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花卉栽培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點:修剪
前面有給大家提到過,就是給花給進行梳理修剪,大多數(shù)的植物在秋風涼了之后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花瓣開始脫水枯黃,葉子開始凋落,枝條也就慢慢的變成黃色的。
正確的修剪是養(yǎng)花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了,發(fā)黃的,凋落的,枯萎的都是要統(tǒng)統(tǒng)的剪掉的,修剪的時間也是有差別的,在枝條還沒有發(fā)黃的時候也是能修剪的,這時候修剪下來的枝條能用作扦插,如果是等到枝條出現(xiàn)了干癟,就一點用沒有了。
根據(jù)植物株形的大小進行修剪,整體去修剪,不要在某一根枝條上去剪幾下就完了,至少要剪掉原來三分之一的枝條,只有修剪,明年春天的時候,新的嫩芽才會更好更健康的生長。
第二點:施肥
秋季過后就是冬天了,無論是冬季休眠的植物也好,還是冬天開花的植物也好,都是少不了施肥這一步,秋天稍微的增加一點澆水量,肥料用量。
肥料的使用以兩種肥料為主,一種是氮肥,一種是鉀肥,氮肥促進枝條生長,鉀肥促進開花,尤其是像菊花,長壽花,蟹爪蘭這樣冬天開花的植物,更是要施肥的,增加肥料孕育的花苞才會多,花期才能更長一些。
第三點:扦插繁殖
秋季到了,氣溫低,植物的扦插繁殖是最佳的季節(jié),選擇在秋天進行扦插,扦插的枝條成活率更高,扦插的時候稍微注意一點保溫,可以將扦插的枝條放在白色的塑料保溫箱子里,在保溫箱上蒙上一曾薄膜,起到保濕保溫的作用,讓扦插的枝條更快的生根。
第四點:換盆換土
秋天的綠植生命力活性很大,適合給植物進行換盆,今年春天買的花,秋天就適當?shù)膿Q一個稍微比較大一點的花盆,換上新的土壤,這樣能讓花更好的生長,根系有了新的土壤,更大的生長空間,會生長得更加旺盛。
第五點:保溫
現(xiàn)在這個氣溫,有些植物就要搬進室內(nèi)了,放在室外很容易被凍死,白天的天氣還可以,但是到了晚上,溫度在10度左右,這么低的溫度,直接影響到了植物的生命了。搬進室內(nèi)是最好的選擇,室內(nèi)的溫度比較恒定,適合綠植的生長。
秋天養(yǎng)花,給花友們說的以上這最基本的幾條養(yǎng)花小常識,一定要注意了,尤其是修剪施肥保溫。
保濕一是堅持每天向葉面噴水4至5次。同時,白天還在花盆底下擺一盆水,架在木條讓花盆置于水盆之上,這樣水借助高溫蒸發(fā),可營造出杜鵑開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開的花,稍見強光,花瓣就會萎縮。而就植株生長而言,又不可不見陽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堅持每天早晨5:30至7:30將花放在陽臺上透光,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更要慎重。每周向葉面噴一次微量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另外,利用西瓜汁噴葉灌根,效果不錯。
比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的,有的是那種插枝的有些是那種直接栽的還有就是嫁接的等等都有很多的
二、花卉扦插繁植方法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時節(jié),截取頭年或當年生健壯枝條做插穗,用素沙做好苗床,將插穗下部剪成光滑的斜口 (離葉芽遠端),留兩到三個葉芽,剪掉部分葉片后插入苗床(最好能蘸點生根劑、粉)后澆透水,蓋上塑料薄膜,就可以等它生根發(fā)芽了。
