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鱉生態(tài)養(yǎng)殖場建造(中華鱉生態(tài)養(yǎng)殖場建造時間)
1. 中華鱉生態(tài)養(yǎng)殖場建造時間
野生甲魚生長速度較慢,一年只長一斤左右。因為它屬于不完全雙循環(huán)動物,從心室流出來的血只是半新鮮的血液,含氧量低,所以代謝也比較低。此外,其真正生長時間只有4-5個月,其余都在冬眠,所以較慢。人工飼喂環(huán)境下生長速度要快一些。
2. 鱉養(yǎng)殖基地
2月20日,藤縣杰華黃沙鱉養(yǎng)殖合作社社長吳焯孟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成為廣西創(chuàng)新計劃2012年度“科技種養(yǎng)能手”之一。
2012年,合作社的養(yǎng)殖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銷售市場已擴展到廣東、上海、浙江等地。
吳焯孟,藤縣金雞鎮(zhèn)新民村人,初中畢業(yè)后就到廣東打工。2007年,從廣東回來的吳焯孟,看到藤縣金雞鎮(zhèn)水利樞紐建壩蓄水后,在大壩上游約200米處,即北流河溪的新民村義昌口自然村的淹沒區(qū)內,形成了一大片的山塘、水庫,于是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從桂平引進黃沙鱉養(yǎng)殖技術,成立了藤縣杰華黃沙鱉養(yǎng)殖合作社。
2007年,在租地建場、引進黃沙鱉種苗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養(yǎng)殖場運作曾經一度陷入停頓狀態(tài)。后來,吳焯孟在銀行貸款200萬,縣畜牧局則幫助合作社對養(yǎng)殖場建設進行了規(guī)劃和技術指導。至2009年,養(yǎng)殖場終于建成,養(yǎng)殖場有黃沙鱉親鱉池8畝,標準育苗池10多畝,幼苗池塘25畝,花鱉池塘80多畝,孵化室一間(50平方米),100立方米冰庫一座,育苗保溫棚2000平方米,工作和生產用房1100多平方米,培育親本鱉5000多只。
由于經驗不足,吳焯孟他們剛開始養(yǎng)殖的鱉苗存活率不高,而且生長速度很慢。一般來說,鱉的養(yǎng)殖周期在3至5年之間,按照當時的情況,5年內也難有鱉上市。于是,吳焯孟重上桂平,虛心向桂平的鱉養(yǎng)殖前輩學習養(yǎng)殖技術。他了解到鱉有“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臟”的習性,同時在雌雄比例、飼料營養(yǎng)、投喂量和投喂次數、水質、溫度、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貋砗?,他將學到的知識運用養(yǎng)殖上,并請縣畜牧局的技術人員多次進行技術指導,鱉的存活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到去年10月,已經有大批成年鱉開始上市。
初次嘗到了成功味道,吳焯孟的信心更足了,合作社決定加大投資,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目前,共計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并將繼續(xù)加大投資,力爭在2013年年底擴大到200畝的商品鱉養(yǎng)殖池塘。
