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下山樁如何種植?
謝您邀請,紅楓下山樁如何栽培,第一是下山的時間,如果是冬春兩季,可以直接上盤,把從山上移來的紅楓,首先剪去枯枝,死技,士,損傷枝,多余枝,并把根部也修剪一下,便于上盤,然后上盆,先把盆底放點石子,或碎石,然后上點自制的營養(yǎng)土。接著放入紅楓最后復土,輕輕壓實。澆透水,用薄膜全部包起來。放在室'內,過了2到3個星期,技條就有了新芽,說明已經成活,這時候把薄膜剪一小口子。過幾天去掉薄膜,精心管理就行了。第二是下山紅楓,先用細砂和土壤伴勻栽在地下,然后澆透水,上面用太陽網遮起來,成活率很高,土與砂相伴,目的是長根,栽了一年后在上盆,這樣成話率一更高。不管那種方法,夏秋移栽特別要注意保濕和遮陰,要精心管理。方能成功。
紅楓下山樁如何種植?
“山遠天高煙水寒,兩岸樓臺楓葉丹”!提到紅楓,人們往往會想到深秋那一樹樹如焰火燃燒般的火紅!那一嶺嶺“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美麗和壯觀!于是,總想著搬一份美麗回家,不出門也可以欣賞!也因此,人們每每于冬晴之日,邀約著去山間覓那些百態(tài)千姿的奇趣之株,用于打造盆景,美化庭院。
紅楓采回后,并非一栽了事。接下來,還有更艱巨的事要做。如:怎樣將其種植成活?如何造型美化?如何養(yǎng)護?等。
一、植前準備紅楓種植前,有很多準備工作:首先要了解紅楓的生長習性;接著選擇合適的花盆和土壤;再就是對下山樁進行植前修剪、傷口處理、生根水浸泡等。
1.紅楓的生長習性
凡種花草植物,總得先摸清其生長習性才好。如:它喜歡什么樣的土壤、溫度、光照和水肥?喜溫暖還是涼爽?喜強光還是散射光?耐旱還是耐澇?生發(fā)能力如何?耐修剪嗎?等等。只有了解了它,才會“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完成后面的事。
從紅楓的生長環(huán)境看,其本為山野植物,且南北均宜生長,因此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尤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且耐寒,耐旱,但不耐澇。據此,種植時,宜尊重其生長習性,合理種植。
2.選擇合適的花盆
為了確保盆內土壤的通透性和預防盆內積水,紅楓下山樁種植盆宜選擇具有透氣性和滲漏性較好的土陶花盆或紫砂花盆;其大小和深度則需根據下山樁的植株大小、長勢和根系來決定。一般情況下,由于紅楓為深根喬木,宜選擇稍大稍深些的花盆種植,這既便于根系舒展,又利于營養(yǎng)貯備和蓄水,確保下山樁有穩(wěn)定的生存基礎和后勤供應。
3.準備土壤
紅楓為山野植物,稍耐瘠薄,但更喜歡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因此,在準備土壤時,盡量據此選備。當然啦,你也可以自行配制,如將田園土、腐葉土、沙壤土以4:4:2的比例混合配制。
土壤選備或配制好后,還應選擇晴好的天氣將其反復晾曬,殺毒,以防后患。
4.植前修剪
種植前,還應對紅楓下山樁的根莖和枝葉進行必要的修剪。修剪根系時,先剪去腐根和斷殘根,再剪去影響定植、太過纖長的須根;剪枝時,則應保留維持樹勢的骨干莖、枝,再適量保留新生枝。同時,剪去過長枝和影響樹型的枝條,使其有個大致的造型。
5.傷口處理
由于紅楓下山樁經歷了采挖前和采挖后兩次修剪,無論根系還是莖枝,都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傷害”,因此患面較多。種植前,宜對其根系進行消毒浸泡;同時對枝干上大于1厘米的患面涂抹愈合劑。
6.浸泡生根水
當根系和莖枝患面處理好并間隔4一5小時后,將紅楓下山樁根系浸泡于稀釋的生根水內,定植前取出。
二、定植紅楓下山樁定植時,宜盡量為其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環(huán)境,因為這是其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決定其生長是否良好的必要條件。
1.鋪設濾網
一般情況下,花盆的底部都設計有孔洞防積水。因此,為了防止?jié)菜畷r土壤隨水流失,可先在花盆底鋪設一層濾網。
2.墊上小石子
盆內環(huán)境除了保證必要的滲漏防水,還要保持土壤的透氣性,使土壤和根系在盆內更具活力。因此,可在濾網上面鋪設一層1厘米左右的小砂子。
3.放入盆土
小砂子鋪好,便是放入盆土了。一般情況下,盆土放入的深度以定植下山樁后略低于盆沿2一3厘米為宜。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澆水時盆土隨水漫溢或松土時弄得一地泥土。
4.定植
紅楓定植時,先根據根系大小決定挖穴寬深,再將植株扶正,使根系舒展,再掩土按實,澆足水。
5.置放地點
剛定植的紅楓應先置放在溫暖通風,無強光照射的環(huán)境,待其成活后,再將其轉至向陽通風的陽臺或庭院。若遇倒春寒和暴雨天氣,宜適當遮風擋寒或將其搬至室內。
三、造型養(yǎng)護隨著春天氣溫的逐漸回升,紅楓下山樁會不斷地發(fā)芽,抽枝,但此時的紅楓并不太適合大修剪,而是待其恢復到次年冬春最宜。
1.造型
紅楓下山樁冬、春都可造型。其中,又尤以初春最為適宜。因為這時樹液正欲流動,枝條也不似冬季那般僵硬,而是漸漸變得柔軟了。此時,完全可以借助鐵絲和其它輔助工具打造理想的造型。
2.摘心
為了使紅楓下山樁枝葉茂盛,葉紅如焰,人們常常會對必要的幼枝進行摘心處理,使其萌發(fā)更多的新枝和新葉。因此,每年春季的摘心處理是必須的。
3.修剪
春夏,是紅楓生長最旺盛的季節(jié),小修小剪也便成為常事。凡病葉病枝是必便剪的;其次是影響光照和通風的交叉重疊枝;再其次便是影響樹勢和造型的枝條了。如此,既利于采光通風,又能使樹勢生長良好。
4.摘葉
在養(yǎng)護過程中,人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到了楓葉該紅的時間卻不見泛紅,或是紅得不夠好。這往往是因為前期養(yǎng)護不當,造成葉綠素含量過多所致。因此,我們可將老葉片摘去,使其重新萌發(fā)新葉,長出以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占主導地位的紅葉。值得注意的是,摘葉時間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建議在氣溫15一25攝氏度期間摘葉。并且,摘葉時不宜直接摘,以免傷及葉芽,而應以剪刀從葉柄和枝干連接處稍上面一點剪掉葉片。
綜上,紅楓下山樁的種植是個精心細致的活兒。它既是種植美好,又是種植閑情。從種植前的準備、種植后的造型養(yǎng)護,都需要在尊重其生長習性的基礎上進行。如此,方能種植出造型別致,艷紅如火,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的理想盆景。你們認為呢?
歡迎關注土家族阿妹,謝謝分享、點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