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叉尾?t魚怎樣養(yǎng)殖(叉尾魚的養(yǎng)殖)
1. 叉尾魚的養(yǎng)殖
(一)苗種培育:斑點叉尾回的苗種培育與四大家魚苗種培育管理基本相同,放養(yǎng)前要徹底清塘、培肥水質。由于該魚喜歡集群攝食,不宜稀養(yǎng)速成。
1、魚苗培育:為了提高成活率,斑點叉尾回魚苗下塘前最好在水泥池、網箱等暫養(yǎng)3—5天,這段時間可喂輪蟲、魚粉或蛋黃等。魚苗下塘每畝放8—10萬尾,經15天左右可達3.5厘米左右,成活率一般可達80%。此時應分疏進行育種培育。亦可在流水水泥池或魚池中用網箱培育,經10—15天長至2厘米以上,再轉入池塘培育魚種。水泥池深1.2米,容積1立方米,流量25升/分,可放養(yǎng)幼苗2萬尾左右,投喂配合粉狀飼料(含粗蛋白35%—40%)及部分天然餌料。投喂時將粉狀飼料用水攪拌成團球狀投入池中。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0%左右。若水泥池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剛孵出的仔魚,經20—25天培育即可達3—4厘米規(guī)格。若要繼續(xù)培育成大規(guī)格魚種時,此時要分疏,每平方米放200—250尾為宜。
2、魚種培育:每畝放3厘米左右的斑點叉尾回魚種3萬尾左右,投喂配合飼料(粗蛋白30%—32%),投飼量5%—8%。待魚種長至10厘米規(guī)格時再分池,此時每畝放養(yǎng)量5000—8000尾。一般飼養(yǎng)100天體重可達50克以上,然后進入商品魚飼養(yǎng)階段。魚種培育池可搭配少量鰱、鳙魚種以控制水質。
3、并池越冬;斑點叉尾回能自然越冬,可并池,也可轉入網箱越冬。池塘冬養(yǎng)每畝放50克左右魚種1—1.5萬尾。冬養(yǎng)期間根據天氣情況和水溫高低掌握是否投餌。水溫10℃以下不可投餌,10℃以上可少量投餌。管理同家魚種越冬。
(二)成魚養(yǎng)殖:斑點叉尾回適應性強,即可單養(yǎng),又可混養(yǎng),還可以進行網箱、工廠化集約養(yǎng)殖和家庭式小水體養(yǎng)殖等。
1、池塘單養(yǎng):單養(yǎng)可利用一般池塘,全年均可放種,但以春季放種養(yǎng)殖效果最好。魚池經清整消毒后,每畝放養(yǎng)20厘米左右斑點叉尾回魚種800—1000尾,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年底平均體重可達1公斤左右,每畝產750—1000公斤。魚種放養(yǎng)要求規(guī)格盡可能一致,同時每畝搭配同規(guī)格或稍小的鰱50尾,鳙30尾,有利于控制水質。
采取捕大留小或輪捕輪放方式后,可適當增加放養(yǎng)密度,當部分個體達500—750克時可輪捕上市。
飼料最好用,含粗蛋白25%—28%,也可直接投喂花生麩、豆餅等,每天投喂兩次,分別于早晨和傍晚進行。日餌量在放養(yǎng)初期為魚體重的3%—4%,個體達500克可降為2%—3%。具體投喂量應根據水溫、天氣、魚攝食情況靈活掌握,自定投餌。另外,還應加強水質管理,保持水質清新,防止缺氧浮頭。平時應經常注水,排灌不便的池塘應配增氧機。
2、池塘混養(yǎng):斑點叉尾回可同我國飼養(yǎng)的魚類,如鰱、鳙草、魴等魚混養(yǎng)。但由于其性溫和,食性與鯉、鯽魚,基本相似,搶食不如鯉、鯽魚,故不宜與之混養(yǎng)。混養(yǎng)每畝放20厘米左右斑點叉尾回400—500尾,同樣規(guī)格的鰱、鳙、草、魴等魚450尾左右。加強投餌和水質管理,可獲較高產量和較好經濟效益。
3、高產成魚塘套養(yǎng):在不減少其他魚類放養(yǎng)的情況下每畝套入20厘米左右斑點叉尾回50—100尾。適當增加投飼量,并搞好水質管理,防止缺氧浮頭。一般每畝可增產50—100公斤。套養(yǎng)斑點叉尾回的池塘應考慮調整鯉、鯽魚的搭配比例,以少為佳。
水質過肥,排灌不便,養(yǎng)殖經常浮頭的池塘,如無增氧設備,不宜養(yǎng)殖斑點叉尾回。
4、:斑點叉尾回雖為底層魚類,網箱中飼養(yǎng)的魚經過馴化,可大部分上浮搶食。采用常規(guī),投喂,可取得高產高效。
(三)病害防治
斑點叉尾回對5種藥物敏感性的大小順序為﹥﹥硫酸銅﹥﹥食鹽。和不宜為斑點叉尾回的全池遍灑治療藥物。此外亦不宜作為斑點叉尾的浸洗藥物。
斑點叉尾回雖抵抗力強,疾病少,但管理不善也會導致、小瓜蟲病、孢子蟲病、爛鰓病等發(fā)生。尤其早春魚體受傷易發(fā),因此操作應小心,避免魚體受傷,并注意預防。各病治療方法如下:
1、:
(1)10ppm溶液浸洗魚種20—30分鐘;或2.5—5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魚種30—。
(2)3%—4%的食鹽浸洗5分鐘;或0.5—0.6的食鹽浸洗1小時以上。
(3)濃度各為0.04%的食鹽和小蘇打混合溶液,在密網箱內浸洗2—4天。
