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怎樣更安全用車?
都說成都沒有春天,只有夏天和冬天!小編深有同感啊,眼瞅著大街上穿超短裙的妹子越來越多,夏天的炙熱與雨季便算是要來臨了!對于用車一族的朋友來說,雨天開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剎車距離增加又如,視線模糊導致跟車過近等等”!針對這些情況,小編收集了一些老司機的經(jīng)驗并結合自身的用車心得,準備給大家來一篇干貨,歡迎小伙伴收藏備用:
第一、高速公路別開內(nèi)側(cè)道
雨天開車最危險的路段就是高速公路上,原因在于高速行駛的車輛,不論是剎車距離的拉長、打水漂的機會或視線不清帶來的威脅,都是最嚴重,尤其是高速通過嚴重積水路面時的車輛失控情況,更容易對人車造成嚴重傷害,想要避免車輛打水漂失控的問題發(fā)生,除了降低車速讓輪胎有時間可以排水外,盡量不要行走在內(nèi)側(cè)車道,也是一個好方法,這是因為任何道路的排水系統(tǒng),都會朝向道路兩側(cè)設置,大雨傾盆而下時,內(nèi)車道的排水溝有時會來不及宣泄雨水,就會導致路面積水,尤其在彎道內(nèi)側(cè)更是如此,因此建議大雨天最好避開內(nèi)車道行駛。
高速公路的內(nèi)側(cè)道在大雨時,會比其他車道更容易積水,因此盡量行走中間車道比較不會大水漂。
第二、深水區(qū)要拉高轉(zhuǎn)速
如果車輛不小心開到積水比較深的區(qū)域時,切記不要讓水淹超過前保桿高度,這樣引擎才不會吸到水,此外還要降低檔位以拉高轉(zhuǎn)速,不疾不徐地速度行駛,這樣才能讓引擎不熄火的情況下,通過積水比較深的區(qū)域。這是因此排氣管的出口高度比較低,很容易被水淹沒,如果管內(nèi)的廢氣沒有足夠的排氣壓力排出車外,引擎即使沒有吸到水一樣會熄火,這時候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比較危險的狀態(tài)。
如果不小心開近積水比較深的地方,只要水深沒有超過前保桿,就能通過,但切記不要收油,反而要降低檔位,讓排氣管內(nèi)的廢氣有足夠的壓力可以排出,這樣引擎才不會熄火。
第三、剎車系統(tǒng)要預熱
早上出門當天首次開車時,剎車系統(tǒng)會因為下雨天的氣溫比較低,碟盤上也會附著不少雨滴的情況下,第一次踩剎車的力道會因為溫度低加上雨水的關系,容易變得比較差,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在準備停紅燈前,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剎車踏板稍微踩大力一點,讓碟盤的溫度上來,同時減少雨水附著碟盤的情況,尤其是準備上高速公路前,這個動作建議一定要做,才能縮短緊急剎車的距離,當然如果你會左腳剎車的話,就可以在加速時,稍微用左腳含一下剎車踏板,預熱效果更佳。
雨天剛出門時,剎車力道會因為碟盤上的雨水而變得比較差,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重踩幾次剎車,讓碟盤的溫度提升上來,較能確保剎車系統(tǒng)的運作正常。
第四、濕滑路面起步用2檔
之前電視新聞曾報導過有部國產(chǎn)休旅車,在濕滑的水泥上坡道上起步,結果前輪竟然出現(xiàn)打滑,車輛同時開始往下滑動,直到撞擊收費閘門才停下來,會這樣筆者推測應該是車主使用D檔(一檔)起步,結果前輪因瞬間輸出扭力過大,才會使輪胎打滑,輪胎一旦開始打滑就會失去抓地力,而使車輛倒退嚕,如果事情發(fā)生在山里的泥濘坡道上,后方是懸崖的話,后果可能不堪設想,要避免發(fā)生這種事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二檔起步,手自排可在起步前撥到二檔,傳統(tǒng)自排變速箱也一定會有2檔起步的檔位可切換,藉此降低輪胎起步扭力,使輪胎不易打滑,這在雪地國家是很常見的作法,學起來改天去合歡山說不不定就能派上用場。
濕滑路面上起步,盡量使用二檔起步,才能避免輪胎打滑,而使車輛發(fā)生失控。
第五、胎紋要夠胎壓高些
雨季行車要安全,最重要的項目就是輪胎的胎紋深度,胎紋深度關系到輪胎壓過積水的排水速度與能力,深度不夠的輪胎,排水效能自然不佳,車輛一旦行經(jīng)積水較深的路面,輪胎就有可能因為排水不及,而使得整個胎面浮在水面上,此時車輛就像水上漂一樣,完全失去這條輪胎的抓地力,甚至還會發(fā)生左右輪突然搶胎的情形,輕者駕駛可能會嚇一跳,重者車輛失控打滑發(fā)生撞擊意外都有可能。因此,筆者建議胎紋深度最好不要低于2mm,才能獲得基本的輪胎排水效果,且從2014年1月1日開始,胎紋深度不足1.6mm的車輛,車輛定檢時是無法過關,為了自身家人與其他用路人的安全,輪胎錢還是不要省比較好。
