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鉤藤用什么肥料最好
有機肥,沖施肥
鉤藤別名鉤丁、吊藤、鷹爪風、倒掛剌等,同時常綠藤本植物,其莖枝可入藥,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效,是中醫(yī)兒科早態(tài)陪之要藥,應(yīng)用歷史悠久。
1、選地整地
鉤藤的適應(yīng)力強,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嚴,一般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長,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爬拉猴的壤土上生長較好。選地后,深翻地塊,將土塊打散、耙細之后,施入基肥,做畦,畦寬在1-1.2米。大田可選擇山坡、林間,在定植前按行距3米挖穴,每穴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作為基肥。
2、繁殖方法
鉤藤可通過種子、扦插、分枝三種方法進行繁殖,種子繁殖在秋季采集成熟的種植,隨采隨播,在畦面上按行距12-15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在蓋一層火灰土和細土即可。分株繁殖要在春季植株生長時陸蠢,可結(jié)合中耕進行,將根系挖傷,促使根系萌發(fā)不定芽,到幼芽生長成新的植株是,將其連根切下,重新移栽即可。扦插一般在3月初進行,這時正是花芽分化期,剪取植株上閉慶2年生帶芽的枝條,每節(jié)要待壯芽2-3個,隨剪隨插。
3、田間管理
采用種子繁殖的在一年春季出苗,要及時除草和清園,而扦插繁殖成活后,要每隔一月追施薄肥一次。在定植后要及時中耕除草以及培土,鉤藤在清明節(jié)前后開始萌發(fā)新枝,到秋分時要將頂枝剪除,能促使植株萌發(fā)新枝。在定植后每隔40天要澆施薄肥一次,在冬季時要覆蓋一層糞肥,以利植株越冬。
4、病蟲害防治
鉤藤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多發(fā)生在苗期,發(fā)病時幼苗的根系腐爛,莖葉逐漸枯死,防治方法為及時排水,以免土壤積水誘發(fā)此病,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對病穴潑灑石灰粉消毒,或全面噴灑多菌靈和沖施根碧多防治,以免病情蔓延。蟲害有蚜蟲和蛀心蟲危害,蚜蟲可用樂果防治,蛀心蟲可噴灑敵百蟲防治。
根據(jù)鉤藤的生長習性,宜選擇在半陰半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而無污染的微酸性砂質(zhì)壤土陰坡地種植。毀旅也可與密度稀、樹冠還不很大的中幼松杉或核桃等林木間纖缺凳套種植。
整地在種植前一個月先放火煉山,翻土1次,進行曬或凍,撿凈雜物和細碎土塊。按株行距1.5m×2m或2m×2m挖植苗穴,穴長、寬、深均為30cm。每畝222穴或167穴左右,每穴施入土雜肥或腐熟農(nóng)家肥2千克,三元復(fù)合肥0.15千克,并用表層土與肥料混合拌勻施人穴中,然后覆土稍高于原地面,整成龜背形。
補苗移栽后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缺苗或死苗應(yīng)及時補栽。
追肥定植返青后,每株施尿素0.05kg,以后每年春季再追施1次復(fù)合肥,每株0.1kg。冬季株施腐熟的豬牛糞適量,施肥時先在植株根旁挖小穴,放入肥料后培土。
除草種植后1-2年內(nèi)植株分枝少,株間易生雜草,土壤板結(jié),每年在春秋各進行1次除草和松土,夏季用農(nóng)達除草劑噴施。3年后植株枝繁葉茂,每年除2次草,第1次在春季,進行除草中耕時,將植株四周的雜草用鋤頭除去后,抖盡泥土,覆蓋于鉤藤的根部,保持水分。第2次在夏季用農(nóng)達除草劑噴施,噴頭要帶護罩,避免傷鉤藤植株。
修剪打頂?shù)谝荒赉^藤長至1.5m時,用鐮刀及時打頂,使鉤藤多分枝。3年產(chǎn)鉤后,每年在采收時,對莖蔓約留60cm長短截,扮鬧促使剪口萌發(fā)更多的健壯新梢,以提高產(chǎn)量。
種植鉤藤的基肥主要使用腐熟的農(nóng)家豬欄糞作基肥畢返?;蛘呤褂棉r(nóng)家土雜肥和壓綠肥。鉤藤定植返青后,每株施尿素0.05kg,以后每年春季再追施頌嘩1次復(fù)合肥,每株0.1kg。冬手櫻饑季株施腐熟的豬牛糞適量,施肥時先在植株根旁挖小穴,放入肥料后培土。
定植前按行距塌正含2.5~3M,株距1.5~2M開穴,穴徑約40M,深約30M,在穴中施入腐熟的豬欄糞作基肥。
種子繁殖實生苗2年后清漏移栽定植,扦插育苗第二年移植。早春,在挖好的穴中放入幼團笑苗,將腐熟的豬欄糞和土拌勻,填入穴中,使苗的根部全部覆蓋,壓實,澆水即得。
我個人覺得在種植上,還是使用有機肥最好,對植物本身的生長和對環(huán)境的保護上都是最好的。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