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怎么種植,和管理(太子參怎么種植和管理)
一、太子參種植地理條件?
種植太子參需要較多的日照,水分要求不算高,一般種得比較好在美國。高緯度氣候濕度不大,日照時間長。
二、種植太子參的水地條件?
種植太子參需要較多的日照,水分要求不算高,一般種得比較好在美國。高緯度氣候濕度不大,日照時間長。
三、太子參南方能種植嗎?
太子參適合在南方種植,太子參是越年生植物,秋季栽種,冬季長根,春季發(fā)苗,夏季在田間休眠,要求冬春季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在旬平均溫度10~20℃下生長旺盛,怕炎夏高溫和強光暴曬,氣溫超過30℃時,植株生長停滯,6月下旬植株枯萎,休眠越夏。只有具備冬春季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的長江流域和以南地區(qū)適宜種植,
四、太子參種植技術與效益?
答:太子參種植的經濟效益?
? ? ? 太子參喜溫暖濕潤氣候,喜肥,怕澇,耐寒,怕旱,在疏松且含有豐富腐殖質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根系分布淺,具有低溫發(fā)芽、生根和越冬的特性,用根繁殖,10月下旬至封凍前栽種,翌年7--8月收獲,一般畝產200公斤(抗毒一號雜交太子參在山東曾有過280公斤的產量記錄)。
播種移栽
1、播種:白鮮皮種子采收后晾曬5~7天,放在陰涼通風處貯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進行秋季播種,如果不能秋播,將種子放在室外進行低溫冷凍,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種。秋季播種出苗早、苗齊。播種時摟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開溝,溝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將種子同細沙一起播到溝內,蓋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10~15克。蓋土后床面稍加鎮(zhèn)壓,有條件的床面蓋一層稻草保濕,有利出苗。
2、移栽:白鮮皮幼苗生長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將苗床內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類,分別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據(jù)幼苗根系長短開溝或挖穴,頂芽朝上放在溝穴內,使苗根舒展開。蓋土要過頂芽4~5厘米,蓋后踩實,干旱時栽后要澆透水。
田間管理
1、育苗田:白鮮皮育苗田出苗時應逐次將床面的覆蓋物除去,生長期內要經常除草松土,雨季應做好田間排水。2年生苗在生長盛期適當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噴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殘存莖葉,向床面蓋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
2、移栽田:白鮮皮移栽田經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莖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溫多雨季節(jié)做好排水,防止田間積水造成爛根,同時增施磷鉀肥。不采種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長。秋季枯萎后,及時割去莖葉,床面蓋土或蓋一層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俗稱施“蓋頭糞”,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長。
五、太子參在南方種植時間?
太子參栽植時間以10月上旬~10月中旬為宜,過遲則種參因氣溫下降而開始萌芽,栽時易碰傷芽頭,影響出苗。
太子參生長環(huán)境
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怕高溫,30℃以上生長發(fā)青停止。怕強光暴曬,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溫條件下也能發(fā)芽、生根。在陰濕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豐富腐殖質土壤,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低澇地、黏壤、土質堅實、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質少。瘠薄的土壤生長不好。
六、丹參怎么種植和管理?
一、選地
種植丹參的地勢要向陽,且排水要方便,土壤要深厚、肥沃、疏松,這樣更利于根系的伸長發(fā)育。如果土壤較為黏重,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的話,這樣的種植地很不利于丹參的生長。
二、整地
它是深根多年生植物,在種植前要施足基肥,可畝施5000kg腐熟農家肥、過磷酸鈣50kg,或者是20kg的磷酸二銨。并深翻30-40cm,這樣對它扎根有利,整地后要作畦,北方是作1.5~2m寬的平畦,南方地區(qū)的話,則是作15-20cm高的高畦。在種植地的四周還要挖好排水孔,以免水分積存。
三、扦插
選擇健壯、無病害的枝條,每段長度在13~16cm左右,下端的切口應靠近莖節(jié)部位,切口為馬蹄形。把下部的葉片去除,并按照行株距20*10cm將枝條斜插到土中,扦插深度為枝條的1/2~2/3,覆土后壓實。保持土壤濕潤,做好遮陰工作,15-20天就會長出新根。
四、分根
在秋季收獲的時候,選擇生長充實、無病害,直徑為0.7~1cm粗的根作為種根,接著濕沙到來年春季。在3-4月份,把種根切成小段,4-6cm一段,接著把種根豎著插到土地中,要讓大頭朝上。種植后要覆土2cm,不要覆土太厚,以免影響正常的出苗。
五、管理
幼苗返青后要時常松土,移植后到緩苗前要保持土地濕潤,在雨季需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爛根。在現(xiàn)蕾雨季封壟之前,需結合中耕追肥,可施加尿素、復合肥,也可以畝施20kg的磷酸二銨,在追肥后適量澆水。
七、怎么種植和管理西瓜?