輪胎壓過水坑時,輪胎接地面的水,會立即被重量擠壓到排水溝槽內(nèi),因此如果胎紋深度不足,胎面無足夠空間容納雨水的話,輪胎就會漂浮在水面上,并瞬間失去抓地力,形成左右輪搶胎甚至甩尾失控的危險情況。
第六、前后霧燈記得打開
汽車之所以會配置前后霧燈,就是要讓車主在雨霧天氣時使用,可提醒對向來車注意自車的位置,因此雨天開車時可以將前后霧燈打開,可獲得較佳的醒示效果。此外,建議大家若原車上已有配備前霧燈,盡量不要將前霧燈燈泡換成超白光等高色溫的燈泡,這是因為白色光線的穿透力較黃色光線來的差,尤其在下雨天的晚上或是起霧的白天里更是明顯,因為略為白色的光線容易被同樣是白色的霧氣給反射,讓前方的視野呈現(xiàn)一片白茫茫的現(xiàn)象,反倒讓前方的可視距離縮短,影響行車安全,而黃光燈泡擁有較佳的穿透能力,反而雨霧天的照明效果比較好。
雨天開車時可以將前后霧燈打開,可獲得較佳的醒示效果外,也建議盡量不要將前霧燈燈泡換成超白光等高色溫的燈泡,因為白光在雨天根本看不到路,反而是黃光燈泡擁有較佳的穿透能力,雨霧天的照明效果比較好。
第七、五門車常用后雨刷
許多五門車型例如掀背車、轎式休旅車、SUV、或廂型車等,之所以會配置后雨刷的原因,在于這些少了一截車尾的車輛,高速行駛時車體后方的氣流,會因為空氣力學的緣故而往上倒卷,很容易將路面的臟水與灰塵卷到后擋玻璃上,后擋玻璃上就會附著許多臟污,導致后方視線不良,這是后就要常用后雨刷了,可保持后檔清晰度,所以如果您是開上面這幾種車款的話,盡量不要把后雨刷拆掉裝其它物品,因為后雨刷是有其實際作用在的。
五門車型的后擋玻璃高速行駛時,會因為倒卷的氣流而附著許多臟污,因此才會設計后雨刷給車主用,雨天記得把它打開來用。
第八、開空調(diào)玻璃不起霧
面對潮濕的雨季,車內(nèi)能否乾爽與舒適,也會大大影響行車安全,尤其是雨天開車沒有冷氣吹拂前擋玻璃進行除濕的話,玻璃內(nèi)部很快就會起霧,大大影響行車視線,不過或許有些人會問,雨天氣溫已偏低,如果在開冷氣的話,不就要穿外套開車?如果筆者不說,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冷氣與暖氣是可以同時開啟的,這種組合可以產(chǎn)生干燥的暖空氣,在相對濕度極高的環(huán)境中,可以發(fā)揮除濕與防霉的作用。如果車上是恒溫空調(diào)的話,設定上相當簡單,只要按下Auto按鈕,然后將溫度設定在22度左右,車子就會自動吹出干燥且溫度適中的氣流了。
下雨天一定要車內(nèi)開空調(diào)才能避免玻璃起霧,不過不代表冷暖氣不能同時動作,只要將開啟A/C功能,并且將溫度調(diào)整到較暖和的溫度,例如:24?25度等,送出來的空氣就會是干燥的暖空氣。
第九、防水抗霉更健康
下雨天腳底下的污泥與細菌更有機會進入到車內(nèi),并隨著污水滲透到地毯中,再經(jīng)由室內(nèi)循環(huán)的冷氣,慢慢入侵體內(nèi),因此建議大家最好能將原廠絨毛表面的腳踏墊,換成具有防水效果的塑膠材質(zhì),但為避免因腳踏墊的滑動,影響油門/剎車踏板的運作,選擇具有固定功能的立體腳踏墊,是提高行車安全的必要選擇。此外,雨天因為增加窗戶緊閉的時間,而車內(nèi)遍部的微塵、懸浮粒子與細菌,就趁機不斷在車內(nèi)循環(huán),尋找入侵人體內(nèi)的機會,對抵抗力較強的大人還好,一旦車上有小孩的話,健康就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脅,因此若能定時更換冷氣濾網(wǎng)的話,對于車內(nèi)空氣品質(zhì)的維護,是有正面幫助的。
市面上有許多立體造型的防水腳踏墊,可有效防止腳底的污水,或雨傘的雨水滲透到地毯內(nèi)產(chǎn)生霉味,且專車專用的設計,不用擔心會卡到油門/剎車踏板。
現(xiàn)代許多車款都有配有冷氣濾網(wǎng),位置就躲在手套箱后方,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雨季與夏季,大家不妨自己動手DIY檢查一下冷氣濾網(wǎng)的狀況,有時臟污的情況會讓大家嚇一跳。
第十、配戴太陽眼鏡
日間雨天開車有時會因為雨水的散射作用,導致前方視線不清的問題,這時如果光線許可的話,不妨戴上太陽眼鏡,透過些微的偏光效果,可以改善前方霧茫茫的情況,讓前方路況看得更清楚。
后記:看到這里來的都是真愛?。∮袕娖劝Y的小編再也接受不了額外再增加一條了~略略略~最后祝小伙伴們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