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yǎng)護白菊花
一、如何養(yǎng)護白菊花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因其品種繁多,所以葉形、花型、花色變化極大。要使栽培的菊花花形大、顏色美、葉色綠、高矮適中、體態(tài)勻稱,必須抓好以下幾項技術(shù)措施:
一、菊花喜肥,若施肥不當易引起徒長。因此基肥應(yīng)以磷、鉀肥為主。施追肥不可過早,如果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可多次噴施0.1%尿素水至轉(zhuǎn)綠時為止。立秋后至開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濃度要逐漸增加,并應(yīng)注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長,適時噴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nóng)藥的有限成分率。
二、適當控水要讓菊花長得矮壯、節(jié)密、葉肥、不赤腳,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澆水要適時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fā)所需的水量,高溫天氣每天早、晚給葉片噴一次葉面水,噴施新高脂膜,能調(diào)節(jié)水的吸收量。
三、換盆土是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厘米的小盆養(yǎng)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厘米的盆內(nèi)培養(yǎng),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養(yǎng),這時應(yīng)適時加施肥料,只有這樣,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于供給各個生長發(fā)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噴施新高脂膜,縮短緩苗率。
四、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能把植物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化成生殖營養(yǎng)、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及時摘心也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shù),因不同選形藝術(shù)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后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cè)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cè)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五、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xiàn)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yīng)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適時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養(yǎng)好腳葉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yù)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
繁殖菊花可采用分株、扦插、嫁接、播種等多種方法。嫁接法和播種法,技術(shù)要求條件高,繁殖過程比較繁瑣,沒有高超的削切、嫁接技巧及良種的選擇、人工授粉等技術(shù),很難繁殖成功。這兩種繁殖方法,也只有需要大量育苗時,在苗圃中進行,家庭養(yǎng)菊,一般多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來進行繁殖。因此,在這里主要介紹一下菊花的分株繁殖法和扦插繁殖法,供養(yǎng)花愛好者參考。
(1)分株法:秋冬菊花開過花后,將老干剪去,不久老根旁會長出許多腳芽。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于清明前后,將母株挖出,抖除陳土,再根據(jù)根之狀態(tài),自然拆開,分植于露地或盆中即可。用分株法繁殖的菊花植株高大,開花亦多,但花朵不如扦插法培育的大。
(2)扦插法:一般于5-6月間,從隔年老株萌生的新枝上,剪取10厘米長、有2-4節(jié)的枝梢,打掉下半的葉片,上半段的葉片剪去一半,再將枝梢下部剪平,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每株相距10厘米,澆透水,注意遮蔭。扦插土多以園土與礱糠灰各半拌和而成。
每日以夠一日蒸發(fā)的清水噴灑,過半個月至25天即可生根發(fā)芽。以后每隔3天施一次淡糞水,一個月后即可分栽。扦插也可用葉插,但必須取葉柄基部帶有母株枝上皮層的葉片,即帶有葉腋生長點的葉片,這樣扦插后才能長出新芽。
二、清明菊花種植
1.選地施肥:以選用肥沃的沙壤土為好。播種前或移栽前,施足基肥,精細整地。
2.繁殖方法:菊花腦以扦插繁殖為好,其方法是:在5--6月份,選取長約5--6cm的嫩梢,摘去莖部2--3葉,把嫩梢扦插于苗床,深度為嫩梢長度的1/2。插后保持土壤濕潤,噴施新高脂膜,減少水分蒸發(fā),防病菌侵染,并用遮陽網(wǎng)遮蔭,半個月左右成活。
3.田間管理:定植時結(jié)合澆定根水施一次稀薄人畜糞,每667平方米約1500kg,以利成活。每采收一次結(jié)合澆水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腐熟人畜糞2000kg左右。如果實行多年生栽培,在地上部莖葉完全干枯后,于霜凍前割去莖稈,重施一次過冬肥,培土5cm左右,有利于安全越冬和早春萌發(fā)。施肥配合使用光合營養(yǎng)膜肥(光肥),提升光合作用產(chǎn)能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葉綠素、高級環(huán)保型植物增肥、增產(chǎn)、增色、葉片肥厚、干莖強壯的復(fù)合藥膜。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規(guī)肥料、養(yǎng)料供給植物生長發(fā)育至極限。一次施用全年受益。其次做好中耕除草,還應(yīng)注意病蟲害防治,菊花腦很少發(fā)生病蟲害,但要經(jīng)常使用植物細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斷裂凋亡。強大免疫功能,誘生干擾素和活性細胞介素,抑制殘余病毒復(fù)制,促進植物正能量生態(tài)生長。以寄主植物抗病機理及利用病菌毒性變異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
4.留種:留種用的菊花腦植株,夏季過后不要采收,任其自然生長,并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以利開花結(jié)籽。12月種子成熟后,剪下花頭,晾干,搓出種子,采種后的老茬留在田里,翌年3月又可采收嫩梢上市。
三、菊花如何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盆土
宜選用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先小盆后大盆,經(jīng)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制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后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后移至向陽處。?[12]?
澆水
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fā)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并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huán)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后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并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fā)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
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jù)季節(jié)決定量和次數(shù)外,還要根據(jù)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fā)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施肥
在菊花植株定植時,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后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現(xiàn)蕾時,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時,再施一次濃肥水后,即暫停施肥。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
摘心與疏蕾
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即開始摘心。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待長出5—6片新葉時,再將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個主枝,以后長出的枝、芽要及時摘除。摘心能使植株發(fā)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后一次摘心時,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及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9月現(xiàn)蕾時,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只留頂端一個花蕾。?
擴展資料:
生長環(huán)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jié)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芙?jīng)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yīng)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ㄆ谧畹鸵箿?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yǎng)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于花芽發(fā)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yīng)也不同。
參考資料:菊花(菊科菊屬宿根草本植物)_百度百科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