西瓜的種植方法
1、浸種催芽:西瓜播種前曬種2天,然后進行種子消毒,再用55℃溫水浸種,將經過處理的種子洗凈,放在恒溫箱內40℃高溫萌動6小時,33℃恒溫下催芽,當胚根長至0.5厘米時即可播種.
2、準備苗床:西瓜苗床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管理方便地塊,早春育苗在大棚或溫室進行,秋延后育苗應建遮陽棚,營養(yǎng)土要求疏松、無病蟲害,按比例施氮磷鉀肥,略帶粘性.
3、適時播種:西瓜早熟品種上年12月中旬至3月下旬播種,中熟品種4~6月播種,秋延后7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前1天澆透水,播時將種子平放于營養(yǎng)缽內,每缽1粒,覆細后加蓋薄膜.
4、溫度管理:西瓜種后床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8~35℃、夜間20~25℃,待80%種子破土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夜間15~18℃,第1片真葉出現(xiàn)后保持白天25~28℃,移栽前1周開始煉苗.
5、水分管理:西瓜苗出土前一般不再澆水,子葉期應控制澆水,真葉展出后可加大澆水量.另外,注意揭膜通風,防止高溫高濕.秋延西瓜苗期高溫干燥,應注意水分供應.
西瓜的種植管理方法
1、選地施肥:西瓜種植宜選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基肥以有機肥和餅肥為主、無機肥為輔,一般占總肥量60~70%,氮、磷、鉀合理搭配,微肥按情況底施或噴施.
2、適時定植:西瓜早熟品種苗齡約1個月長出2~3片真葉即可定植,中熟品種苗齡20~25天,晚熟品種苗齡7~10天即可定植,寬畦定植2行,窄畦定植1行,邊移栽邊蓋膜.
3、整枝壓蔓:西瓜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主蔓8~9葉時選留主蔓和兩個健壯側蔓,蔓長到50厘米時結合整枝用泥土壓蔓,以后間隔3~4節(jié)再壓1次,每蔓共壓2~3次,將瓜蔓均勻擺布好.
4、坐瓜翻瓜:西瓜選留主蔓上第2、3雌花或側蔓第1、2雌花坐瓜,遇低溫或陰雨天氣應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果實充分長大后應及時翻瓜,翻瓜時順著一個方向轉動,每次轉動1/3左右.
5、水肥管理:西瓜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視植株長勢追施膨瓜肥,一般畝追施45%硝硫基或硫酸鉀型控釋肥15~20千克,缺水時應在氣溫較低的早、晚夜間灌水,同時雨后及時排干田間積水.
6、適時采收:西瓜采收宜在上午進行,長途運輸或貯藏在八成熟時采收,近郊當天銷售在九成熟時采收,一般早熟品種在授粉后30天左右、中熟種35天左右、晚熟種40天左右采收.
7、病蟲防治:西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白粉病、疫病等,主要蟲害有小地老虎、蚜蟲、紅蜘蛛、黃守瓜、瓜蛆、潛葉蠅等,在種植管理過程中加強防治.
西瓜的品種
1、早熟品種:從播種到收瓜需80~100天,瓜成熟快,從雌花開放到成熟需要25~30天,株型較小,適合密植,優(yōu)良的品種有京欣、鄭雜、早花等小瓜型品種.
2、中熟品種:從播種到收瓜需100~120天,瓜成熟稍晚,從雌花開放到成熟需要30~40天,株型較大,長勢強,瓜大、皮厚,較耐運輸和貯存,如西農R號等.
3、晚熟品種:從播種到收瓜需120天以上,栽培較少,瓜大,產量高,耐貯運,如紅優(yōu)2號、景豐寶、豐收2號、新紅寶、金花寶、齊紅西瓜等.
八、金蟬怎么種植和管理?