(4)每畝用菖蒲2.5—5公斤,拌食鹽0.5—1公斤,如人尿2—5公斤,搗碎拌和后全池潑灑。
2、小瓜蟲?。?/p>
(1)0.2—0.4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病魚2小時;或20—25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20分鐘,隔天再洗1次。
(2)0.03ppm溶液浸洗2小時,治療甚佳。但此法不宜全池潑灑。
3、孢子蟲?。荷袩o有效療法,要注意預防,每畝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效果較好。
4、爛鰓?。?/p>
(1)用0.03ppm呋喃唑酮全池潑灑,效果較好。
(2)每100公斤魚用呋喃唑酮35克制成藥餌投喂,6天為一個療程。
5、三代蟲?。?/p>
(1)25ppm福爾馬林藥??;
(2)0.5—0.7ppm硫酸銅藥浴。
6、車輪蟲?。?/p>
(1)0.8ppm硫酸銅、硫酸亞鐵(5︰2)全池潑灑,15分鐘后注入新水。
(2)福爾馬林25ppm藥浴30分鐘。
7、腸炎?。好?0公斤用呋喃西林粉劑2克拌飼料投喂,連續(xù)3天即可治愈。
8、蛭病:除徹底消塘消滅水蛭外,水蛭多的池塘可用一只腐爛的貓尸體放于進水口,氣味隨水入池,可驅趕和殺死水蛭。
(四)活體運輸
斑點叉尾回的運輸極為方便,10厘米的魚種在100—500尾/袋的密度下,長達15小時死亡。1989年新疆水產研究所等單位采用一層濕紗布(實際3—4層)一層魚(后備親魚和親魚)裝在塑料桶內運輸,時間長達8個多小時,成活率100%。
2. 叉尾魚的養(yǎng)殖周期多長
十到十五個月,斑點叉尾鮰在養(yǎng)殖周期上一般需要10到15個月,全年皆可投苗。
但由于每年的6~10月是叉尾鮰的生長黃金期,養(yǎng)殖戶們一般選擇在年底投入幼苗,或者在次年上半年直接投入標粗苗,每年的9、10月是叉尾鮰的出塘黃金期,其中1~2斤左右規(guī)格最受市場的歡迎。
斑點叉尾鮰的養(yǎng)殖模式主要有池塘精養(yǎng)、池塘混養(yǎng)、網箱養(yǎng)殖,單斤叉尾養(yǎng)殖成本大致在5元/斤左右,按照近幾年的價格趨勢,只有不發(fā)生大的病害,養(yǎng)殖叉尾鮰是有利可圖的。
3. 叉尾魚的養(yǎng)殖密度
魚塘可以放800—3000條,一般在1500條羅非魚左右!密度的高低要看增氧設備的多少和池塘條件的好壞!
眉山市民友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隸屬于楊建華,楊建華從事水產養(yǎng)殖行業(yè)10年,是一家集新品種魚苗開發(fā)、名特優(yōu)魚苗繁育、魚苗銷售和水產養(yǎng)殖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大型漁場,養(yǎng)殖場面積50畝,孵化場面積12畝。依靠水產行業(yè)的專業(yè)水平和成熟的技術,已成功繁育出:南方大口鯰、胡子鯰、溝鯰、黃顙.(黃辣丁)、江顙(瓦氏黃顙)、泥鰍、歐洲丁魚歲(丁桂)、青波(中華倒刺靶)、巖鯉、江團、鱘魚、烏魚、美國斑點叉尾鮰、云斑鮰、中華胭脂魚、雅魚、花骨(土鳳)、烏蘇里擬鲿(牛尾巴)、金鱒、虹鱒等名特優(yōu)魚苗和成品魚銷售
4. 叉尾魚的養(yǎng)殖管理方案
據悉叉尾魚的養(yǎng)殖周期一般在4個月左右。其屬于大型魚類,最大個體可達20千克以上,當年魚體長可達13-19.5厘米,2齡魚可達26-32厘米,3齡魚為35-45厘米,雄魚的生長速度快于雌魚。叉尾魚的養(yǎng)殖技術:選擇優(yōu)良魚苗,將池塘清理干凈。
2、冬季需加強培育措施,保持適宜水溫。
3、使用人工配合飼料喂養(yǎng)。
4、病害防治:斑點叉尾病毒主要危害夏季溫度高時的魚苗魚種,預防需密切關注水質、放養(yǎng)密度和水溫。
5、腸道敗血癥會導致魚苗死亡,可用生石灰將池塘消毒、及時清理淤泥、魚苗下水前用鹽水溶液浸泡等方式進行防治。
5. 叉尾魚的養(yǎng)殖技術用藥
魚塘殺蟲時機
1、 第一次殺蟲時機
3月中后旬至清明前后,水溫18-20℃,持續(xù)晴天3天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殺蟲了。
第一次殺蟲建議使用 敵百蟲(鱖魚、白鯧、加州鱸、叉尾和大口鯰等無鱗魚、蝦、蟹禁用)或 辛硫磷+硫酸銅。
2、 第二次殺蟲時機
如果是殺指環(huán)蟲,水溫小于20度, 第一次殺蟲后間隔7天進行第二次殺蟲;水溫高于22 ℃時,間隔3天進行第二次殺蟲;如果是殺車輪蟲,間隔一天進行第二次殺蟲(指環(huán)蟲在水溫22~26℃時,3天即可孵出幼蟲;車輪蟲的繁殖周期僅為24小時)。
第二次殺蟲建議使用 苦參末。
第二次殺蟲后的第二天,用 二氧化氯片全池消毒,以防繼發(fā)性細菌感染。
3、 后續(xù)殺蟲
連續(xù)陰雨天后,天氣轉晴時,要補殺一次蟲;定期鏡檢,發(fā)現寄生蟲后及時處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