吳焯孟以杰華黃沙鱉養(yǎng)殖小區(qū)(場)為依托,積極帶動周邊農民入社,從事水產養(yǎng)殖業(yè),并進行免費技術指導,組織社員技術培訓,實行“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社員養(yǎng)殖的水產品實行保價回收。目前,已有168多戶農民加入了杰華黃沙鱉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讓更多的人走上了養(yǎng)殖致富之路。 如今,吳焯孟信心十足,要將杰華黃沙鱉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打造成廣西最大的仿野生黃沙鱉水產養(yǎng)殖供應基地之一。(林偉寧 蘇美燕)投資2.6萬元建一個小型生態(tài)黃沙鱉場,1個勞動力飼養(yǎng)種鱉80只,辦場頭兩年以培育優(yōu)良高產種鱉群和學習生產活體飼料為主,出售部分鱉苗和商品鱉。辦場第三、第四、第五年的收人分別為4.36萬元、9.41萬元、13.14萬元。以下是黃沙鱉場建設與投資效益分析。
(一)鱉場建設
飼養(yǎng)80只種鱉,需建種鱉池4個(公鱉池1個、母鱉池3個)、稚鱉池3個、幼鱉池3個、商品鱉飼養(yǎng)塘4個和水生飼料生產池塘1個、蚯蚓養(yǎng)殖場1個、活體飼料生產房2間、宿舍1間。
1.種鱉池:長10米、寬3米、深1米,磚水泥結構。3個母鱉池在池的一端建有長3.5米、寬3米、深0.45米的產卵場,場里堆放干凈的細河沙,種植遮陽植物。種鱉池修建有便道連接產卵場,供母鱉上岸扒沙產卵。
2.稚鱉池:長2.5米、寬1米、深0.6米,磚水泥結構。
3.幼鱉池:長3米、寬2.5米、深0.8米,磚水泥結構。鱉池可并排建,池底由里向外呈5%坡度傾斜,深處池底有排水孔通向池外排水溝,兩池之間設有人行道,池上搭蓋有活動塑料棚,鱉池四周有防逃設施。
4.等溫換水池:長5米、寬2米、高1.5米,池底與鱉池面持平,方便換水。
5.商品鱉飼養(yǎng)塘:4個面積共400平方米,深1~1.5米,四周有防逃設施。
6.活體飼料生產場地:
①活體飼料生產房2問共30平方米,一間生產蠅蛆,一間生產黃粉蟲和EM活菌制劑;②50平方米池塘1個,用于生產水生飼料;③池塘邊建一個30~50平方米的蚯蚓養(yǎng)殖場。
(二)辦場投資概算(2008年數據僅供參考)1.鱉場建設投資共1.315萬元。
(1)種鱉池:4個共120平方米,每平方米40元,共4800元。
(2)產卵場:3個共31.5平方米,每平方米30元,共945元。
(3)稚鱉池:3個共7.5平方米,每平方米30元,共225元。
(4)幼鱉池:3個共22.5平方米,每平方米30元,共675元。
(5)商品鱉飼養(yǎng)塘:4個共100平方米,深1~1.5米,預算600元。
(6)水生飼料生產池塘:100平方米,深1~1-5米,預算400元。
(7)等溫換水池:15立方米,預算600元。
(8)簡易鋼架活動塑料棚:100平方米,2000元。
(9)簡易飼料生產房:2間共30平方米,每平方米70元,共2100元。
(10)宿舍:1問1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共800元。
2.引種費:飼養(yǎng)80只種鱉只需引種成年黃沙鱉3對共9只,每只2千克,每千克160元,共2880元;成年中華鱉3組(1公3母為1組)共12只,每只1.5千克,每千克60元,共1080元;黃沙鱉苗15組(1公2母為1組)共45只,每只26元,共1170元。合計5130元。
3.活體飼料生產費1000元。
4.飼料周轉金2000元。
5.防疫和消毒藥品共400元。
6.水電1000元。
7.不可預測的開支(以上1~6項的總和×15%)共3402元。
以上1~7項合計2.608萬元,投資概算取2.6萬元。
(三)經濟效益分析(2008年數據僅供參考)
商品黃沙鱉控溫飼養(yǎng)1齡體重達1千克可出售,但3齡體重達3千克以上出售比較合算。所以,商品鱉投放市場以3齡為好。
1.第三年
