)深耕
土壤板結會造成甘薯生長緩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難增產。深耕能加深活土層,疏松熟化土壤,增強土壤養(yǎng)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氣性,有利于莖葉生長和根系向深層發(fā)展,從而提高甘薯產量。
對土壤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或表土黏厚的應深翻,但一般不要超過40厘米,過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減產。一般深耕30厘米比淺耕15厘米增產20%左右。宜在晴天深耕,切忌在土壤粘濕時耕作,以免造成泥土緊實。深翻要結合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2)起壟
甘薯主要是起壟種植,壟作優(yōu)點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積,增大受光面積,增加土體與大氣的交界面,晝夜溫差大,且有利于田間降濕排水。在起壟時要盡量保持壟距一致,如寬窄不勻會造成鄰近的植株間獲得的營養(yǎng)不同,造成優(yōu)勢植株過分營養(yǎng)生長,而弱勢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陽光及養(yǎng)分,生長不勻影響產量。
海南甘薯的起壟方式差異很大,各有優(yōu)缺點,其中一種起壟方式是,起壟時,壟頂整平,有的在種植薯苗后,略在壟兩邊勾土墊高,中間做成溝形,這有利苗期淋水抗旱,也方便兩邊施肥,保水保肥好,在生長中后期方便逐漸多次蓋土,防治象鼻蟲。但要注意用此法種植甘薯時,一是容易插植薯苗過深,有深達10厘米的,二是后期蓋土時,容易造成薯塊覆土過深,當塊根生長于壟心深層,處于板結貧瘠且水熱和通風透氣不良條件下,不利結薯和薯塊膨大,造成低產。另外,就是多數壟距過寬,有些達1.5米,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因甘薯苗期長勢慢,封行遲,也不利抗旱,且封行慢導致的除草工也多,另外,壟距過寬則每畝苗數少,不利獲得高產。
一、育苗選苗
1、品種要純
甘薯生產應盡量采用同一品種和種苗質量一致,當不同品種或優(yōu)劣種苗混栽時,極易導致減產,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產劣質的主因之一。由于甘薯不同品種間和優(yōu)劣種苗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前期生長旺盛,有的前期生長遲緩,有的品種耐肥,有的品種耐瘠,還有的品種蔓較長,有的品種蔓較短,那么,混栽后的部分植株獲得優(yōu)勢,營養(yǎng)生長過盛,從而影響了另一部分弱勢植株的生長,另外,有些優(yōu)勢植株的莖葉旺長,反而會導致薯塊產量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情況下,就算兩個高產品種混栽也會降低產量。
2、壯苗
要用壯苗,剔除弱苗,壯苗與弱苗的產量可相差20~30%。因為壯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長出的根多、根壯,吸收養(yǎng)分能力強。要求薯苗粗壯,有頂尖,節(jié)間不太長,無病蟲害癥狀。采苗時如乳汁多,表明薯苗營養(yǎng)較豐富,生活力較強,可作為診斷薯苗質量的指標之一。薯苗長度一般要達20~25厘米,具有六個展開葉較好,薯苗太長則帶的葉片較多,蒸騰面積大,返苗遲,而苗太短,則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正常苗的長度,薯苗過長過短都不利高產。
培育壯苗必須采用薯塊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選擇大小適中(單薯重以200~300克為宜)、整齊均勻、無病蟲、無傷口、薯塊作種。先在1米寬的苗床排種育苗,當薯塊長出的薯苗長度達25~30厘米時,即進行假植繁苗,并在假植苗節(jié)數達到6~10個節(jié)位時進行摘心打頂促分枝。在計劃種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壯苗,當薯苗長度達25~30厘米時,應及時采苗種植。強調剪采第一段嫩壯苗作種苗,剪苗時應留頭部5厘米內的數個分枝,但不可留得過長,從新發(fā)苗,如此循環(huán)剪苗。
盡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第二、三段苗),主要原因是甘薯常常攜帶黑斑病、根腐病菌及線蟲病等,薯塊中攜帶的病原物會緩慢向薯芽頂部移動,而頂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攜帶病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動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長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滯留在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帶病的可能性比較小。有些地方如海南農民很少用薯塊育苗,習慣用莖蔓多年連續(xù)繁苗,有的還用第二段苗,造成甘薯品種種性退化和產量下降,這是海南甘薯低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選擇好的育苗至關重要
1、甘薯脫毒育苗
脫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術將甘薯內的病毒清除出來,并培育出無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復優(yōu)良種性,提高產量和品質。目前我國主要采用“組培育苗”的技術,進行莖尖脫毒后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試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2、滅菌殺蟲
滅菌:主要目的是預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發(fā)生。方法是采用40%多菌靈膠懸劑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把薯苗基部6~8厘米段浸泡10~15分鐘。殺蟲:殺滅種苗蟲源,可用樂果等殺蟲劑先噴殺準備采苗的甘薯田地,種前,可用樂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頭部1-2分鐘。
栽插
1、栽插時間
