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yǎng)小山雞?
小野雞進入育雛室后,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于消炎、殺菌,預防小野雞白痢。小野雞飲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欲。一般開飲后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于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小野雞自由采食。小野雞的消化力差,必須喂給容易消化、營養(yǎng)全面的飼料。小野雞出殼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小野雞生長發(fā)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1.飼養(yǎng)方式
(1)立體籠養(yǎng)法 以商品肉用雉雞為目的大批飼養(yǎng),在育成期采用立體籠養(yǎng)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此期間雉雞的飼養(yǎng)密度應隨雞齡的增大而降低,結合脫溫、轉群疏散密度,使飼養(yǎng)密度達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籠養(yǎng)應同時降低光照強度,以防啄癖。
(2)網(wǎng)舍飼養(yǎng)法 網(wǎng)舍飼養(yǎng)法對作為種用的后備雉雞可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使種用雉雞繁殖性能提高。在雛雉雞脫溫后,轉到網(wǎng)舍飼養(yǎng)時,為防止由于環(huán)境突變,雉雞驚慌突然起飛亂沖亂撞,造成死亡損傷,應將雉雞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網(wǎng)舍飼養(yǎng)應在網(wǎng)室內或運動場上設沙地,供雉雞自由采食和進行沙浴。
(3)散養(yǎng)法 可以根據(jù)雉雞的野生群集習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場等資源條件,建立網(wǎng)圈,對雉雞進行散養(yǎng),為防雉雞受驚飛逸,可在雉雞出殼后進行斷翅,即用斷喙器切斷雛雉雞兩側翅膀的最后一個關節(jié)。在外界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17―18℃時,雛雉雞脫溫后即可放養(yǎng)。放養(yǎng)密度為每平方米1―3只。這種飼養(yǎng)方法,雉雞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空氣新鮮、衛(wèi)生條件好、活動范圍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蟲采食,又有足夠的人工投放飼料、飲水,極有利雉雞育成期的快速生長。同時,在這種條件下生長的雉雞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2.飼養(yǎng)管理
(1)飼養(yǎng) 5―10周齡的雉雞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齡,每天喂3次。飼喂時間應早晚2次盡量拉開時間間距,中間再喂1次,這樣就可避免夜間空腹時間過長,切忌飼喂不定時,飼喂量時多時少,雉雞饑飽不均。在飼養(yǎng)過程中,必須給雉雞不間斷地供給清潔飲水。
(2)轉群 雉雞膽小敏感,易受驚嚇。因此,在雉雞轉群前,要進行大、小、強、弱分群,以便分群飼養(yǎng)管理,達到均衡生長。同時,雉雞由育雛籠養(yǎng)轉到育成舍平面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的突然改變,使得雉雞精神不安,驚慌萬狀,易在舍內四角起堆,互相擠壓,造成局部密度過大,特別是夜間,天氣較涼,雛雉雞更易扎堆,造成死亡。為避免壓死雉雞,應在四處墻角用墊草墊成30度角的斜坡,將墊草踏實,這樣雉雞鉆不進草下,減少了擠壓的傷亡。在轉群的前2―3天內,夜班人員要隨時將擠堆的雛雉雞及時分開。