三、扦插技巧
扦插植物時水分的供給不是很充分,而枝條上的葉子除了通過陽光獲得營養(yǎng)(葉綠素)外,他同時還向空氣中散發(fā)水分,如果不去掉部分葉子的話,扦插的枝條會因為缺乏水分而枯萎,死掉。
四、植物扦插的操作過程
選擇適合的插穗
用來扦插繁殖的枝條稱為插穗,插穗經(jīng)扦插後會先形成根源體,再由根源體長出新根。插穗宜剪自健康而無病蟲害的母株,母株生育愈旺盛,插穗發(fā)根愈迅速。通常新生的枝條比老化的枝條容易發(fā)根,生長中的枝條比休眠中的枝條容易發(fā)根,故剪取插穗應選擇已發(fā)育一段時間,中熟、飽滿、充實,且介於綠色嫩枝與褐色木質(zhì)化老枝之間的枝條。
插穗下端斜切
剪切插穗應使用鋒利的剪定鋏或刀片,切口要平滑順暢,宜一刀而下,乾淨俐落,才能有利發(fā)根;若切口受傷,插入土中容易引起腐爛。剪切時以 2-3 節(jié)為一段,長度約 10-15 公分。為避免上下倒插無法發(fā)根,剪切時應注意腋芽及葉痕的位置,亦可將插穗上端平切、下端斜剪,作為識別。
修剪多餘葉片
為避免插穗迅速脫水枯萎,插穗下部葉片要完全剪除,上部葉片亦可完全剪除,或保留 3-4 枚葉片,葉片太大時要剪半,花蕾、花苞也應一併剪掉。插穗剪取後愈快扦插,成活率愈高。若不立即扦插,應使用濕潤的布、餐巾紙或水苔包覆,或裝入塑膠袋中,滴入適當水分保溼。但肉質(zhì)植物類如仙人掌、雞蛋花、沙漠玫瑰等,因株體含大量汁液,剪取插穗後,反而要待切口完全凝固後再行扦插,以免基部腐爛。
塗抹發(fā)根劑
扦插前於插穗切口塗抹發(fā)根劑,如愛根生,可有效促進發(fā)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市售發(fā)根劑有液劑和粉劑兩種,大量插穗常用液劑浸漬處理,少量插穗則以粉劑較為便利。容易扦插繁殖的植物,如曼陀羅、馬櫻丹、翠蘆莉等,即使不塗抹發(fā)根劑也能順利生長。
以工具戳洞
土面整平後,為避免枝條上的芽點與土壤摩擦受傷,及插穗切口的發(fā)根劑與土壤觸碰散落,應使用與插穗粗細相仿的手指、筆桿、竹籤或其他工具在土面戳洞,切忌將插穗直接插入土中。介質(zhì)材料必須具備排水、通氣良好,易於保持濕潤等條件,粗砂、蛭石、真珠石、泥炭苔、細蛇木屑等均非常適合。
注意扦插深度
將插穗插入洞中,用手緊壓固定,使插穗基部與介質(zhì)緊密接觸,再澆水濕透即可。扦插深度約為插穗長度的五分之二,過深易造成插穗基部積水腐爛,過淺易造成水分蒸散而快速枯萎。通常扦插草本花卉類約 1-2 週即能發(fā)根,觀葉植物及木本軟枝插約需 3-4 週,一般植物硬木插則需一個月左右才能發(fā)根。
扦插後的管理
扦插最理想的溫度約 20-25℃,需柔和的光照(約 40-60%),扦插後宜放置於蔭蔽、明亮、通風的環(huán)境。為減少水分迅速蒸散,應絕對避免強烈日光直射,可用紗網(wǎng)、遮光網(wǎng)等加以遮光,但遮光過度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縱使發(fā)根也很難存活。插穗未發(fā)根前需保持很高的空氣濕度(約 70-80%),應經(jīng)常噴霧保持濕潤;但扦插肉質(zhì)植物類反而要保持半乾燥狀態(tài),以免插穗腐爛。冬季低溫或寒流期間,應避免傍晚或夜間澆水,以免插穗或土壤滯水隔夜,造成寒害或凍傷。
包覆透明塑膠袋保溼
對較不易發(fā)根的植物,可採用透明玻璃、塑膠布或塑膠袋,將插床或培養(yǎng)盆包覆密封,防止水分蒸散,保持空氣的高濕度,對提高存活率效果顯著。塑膠袋約 7-10 天即應拆除,包覆過久易因空氣悶濕造成插穗發(fā)霉。待插穗萌發(fā)新芽,生長正常,並從底部排水孔觀察根群發(fā)育旺盛後,就應適時移植。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