南方夏秋薯區(qū),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廣東和廣西的北部,夏薯一般在5月間栽插,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南方秋冬薯區(qū),包括海南全省,廣東、廣西、云南和臺灣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 海南由于氣候優(yōu)越,全年可種,但以稻田冬種甘薯為佳,其優(yōu)勢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冬閑田,其時氣候由熱逐漸轉涼,符合甘薯全生長期的要求,后期有利淀粉積累,且水旱輪作的土壤有利甘薯生長,減少病蟲害,容易獲得高產優(yōu)質甘薯,二是由于反季節(jié)生產,鮮食甘薯可銷往大陸和出口日韓等國。
最好選擇陰天土壤不干不濕時進行,晴天氣溫高時宜于午后栽插。不宜在大雨后栽插甘薯,這易形成柴根。應待雨過天晴,土壤水分適宜時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較高,但薯苗往往長時間長勢不好,原因在于土壤呈現水分飽和狀態(tài),且土溫偏冷,同時,土壤也變得比較緊實,土壤中的氧氣含量減少,妨礙了根系發(fā)展,生長緩慢。久旱缺雨,則可考慮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蓋上薄土,栽苗后踩實,讓根與土緊密接觸,提早成活。如栽苗后才淋水,則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濕。
2、合理密植
1)溫棚培植
每畝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內,一般產量隨著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隨著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適當密植,收獲中小薯,容易銷售。一般以壟寬1米,壟高25~35厘米,每畝插3300株左右最為適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勻,則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兩株成為弱勢植株。
2)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較多,主要有以下5種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長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節(jié)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淺土層。此法結薯條件基本一致,各節(jié)位大多能生根結薯,很少空節(jié),結薯較多且均勻,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各地大面積高產田多采用此法。但其抗旱性較差,如遇高溫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環(huán)境條件,則容易出現缺株或弱苗。此外,由于結薯數多,難于保證各個薯塊都有充足營養(yǎng),導致小薯多而影響產量。如是生產食用鮮薯,則小薯多反而好銷。
斜插法:適于短苗栽插,苗長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為45度左右。特點是栽插簡單,薯苗入土的上層節(jié)位結薯較多且大,下層節(jié)位結薯較少且小,結薯大小不太均勻。優(yōu)點是抗旱性較好,成活率高,單株結薯少而集中,適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赏ㄟ^適當密植,加強肥水管理,爭取薯大而獲得高產。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淺土層內的2~3厘米,中部各節(jié)略深,在4~6厘米土層內。適于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由于入土節(jié)位多,具備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優(yōu)點。缺點是入土較深的節(jié)位,如管理不當或土質黏重等原因,易成空節(jié)不結薯,所以,注意中部節(jié)位不可插得過深,砂地可深些,黏土地應淺些。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個節(jié)位。優(yōu)點是大薯率高,抗旱,緩苗快,適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塊。缺點是結薯數量少,應以密植保證產量。
壓藤插法:將去頂的薯苗,全部壓在土中,薯葉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壓實后澆水。優(yōu)點是由于插前去尖,破壞了頂端優(yōu)勢,可使插條腋芽早發(fā),節(jié)節(jié)萌芽分枝和生根結薯,由于莖多葉多,促進薯多薯大,而且不易徒長。缺點是抗旱性能差,費工,只宜小面積種植。
3、栽插注意事項
淺栽。由于土壤疏松、通氣性良好、晝夜溫差大的土層最有利于薯塊的形成與膨大,因此,栽插時薯苗入土部位宜淺不宜深,在保證成活的前提下宜實行淺栽。淺栽深度在土壤濕潤條件下以5~7厘米為宜,在旱地深栽也不宜超過8厘米。
但在陽光強烈且地旱的條件下,要注意如果過淺栽插,因地表干燥和蒸騰作用強烈,薯苗難長根,莖葉易枯干,導致缺苗,應考慮適當深栽等措施。增加薯苗入土節(jié)數。這有利于薯苗多發(fā)根,易成活,結薯多,產量高。入土節(jié)數應與栽插深淺相結合,入土節(jié)位要埋在利于塊根形成的土層為好,因此以使用20~25厘米的短苗栽插為好,入土節(jié)數一般為4~6個。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莖葉不與地表接觸,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溫造成灼傷,從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干旱季節(jié)可用埋葉法栽插。埋土時,要將盡可能多的葉片埋入土中,埋葉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產,由于甘薯的葉面積較大,通常需要較多的水分供其生長,特別是薯苗栽插后對水分需求較高。此時如果將大部分葉片暴露在土壤表面,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其生理調節(jié),但剛栽插的薯苗沒有根系,僅靠埋入土中的莖部難以吸收足夠的水分,結果造成葉片與莖尖爭水,莖尖呈現萎焉狀態(tài),返苗期向后推遲,嚴重時造成薯苗枯死。而將大部分葉片埋入濕土中可有效地解決薯苗的供水問題,葉片不僅不失水,還可從土壤中吸收水,保證莖尖能夠盡快返青生長。
二、水果茄子種植技術?