(3)驅趕馴化 在網(wǎng)舍飼養(yǎng)條件下,在轉群的1周內,將雉雞關在房舍內,定時飼喂,使之熟悉環(huán)境及飼養(yǎng)員的操作動作等,建立條件反射,使之不怕人,愿意接近人。在天氣暖和的中午可將雉雞趕到室外自由活動,下午4點以前趕回房舍。1周后,白天將雉雞趕到網(wǎng)室運動場自由活動,晚上趕回房舍。如遇雨天,應及時將雉雞趕回舍內,以防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后,就可以晝夜敞開雞舍門,使雉雞自由出入。
(4)網(wǎng)養(yǎng)密度 5―10周齡每平方米6―8只,如運動場面積計算在內則每平方米3―5只,雉雞群以300只以內為宜。11周齡每平方米3―4只,將運動場面積計算在內,每平方米為1.4―2.5只,按雌雄分群飼養(yǎng),每群100―200只。 據(jù)報道,育成期飼養(yǎng)密度直接關系到體重發(fā)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飼養(yǎng)密度與雉雞尾羽生長和長度呈反比關系,飼養(yǎng)密度為2只/米2時,背羽和尾羽生長良好,無光背和尾羽損傷。飼養(yǎng)密度為4―5只/米2時,背羽生長良好,但尾羽多有損傷,部分尾羽長不出。飼養(yǎng)密度8只/米2時,雖然體重仍能達到上市標準,但光背雉雞增多,尾羽受損,基本上長不出來。因此,要嚴格控制飼養(yǎng)密度在4只/米2以下,保證羽毛特別是尾羽的生長。爭取好的市場售價。
(5)光照 如果留作種用的雉雞,應按照種雞的光照要求,分別對雄、雌種用雉雞適時達到同步性成熟來管理。對于肉用雉雞,采用夜間增加光照來促使雉雞群增加夜間采食、飲水,提高生長速度和脂肪沉積能力。 (6)日糧營養(yǎng) 在夏季天氣酷暑和冬天寒冷時,應提高雉雞日糧的能量水平,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證育成期的生長發(fā)育所需。
(7)衛(wèi)生防疫 在雉雞的育成期間,應將留作種雞所應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網(wǎng)室平養(yǎng),應預防球蟲病和禽霍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種用雉雞的飼養(yǎng)管理
育成青年雌雉雞到10月齡可達到性成熟,雄雉雞比雌雉雞性成熟晚1個月左右。種用雉雞飼養(yǎng)和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健壯的種雉雞,使之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種蛋。種雉雞飼養(yǎng)時間較長,可分為繁殖準備期(3―4月)、繁殖期(5―7月)、換羽期(8―9月)、越冬期(10月至翌年2月)。
1.繁殖準備期 此時天氣轉暖,日照時漸長,為促使雉雞發(fā)情,應適當提高日糧能量、蛋白質水平,相應降低糠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活動空間,降低飼養(yǎng)密度,每只種雉雞占飼養(yǎng)面積為0.8米2/只左右即可。整頓雉雞群,選留體質健壯、發(fā)育整齊的雉雞進行組群,每群100只左右。此期還應整頓雞舍。網(wǎng)室地面鋪墊5厘米的細沙。在雉雞舍較暖處設置產蛋箱,箱內鋪少量木屑,產蛋箱底部應有5度傾斜,以便蛋產出后自動滾入集蛋槽,避免踏破種蛋、污染種蛋和啄蛋。運動場應設置石棉瓦擋板,以減少雄雉雞爭偶打斗和增加交尾機會。
此期管理工作重點:
①做好產蛋前的種雞全部防疫工作,在雉雞開產后最好不做任何免疫接種。做好雞舍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工作,以防疾病發(fā)生傳播。
②加強對產前雉雞的飼養(yǎng)管理各項工作,結合免疫接種工作,對種雉雞群進行調整,如未斷喙種雉或斷喙工作做得不好的,在此期要進行斷喙,以防啄肛、(‘`’加‘鳥’)蛋行為。
2.繁殖期 雉雞在繁殖期由于產蛋、配種,需要提高蛋白質水平,并注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地產雉雞一般在4月15日左右開始交尾,雄雌比例為1:6―7。雌雉雞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開始產蛋。美國七彩雉雞于3月20日左右開始交尾。產蛋期的地產雉雞,應在4月15日左右將日糧改為繁殖日糧,美國七彩雉雞則于3月15日更改日糧,此期采食量逐漸增加,對日糧營養(yǎng)水平的要求也增加。為保證較多的種蛋受精率和種蛋合格率,要求日糧營養(yǎng)全價,配方穩(wěn)定,不能經常變換。