一、孵化,將野外或種場收集的蟬卵進行市內孵化,蟬卵的孵化溫度是30~35,所以很有必要建一個專用的孵化保溫室(6月氣溫高時,可以不用保溫室),孵化盒類鋪一層5~10厘米厚的細千沙,用噴淋設備不停的噴灑水霧于樹枝周圍,讓周圍的空氣保持高濕狀態(tài)。
二、果園松土,用旋耕機將果園或樹林下的土地深翻,然后濕水,讓土地吸收水后,地面出現(xiàn)干裂,以便于金蟬幼蟲通過裂縫爬入地下生活。
三、蟬卵孵化后,可以把樹枝及細沙一同放入養(yǎng)殖場所,讓蟬的幼蟲通過已經干裂的縫隙爬入地下生長。
四、開排水溝,蟬幼蟲進入地下后,如果是比較高濕的環(huán)境,容易死亡,所以要開好排水溝及時將雨水排出。另外過于干燥的場地,也要常濕水,防止金蟬死亡。
五、搭建防逃網(wǎng),簡單的可用竹棒和尼龍紗窗布構建一個簡單的天網(wǎng),防止蛻變后的蟬出逃。
六、保溫,冬季應該在金蟬養(yǎng)殖的土地上覆蓋一層秸稈,對土地既可起保溫作用,又也保濕作用,利于金蟬安全越冬。
九、木瓜怎么種植和管理?
1、處理土壤
種植木瓜時,要為其挑選一片背風向陽且較為寬闊的地方,再將土壤深翻,讓土壤更加疏松,然后向其中施加腐熟的餅肥,提高土壤的肥力,注意種植木瓜前,要先為土壤消菌殺毒,降低植株產生病蟲害的幾率。
2、補充水分
木瓜在結果前,對于水分的需求較小,若在春秋季種植,可以為木瓜每隔5天澆一次水,使土壤處于微濕偏干的狀態(tài)即可,等到木瓜結出果實后,要為其每隔3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從而促進果實的生長。
3、進行修剪
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要為木瓜進行修剪,春季時主要修剪植株的病枝、弱枝、枯枝以及無用枝,而夏季主要為木瓜摘心和抹芽,提高植株的開花結果率,注意在修剪的時候,要使用消毒后的刀具,避免木瓜的傷口被刀片上的細菌感染。
4、施加肥料
木瓜對于肥料的需求較低,在種植植株三年后的春天,要為木瓜施加一次花前肥,提高植株的座果率,注意在五月份下旬,要為木瓜施加一次果實膨大肥,提高果實的產量。
十、荊芥怎么種植和管理?
一、荊芥種植的時間和方法
荊芥種植的時間和方法
一般在4月份播種種植,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篩選,揀出其中的雜質和已損傷的種子,然后用水浸泡12~24小時,以提高發(fā)芽率。播種時摻拌適量細沙或細土,攪拌均勻后即可播種。
播種后,蓋土1~2厘米厚,用腳稍踏實,再用鐵耙耬平,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
播后澆水,保持畦面土壤濕潤,有利出苗。播后地溫在16~18℃時需10~15天出苗,如地溫在19~25℃、濕度適宜,約1周就可出苗,出苗前后也要保持土壤濕潤。
二、荊芥栽培的整地施肥
荊芥栽培的整地施肥
荊芥播種比較密,生長期施肥非常不便,所以土地選好后,應多施基肥,每畝可施用堆肥、廄肥或熏土等有機肥2000千克以上,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態(tài)氮肥。
將基肥均勻撒于地面后耕深25厘米左右,深耕后,做成寬1.2米左右、高10厘米的畦。畦做好后,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應進行澆灌塌墑,待土壤干爽后,再進行淺翻。
在翻地之前可撒施土壤處理顆粒劑,防止地下害蟲對種子造成為害,影響發(fā)芽率。翻地不宜過深,5~6厘米即可,整平后待播。
三、荊芥田間管理技術
荊芥田間管理技術
1、間苗定苗
當苗高6~10厘米時,間去過密的弱苗、小苗。當苗高10~15厘米時按行株距10~15厘米留苗2~3株進行定苗,如有缺苗,應將間出的大苗、壯苗帶土移栽,最好選陰天移栽,避免在陽光強烈時進行。
移苗時盡量多帶原土,補苗后要及時澆水,以利于幼苗成活。
2、中耕除草
苗高5厘米左右時,用小鋤松土,劃破地皮即可,防止傷根。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淺、細”3個字:“早”是指出苗后要及時進行中耕;“淺”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過5厘米,以防傷根、傷苗、跑墑;“細”是指中耕時做到深淺一致,土壤疏松細碎。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