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安排蔬菜輪作,有哪些原則可遵循?
在農村種植一些時令蔬菜,似乎感覺不到安排茬口的重要性,但以種菜為經濟作物的菜農,在種植蔬菜時,對茬口的安排可以說是謹小慎微,因為一旦安排錯了茬囗,會損失嚴重。怎樣安排茬口,當然也有一些經驗可循。
【一】首先,切忌重茬。不管哪種蔬菜,在種植一茬后,都會留一些后遺癥:如普遍種植的黃瓜,在春天種植后,在土壤中會殘存大量的病蟲害。病害如黃瓜疫病,春天種植的黃瓜收獲后,會有大量的菌絲體、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生存;種植秋黃瓜后,病菌會即可在新植黃瓜上發(fā)病,并迅速擴展蔓延……周而復始。蟲害如蚜蟲,蚜蟲的特點是繁殖能力強、數(shù)量大,并且蚜蟲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前茬黃瓜收獲后,可以在附近的雜草上繁殖,而栽植下茬黃瓜后,蚜蟲又繼續(xù)危害黃瓜的生長。
另外,各類蔬菜需肥特點不一樣,在一塊地內專種一種蔬菜,會造成缺素癥。
所以,種植蔬菜首要的一點就是忌重茬。
【二】忌與同科類作物輪作:由于同科類作物相同的病蟲害較多,所以不宜連作。再以黃瓜為例:瓜類蔬菜同屬葫蘆科,葫蘆科蔬菜有相同的病害,如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這些病害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或附著在病殘體上越冬,并且有的病菌的殘存年限長達3年以上,所以本科作物切忌輪作。
【三】忌與同等病害的作物輪作
蔥姜蒜作為特種蔬菜,似乎可以隨便和其他科類的蔬菜連作,但由于蔥姜蒜的病害也有共性的一面,所以在種植時也有禁忌。例如生姜的第一病害就是姜瘟,即青枯病。所以種植生姜選地時,除了不重茬外,最忌諱的是茄科類蔬菜。因為茄科類蔬菜如:番茄、茄子、土豆易發(fā)青枯病,并且危害嚴重。
所以不同科蔬菜種植時,也要根據蔬菜的品種進行選擇:有相同病害的禁忌連作。例如枯萎病,在茄科類蔬菜和葫蘆科蔬菜中都會發(fā)病,因此,菜農種植蔬菜時,都不會把茄子、黃瓜輪作。
總之,菜農種植蔬菜,遵循的規(guī)律一是忌重茬,再就是忌和同科作物輪作。與其他科蔬菜連作的目的,就是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蔬菜輪作是將種類繁多的品種進行合理安排,充分發(fā)揮地力、空間、時間和人力的巨大潛力,充分利用日光、地力和物力,還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減輕病蟲害和雜草的危害,促進增產增產的有力舉措。
輪作即在同一土地上,按一定的年限,輪流栽種幾種性質不同的蔬菜或作物。它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安排蔬菜輪作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1】要以不同科的蔬菜輪作,避免同科蔬菜連作,使病原菌失去寄主或改變其生活環(huán)境,達到減輕或消滅病蟲害的目的。如蔥蒜后種大白菜,可以減輕白菜軟腐病,實行糧菜輪作,水旱輪作,對控制土壤傳染性病害特別有效。
【2】要以吸收土壤養(yǎng)分不同和根系深淺不同的蔬菜輪作,達到充分利用土壤養(yǎng)分。如安排需磷較多的茄果類、需氮較多的葉菜類、需鉀較多的根莖類蔬菜之間輪作;安排深根性的根菜類、茄果類、豆類和瓜類,與淺根性的葉菜類、蔥蒜類輪作。
【3】要注意各種蔬菜對土壤酸堿度和土壤肥力的影響,如種植甘藍、馬鈴薯等,會增加土壤酸度,而種植玉米、南瓜等會降低土壤酸度,對酸度敏感的洋蔥作為玉米和南瓜的后茬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安排一些豆科、禾本科蔬菜,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薯芋類需深耕,施用大量有機肥,余肥多,也有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而長期栽培一些需氮肥多的速生菜,由于過多施用氮肥,會使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失去平衡,土壤肥力下降,導致一些蔬菜發(fā)生營養(yǎng)貧乏癥。
【4】應考慮前茬對雜草的抑制作用,一些生長迅速,或栽植密度大生育期長,葉片對地面覆蓋力大的蔬菜,如南瓜、冬瓜、毛豆和甘藍等對雜草生長有抑制作用,而胡蘿卜、芹菜、洋蔥等,苗期生長緩慢,或葉小則易滋生雜草。
總之,蔬菜輪作是百利無一害的事情,合理搞好蔬菜輪作是提高產量,減少病蟲害,充分利用肥力的有效舉措,也是減少生產成本,促進豐產豐收的基礎工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