(1)第二至第三年賣鱉收入:
第二年出售黃沙鱉18只,每只體重1千克160元,共2880元。第三年出售黃沙鱉47只,每只體重1千克160元,共7520元;淘汰中華種鱉12只www.cyone.com.cn/,每只體重2千克,每千克60元,共1440元;雜交商品鱉121只,每只體重3千克,每千克160元,共5.808萬元;當年產的黃沙鱉苗205只,每只26元,共5330元。第三年收入7.237萬元。第二至第三年合計收入7.525萬元。
(2)第一至第三年生產支出:
第一年飼料2154元,水電、防疫和消毒藥品等2400元,共支出4554元;第二年飼料6728元,水電、防疫和消毒藥品等2500元,共支出9228元;第三年飼料1.452萬元,水電、防疫和消毒藥品等3400元,共支出1.792萬元。第一至第三年合計支出3.17萬元。
收支相抵,盈余4.355萬元。
2.第四年
(1)賣鱉收人:出售雜交商品鱉162只,每只3千克,每千克160元,共7.776萬元;出售黃沙鱉262只,每只1千克160元,共4.192萬元。全年合計收入11.968萬元。
(2)生產支出:飼料費2.117萬元,水電、防疫和消毒藥品等4400元。全年合計支出2.557萬元。收支相抵,盈余9.411萬元。
3.第五年
(1)賣鱉收入:出售雜交商品鱉188只,每只3千克,每千克160元,共9.024萬元;出售黃沙鱉362只,每只1千克160元,共5.792萬元;當年產的黃沙鱉苗300只,每只26元,共7800元。全年合計收入15.596萬元。
(2)生產支出:飼料2.016萬元,水電、防疫和消毒藥品等4400元。全年合計支出2.456萬元。
收支相抵,盈余13.14萬元。
(四)辦場經營提示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培育出高產種鱉群,掌握母鱉年繁殖成活率90%以上的關鍵技術。
2.活體飼料自給率達到飼料總量的90%以上。
3.減少銷售中間環(huán)節(jié),銷售渠道暢通,保證生產的種鱉和商品鱉供不應求。
【溫馨提醒】
飼養(yǎng)上述幾種龜、鱉屬于三高產業(yè)(高投資、高技術、高風險),成敗往往決定于細微之處。辦龜、鱉養(yǎng)殖場一定要從小做起,積累經驗、掌握技術后再逐步擴大。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指導辦場可少走彎路和降低風險。
3. 中華鱉養(yǎng)殖場地要求
是的,養(yǎng)甲魚場地很重要,首先要先好址,然后要把魚塘的結構布置好,其中包括有換水、深度、也有淺水、有陡坡、還有曬太陽的草灘,必須要有合理的搭配、還有四周防逃設施等。
4. 中華鱉孵化時間
在自然溫度條件下,鱉生長4~5齡時才可達到性成熟;水溫達到20℃以上時,開始發(fā)情交配。
一次交配,多次產卵。北方一年產卵2~3次,南方4~5次。5~8月為產卵期,6~7月為產卵高峰期。產卵時間一般在下半夜(0~6點),這與鱉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有關。鱉的
在自然溫度條件下,鱉生長4~5齡時才可達到性成熟;水溫達到20℃以上時,開始發(fā)情交配。一次交配,多次產卵。北方一年產卵2~3次,南方4~5次。5~8月為產卵期,6~7月為產卵高峰期。產卵時間一般在下半夜(0~6點),這與鱉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有關。鱉的產卵方式為掘洞產卵,產后用沙土埋上,因此在池周要設沙土質的產卵場。
甲魚什么時候產卵?
甲魚一般在5-8月產卵,且一年可產卵多次,其中6-7月時是產卵高峰期。產卵時大多在下半夜進行,且北方一年可產卵2-3次,南方可產卵4-5次。產卵前,甲魚會爬到岸邊沙土中做窩,然后將卵產在窩中,并用沙子蓋起來。
甲魚怎么產卵孵化的?