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喜歡光照,也較耐陰,生長期間,應該給與它充足的光照,才能良好生長。其中的一些花葉品種更是要多接觸陽光,才會顏色鮮艷美麗。光照不足,色彩會變淡,觀賞性降低
三、日本水果種植技術?
種植技術養(yǎng)殖方法:喜肥沃濕潤的土壤,怕干旱和積水,必須選擇土質疏松,有機質豐富,排水、通氣性能好,又有保水、保肥力的砂質壤土。
酸堿度在pH值5.6—7.2范圍均可種植,但以6.8~7.2的微酸性到微堿性的土壤較好。
培養(yǎng)土可采用5份園土、3份垃圾土、2份礱糠灰,再加適量菜餅?;蛴?份馬糞、4份園土、2份河砂、再加少量菜餅和骨粉。
四、水果蓮子種植技術?
水果蓮子在種植前一定要將種子做下處理,處理好之后放在水里浸泡,等發(fā)芽后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并提前浸泡好盆土。
小葉長長后要進行移栽,移栽時將小苗的細根按入泥土里,并適量加水,水的深度不要沒過小荷葉。另外,還要注意后期的養(yǎng)護
五、水果筍種植技術?
育苗方法
要選擇一個好的母竹,母竹應該選擇“窄葉竹”,其特點是小竹葉,淺綠葉,枝節(jié)均勻,早出芽,竹筍長,產量高。母竹是兩年來最好的“羅花竹”。三歲以上的老竹不宜用作母竹。由于老竹筍芽較少,竹筍的能力較差,移植成活率較低。母竹直徑約3厘米,蒲頭淺,低枝,沒有害蟲或疾病,生長良好。
1、埋鞭幼苗:選1至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帶竹棍來掩埋鞭子幼苗。在竹竿上留下1至2個活枝,每畝3000至5000株,可產幼苗15,000 至200,000株。
2、種植育苗:種植每畝10至15公斤的苗木,可生產3萬至4萬株植物。關鍵是在幼苗期間一定要覆蓋幼苗,減少陽光直射,否則會導致幼苗死亡。并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無論埋苗還是種苗,土壤都應松散,呈淺黃色。土層厚度超過30厘米,但可以生長在粘稠的黃土和黃棕壤上都可以,并且在肥沃,松散,渾厚的微酸土壤上生長得更好。該場地的準備主要以類似于打洞的形式進行。地面準備規(guī)格為60×60×50厘米。使用主要是有機肥的糞肥。
三、合理種植
1、適當播種密度的選擇 種植密度主要取決于幼苗的類型。由于方竹屬于竹苗的混種一到兩年鞭竹不發(fā)達,鞭苗移植后慢。面竹幼苗芽大。移植后,每年可以走鞭超過1米。方竹林必須在5至8年內獲得更好的效益,并且植物密度植物每畝超過100株植物?! ?/p>
2、播種時間,種子在每年時間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是從2月下旬至3月中旬在每年早春破雪后。
3、種植方法由于木質化程度高,竹苗的根源太長,如果放置太久,會導致竹苗失水而影響成活率。因此,遠距離運輸并不容易。為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種植不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種植,成活率相對較高,最好遵循植物。幼苗后立即生根。如果需要長途運輸,根部應用30株捆成一捆。種植時,根據竹種苗的規(guī)模,不同的方法可用于苗木種植一到兩年內可以中心種植。對于兩年以上的幼苗或竹鞭,應切割竹竿。切割后,幼苗的高度約為60厘米。播種后,竹子幼苗降至坡底,與水平面成45°角。離地面的角度只有1到2節(jié),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成活率。
六、水果蘿卜種植技術?
適宜播期為8月12~22日。
種植水果蘿卜宜選擇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壤土。施肥,前作騰茬后,667平方米施1000~5000千克腐熟的圈肥,并增施含鉀量高的炕洞土、草木灰等作基肥;有條件的,還可667平方米增施100~l50千克腐熟、粉碎的餅肥作基肥。施肥后深耕、耙平。從出苗后到團棵,天氣干旱時應小水勤澆,保持地面濕潤,防止地表溫度過高灼傷幼苗,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
七、小水果種植技術?