繁殖期日糧特點和要求如下:
(1)蛋白質水平 一般達到21%以上,尤其高溫季節(jié),要穩(wěn)定平衡,高品質地供應全價日糧。
(2)日糧配制 ①魚粉占10%―20%,國產魚粉在日糧中占10%時,則不需要加食鹽;②餅粕類飼料占日糧20%―30%,一定要喂熟的;③酵母在日糧中比例為3%―7%,酵母是一種優(yōu)質蛋白質和氨基酸添加劑飼料,用酵母時,可適當降低動物性飼料的比例;④雉雞對脂肪的需要量比家雞高,當雌雉雞進入產蛋高峰期,在日糧中應加入2%―3%的脂肪;⑤此期青綠飼料應占飼喂量的30%―40%,如青飼料不足時,應補充維生素添加劑;⑥日糧鈣水平應提高到2%―3%。
繁殖期的管理工作:
種雉雞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重點是促進種雉雞的繁殖性能。此外,還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產蛋環(huán)境,抓雞、集蛋要輕、穩(wěn),做到不驚群,保持此期群體的相對穩(wěn)定。勤撿蛋,減少破損蛋。防止(‘`’加‘鳥’)蛋、啄蛋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及時清除破損蛋,避免形成食蛋癖。 3.換羽期 產蛋結束后開始換羽,為了加快換羽,日糧粗蛋白質要適當降低。同時,在飼料中加入1%的生石膏粉,有助于新羽長出。此期應淘汰病、弱雉雞及產蛋性能下降和超過使用年限的種雉。留下的應將雌、雄雉雞分開飼養(yǎng)。 4.越冬期 此期應對種雉雞群進行調整,選出育種群和一般繁殖群。對種雉雞進行斷喙、接種疫苗等工作,同時做好保溫工作,以利于開春后種雉雞早開產、多產蛋。
雉雞場的建筑與設備
(一)場址的選擇 雉雞場應選地勢高燥、砂質地、排水良好、地勢稍向南傾斜的地方。山區(qū)應選背風向陽、面積寬敞、通風、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雞場應建在肅靜、安全的地方,遠離居民區(qū)、工廠、主要交通干道,但又要考慮到飼料、產品運輸問題。要有清潔的水源,水質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電源,不僅維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雛及自動給料更不可缺少電源。
(二)雉雞場建筑布局 應劃分出生產區(qū)和非生產區(qū)。生產區(qū)中根據(jù)主導風向,按照孵化室、育雛室、育成室、成雉雞室和種雉雞室的順序排列。非生產區(qū)包括職工住房及其他服務設施。應與生產區(qū)有300―500米的距離。家屬區(qū)嚴禁飼養(yǎng)動物、家禽。
(三)主要建筑 1.生產用房 孵化室、育雛舍、育成舍、商品雉雞舍、種雉雞舍等。2.供應用房 飼料加工間、儲藏倉庫。 3.行政用房 進場消毒室、辦公室、更衣室、獸醫(yī)室等。 4.生活用房 宿舍、食堂、休息室。
(四)主要設備 雉雞場應根據(jù)具體雞場規(guī)模、資金情況來決定?,F(xiàn)代化大型飼養(yǎng)場力求設備完善、機械化程度高。小型個體養(yǎng)殖場則應因地制宜,盡量減少前期投入,加快資金周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孵化機和出雛機 根據(jù)本場種雉雞的飼養(yǎng)量,合理選擇配置孵化機和出雛機。
2.照蛋器 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己制做。
3.籠式育雛設備 有依靠育雛室溫度調節(jié)的單純育雛籠,也有自帶供溫室的電熱育雛籠。
4.飼槽和水槽 有金屬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懸掛在籠壁外,隨雛雉雞年齡調整高度。
5.產蛋箱 木制的或籠養(yǎng),箱底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利于種蛋的滾出,置于暗處。
6.飼料加工設備 大型養(yǎng)雉雞場應自己配置飼料加工設備,如飼料粉碎機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