1、自然孵化鱉的受精卵在潮濕的泥沙中孵化,在野外自然期化需60~80天。孵出的稚鱉經1~2天后臍帶脫落,由穴孔中爬出地面。稚鱉有趨水的習性,能主動尋找有水的地方,進入水中生活。
2、人工孵化鱉卵人工孵化是提高孵化率和提高甲魚養(yǎng)殖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之一,有條件的甲魚養(yǎng)殖場和甲魚養(yǎng)殖專業(yè)戶,最好采用甲魚卵人工孵化的方法。
(1)采卵親鱉從5月份開始產卵,所以采卵工作也從5月份開始。每天早晨在產卵場根據雌鱉產卵留下的足跡仔細查找卵穴的,并在卵穴處做好標記,但不要急于采卵,應卵產出后過30小時方可采卵。每次采卵時還要仔細檢查產卵場之外的空地防親鱉到處挖穴而被遺漏。采卵可用采卵箱或臉盆等容器,亦可接用孵化箱采卵。采卵時在采卵容器內鋪上一層細沙或稻殼,將卵動物極朝上整齊地排放。同時要注意不要碰破卵殼。采完卵后應將卵穴重新平整但保持一定的傾斜度,然后灑一些水使沙土保持濕潤,以便下一撥產卵的親鱉尋找卵穴。
(2)受精卵的鑒別通過鱉卵的外部特征來判斷是否受精卵。肉眼觀察鱉卵,卵體積較大,卵的頂部有一個白點,白點周圍清晰光亮,隨著時間的推移白點逐漸擴大到卵中央部時,則可判斷其為受精卵。若卵的一端無白點或白點呈不規(guī)則不整齊的白點時,則判斷為未受精卵。因此通過觀察應及時剔除畸形卵、卵殼破裂的卵、有腥臭味的死卵和未受精卵,否則這些卵會發(fā)生腐敗,而影響受精卵的孵化。
(3)孵化甲魚卵人工孵化主要有孵化房孵化和室內孵化器孵化兩種形式。孵化房孵化時,先在地勢較高、向陽避風、排水條件好、離產卵場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造孵化房,面積一般為4~10m2。室內地面上鋪一層碎石或粗沙,在其上鋪30~50cm厚的細沙。孵化時將受精卵排放在沙面上,排成數層,層與層之間間隔2~3cm,在最上面的卵上鋪一層細沙。孵化房的溫度應控制在30℃左右,濕度控制在75%~85%。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濕度太大時還應開。要設沙土質的產卵場。
5. 中華鱉生態(tài)養(yǎng)殖技術
一,池塘的搭建或者選擇
甲魚是一種淡水卵生動物,一般棲息在水底陰涼的地方,甲魚怕風,怕驚嚇,怕臟亂,所以對養(yǎng)殖環(huán)境有一定的要求。在搭建養(yǎng)殖池的時候,應該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區(qū),而且要遠離車道,避免汽車的鳴笛聲驚嚇到甲魚。養(yǎng)殖池的大小看養(yǎng)殖的規(guī)模,要求池內用石塊或者水泥搭建一個斜坡,方便甲魚爬行,還需要在池邊鋪蓋一層細沙,其次還需要給甲魚提供活動和產卵的地方。養(yǎng)殖池周圍要搭建防逃跑設施。有的條件的話可以分池養(yǎng)殖,將不同成長周期的甲魚分開飼養(yǎng),便于管理喂養(yǎng)。養(yǎng)殖池搭建好后要用生石灰對池底進行消毒,然后再用肥料施肥,提高池內水中的浮游生物。
網箱養(yǎng)殖甲魚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養(yǎng)殖方法,其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立體養(yǎng)殖方法中的一種,網箱養(yǎng)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網箱的衛(wèi)生處理,我們要不定期的將那個網箱刷洗干凈,這樣做的目的第一是未稅養(yǎng)殖的環(huán)境,第二就是減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網箱養(yǎng)殖的一個好處就是方便管理,甲魚成熟時把網箱撈起即可。
仿野生甲魚的養(yǎng)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甲魚的口感能夠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魚,其實也就是施行放養(yǎng)的方式,但是唯一的區(qū)別的就是防野生養(yǎng)殖甲魚并不是完全的放養(yǎng),它需要在養(yǎng)殖地做好防護做事,以防止甲魚逃跑造成損失,其余的大部分時間甲魚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時的給甲魚投放一點精料,其余時間靠自己覓食水中的小魚小蝦以及各種浮游生物之類的,所以仿野生的甲魚成本很低,但是銷量最好,應為大家都覺得這樣放養(yǎng)的質量上面更加有保障,更接近自然。
二,品種的選擇