選擇合適的土壤種植,適當改良土壤肥力與結構,增施有機肥有利于增加水果甜度,及時疏花疏果有利于提升結果品質。生態(tài)水果種植模式有覆蓋種植、生草種植、果園套種與間作等多種形式
八、水果黃瓜種植技術?
1.
選種處理:水果黃瓜播種前選好良種,提前浸水催芽。
2.
播種育苗:水果黃瓜多采用育苗后移栽的方法,將種子播入土壤,利于萌芽出苗,長出1-2片真葉時間苗。
3.
準備土壤:用草炭土和蛭石混合配制好土壤,加入適量有機肥,提前殺菌消毒。
4.
定植管理:當苗齡35-40天,長出3-4片真葉時定植。
九、蓮藕種植技術完整版?
藕塘改造
1、整平 為保證藕塘水位一致及蓮藕均勻生長,需要將藕塘底部進行整平。
2、防漏水 藕塘漏水嚴重或當地水資源匱乏,應在藕塘底部鋪設防滲膜防漏水。最好采用藕塘專用防滲膜進行鋪設,鋪設完成后回填優(yōu)質土壤30公分。由于防滲膜鋪設成本較高,藕塘保水性能好的情況下盡可能不鋪設防滲膜。
二、藕種選擇
1、水深 根據水深蓮藕分為淺水藕和深水藕,水深50公分以下可以選擇淺水藕(如3735蓮藕、珍珠蓮藕、巨無霸蓮藕、花奇蓮藕等),水深50~150公分可以選擇深水蓮藕(如雪蓮藕、飄花蓮藕、豐荷1號蓮藕、雜交大白蓮藕等)、水深150~220公分需要選擇超耐深水蓮藕(如微山湖白蓮藕等)。
2、口感 蓮藕根據口感可以分為糯藕(淀粉含量高)和脆藕(淀粉含量低),南方喜歡糯藕應種植3735蓮藕、巨無霸蓮藕等口感偏糯的藕種,北方喜歡脆藕應種植雪蓮藕、白蓮藕等口感偏脆的藕種。
三、蓮藕種植技術
1、密度 每畝需用藕種400~500斤,若采用水槍藕種應適當增加種植量。種植密度可根據藕種大小進行規(guī)劃,若為1.5~2斤左右的專用藕種,株距與行距分別為2.5米、1.1米即可。
2、施肥 種植前每畝施腐熟雞糞2~3方,起立葉時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80~100斤,盛花期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80~100斤,蓮蓬膨大期每畝施硫酸鉀符合100~120斤。注意不可施尿素、氯化鉀復合肥和高氮復合肥,不然將會嚴重影響蓮藕產量。
3、管理 保持適當水位,嚴防缺水或澇災;蓮藕立葉起來后,可根據浮萍及水草量每畝放入草魚1~3尾。
十、西瓜種植技術完整版?
1、曬種子
首先我們把西瓜種子準備好,接下來就是把種子曬上兩個中午的太陽,但要注意,太陽太大的話就不要拿去曬了,以免把種子曬壞了,要在適合的天氣下去曬,這樣的話可以提高種子的發(fā)芽能力。
2、浸泡種子
把曬過的種子裝進小盆子里,倒入不燙手的溫水,泡上6到7個小時,這樣有利于種子發(fā)芽的速度。
3、種子發(fā)芽
接下來我們把小盆子的溫水倒了,把濕毛巾平鋪,在上面放種子,記得要用濕毛巾,干毛巾是不行的哦,把濕毛巾蓋到種子上,放在常溫30度左右讓種子發(fā)芽。
種子下種前的準備
1、挑選土地。西瓜呢,是很挑剔土地的,土地的優(yōu)劣影響著西瓜的生長,所以我們要選一塊好的土地。對于西瓜的土質呢,一定要選比較疏松的泥土,并且要比較透氣的地塊。最好選用沙地的土壤,因為沙地的土壤就很疏松,瓜就甜。
還有就是種西瓜的土地,是不能連續(xù)種植的,在第一年用那塊地來種西瓜的話,下一年就不要再種西瓜了,讓這片地先儲存好養(yǎng)分,最好先種植其他的農產品三年以上,這樣再拿來種植,這樣的西瓜可以吸收的土地成分會更高,但連續(xù)耕種的話,土地不但不能給西瓜提供養(yǎng)分,會有可能導致苗在生長期間就枯萎了,所以最好不要在同一片土地上連續(xù)種植。
2、整理土地
為了給西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還要兼顧維持溫度和蓄水的條件,記住了田地一定要耕得深一些,這樣才能保證土地更疏松透氣,西瓜能更快地吸收土壤的養(yǎng)分。
3、給西瓜施肥
基礎的施肥是西瓜成長的首要條件,如果缺乏肥料的話會引起很多問題,如影響西瓜的產量、品質和豐收,所以施足肥是要考慮到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