選苗的時候可以選擇板平而體大肥厚的,背部呈現褐色或者暗綠色,腹部乳白色或者淺紅色的,這樣的甲魚繁殖能力強,比較好養(yǎng)。若是自養(yǎng)自繁的模式的話,要選擇題中2公斤以上的無病傷的甲魚。
三,喂養(yǎng)管理
甲魚屬于雜食性動物,喜歡吃動物性的飼料,也可以攝食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性的飼料。所以喂養(yǎng)時要注意葷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魚的生長速度,又不會出現營養(yǎng)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利潤。在投喂時,要保證飼料的新鮮,動物性的飼料最好消毒以后再投喂。投喂時要遵循定質、定點、定時、定量四個原則,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一次,根據甲魚生長和攝食量增大投喂量,多次少喂,慢慢增加。
四,水質
養(yǎng)殖池的水質透明度應控制在30公分左右,如果水質透明度較低說明水中浮游生物或者有機物等會增加,導致甲魚生病,所有每半個月到20天左右換水一次。同時需要注意檢查防護設施,防止甲魚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敵的入侵。
五,病害的防治
甲魚是一種怕臟亂的動物,在養(yǎng)殖時需要保持養(yǎng)殖池的衛(wèi)生清潔,養(yǎng)殖池需要定期的消毒。
6. 中華鱉生長環(huán)境
甲魚種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著成品甲魚的品質?,F在養(yǎng)殖場選用的甲魚種,主要有中華鱉和泰國鱉兩種。
由于中華鱉幼鱉種價高,生長相對較慢,而進口泰國幼鱉種價低,生長速度快。中華鱉品質優(yōu)良,食用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高。身體扁平,眼小頸長,眼睛較小,蓋呈橢圓形,裙邊較寬,尾呈扁錐形,背面灰綠、灰黃或褐色,不太光滑。腹面一般呈白色、也有白中泛黃或略帶微紅的底板。中華鱉性情兇猛,攻擊性強,能咬人。
而泰國鱉口感差,從形體上看背面呈黑色,顏色灰暗,比較光滑,腹甲乳白或微紅,偶見藍黑色的斑點,行動遲緩,性情溫順,不咬人,鱉殼按下去比中華鱉軟。
中華鱉和泰鱉相比較而言,內地中華鱉苗腹甲表面沒有黑點,而中國臺灣及泰國等地鱉苗腹甲表面呈藍黑色的斑點;內地中華鱉苗
“裙邊”稍寬,而中國臺灣及泰國等地鱉苗“裙邊”稍窄。
7. 中華鱉養(yǎng)殖基地
吳王渡黃河鱉是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的特產。黃河鱉屬中華鱉的黃河群體,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甲魚品種。黃河鱉有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背甲是黃綠色的,腹甲是黃色的,鱉油也是黃的因此黃河鱉也叫黃板大甲魚。吳王渡黃河鱉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8. 中華鱉生態(tài)養(yǎng)殖場建造時間表
(一)、甲魚養(yǎng)殖成本
1、飼料成本:飼料在甲魚養(yǎng)殖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按現在的飼料、養(yǎng)殖技術水平一般飼料系數在1.5~1.7,飼料平均按11元計,每生產一斤商品甲魚飼料成本在8.3~9.4,由于近年來魚粉資源越來越短缺,尤其是甲魚飼料中所用的魚粉主要以優(yōu)質的白魚粉為主,使得甲魚使用的飼料價位始終高居不下,是養(yǎng)殖甲魚首要面對的問題;
2、苗種成本:苗種成本在甲魚養(yǎng)殖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對較高,按2007年進貨價計,臺灣苗平均約2.5元/只,湖南苗平均約3.5元/只,按上市率80%、平均每只一斤計,苗種成本臺灣苗種成本平均約3.13元/斤,湖南苗種成本平均約4.38元/斤;
3、藥品成本:藥品包含內服部分及外用部分,內服部分主要有平時額外添加的多維、葡萄糖等保健食品、口服搞生素等;外用部分包括水質調節(jié)劑、生物制劑、外用清塘消毒藥等。一般每生產一斤商品甲魚成本約為0.8~1.0元;
6、人工水電:一般人工水電成本在1 元/斤;
成本:臺灣魚14.73~16.03;中華鱉15.98~17.28
(二)、甲魚養(yǎng)殖利潤
甲魚畝產量達2500斤,普遍賣到約25元/斤,扣除成本約15元/斤,畝純利潤約2.5萬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