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珍稀淡水養(yǎng)殖(中國珍稀淡水養(yǎng)殖魚種)
1. 中國珍稀淡水養(yǎng)殖魚種
自來水能養(yǎng)的魚類很多,自來水中含氧量很多,水質(zhì)要比池塘中的水質(zhì)強好多倍,因此很多淡魚喜歡在自來水中生活,如羅非魚,鯉魚,草魚,鯽魚,方魚等很多淡水魚都喜歡在這中環(huán)境中生活。但是用自來水養(yǎng)殖淡水魚種價格成本很高。
2. 淡水養(yǎng)殖珍貴魚種
白狗斑魚。白狗斑魚一般生長在高寒地區(qū),適應能力比較強,適應的溫度也是非常的廣泛,白狗斑魚的溫度應該在0~30度左右,即使是在35度的高溫下,它也一樣能夠生存。這種魚的生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幾乎每年都可以出塘,任何的魚類都可以作為白狗斑魚的的魚飼料,之所以白狗斑魚收益高,是因為它不像其它的魚那樣刺多,并且肉質(zhì)堅韌,味道非常的鮮美,營養(yǎng)價值也是非常的高。
2、江團。因為外形有點像老鼠,上海人將它稱為“鮰老鼠”,這種魚奇特的是它沒有鱗,肉質(zhì)細嫩鮮美,營養(yǎng)非常豐富,在古代,它還是朝廷貢品,由于過度捕撈,江團已經(jīng)面臨了消亡的境地,為了能夠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我國的水產(chǎn)專家攻克了種種人工繁殖的難題,在四川,有人靠養(yǎng)江團每年賺千萬!
3、黑魚。黑魚的原稱叫做烏鱧,它生來兇猛,胃口非常的大,但是繁殖力非常的強,據(jù)說是可以吃掉湖泊或者是池塘里的所有魚類,黑魚的生命力非常的強,離開水后還可以活三天,烏鱧生長速度也非常的快,它的含肉率很高,刺少肉嫩,一直是深受老人小孩的喜愛。
4、哲羅魚。哲羅魚大家應該不是很熟悉吧,他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屬于大型經(jīng)濟魚類,每條魚大約可以達到3公斤以上,大的甚至有50公斤,營養(yǎng)價值高,它也是高寒地區(qū)的特產(chǎn)。
5、鰉魚。鰉魚作為鱘魚的一種,黑龍江可以說是它的故鄉(xiāng),鰉魚的體重可以說是在淡水魚中最重的了,鱘鰉魚的經(jīng)濟價值非常高,在國際市場上甚至售價為60美元一公斤,鱘魚皮也是制作高檔品的原料之一,其柔韌性、抗撕裂性可以與鱷魚媲美。
6、青魚。青魚主要是分布在長江流域,青魚四季都有產(chǎn)的,但是秋季的青魚質(zhì)量是最好的,青魚肉質(zhì)鮮美,刺大肉多,一直是淡水魚中的上品。
3. 中國淡水魚保護名單
第一、已經(jīng)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一、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是長江中最古老,生活年歲最久遠的魚類,有據(jù)可查的生存時間大約是兩億五千萬年,它們見證了恐龍時代的結束,歷經(jīng)歲月的磨難最終生存到了現(xiàn)代,長江白鱘體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钡恼f法,而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也就是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雖然目前有記錄以來捕撈到的最大的白鱘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長江白鱘很有可能會長到這么巨大。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游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但是,由于航運的發(fā)展、水體污染,以及水利設施、人為捕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江白鱘數(shù)量在近百年來銳減,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而2020年有學者正式宣告長江白鱘滅絕,而其真正的滅絕時間還要早幾年。
二、白暨豚。
白暨豚
白暨豚有著水中大熊貓的稱呼,可見人們對它們的重視和喜愛,白暨豚生存的歷史大概2500萬年時間,是長江中的大型魚類,也是唯一一種僅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生活在從南昌到上海長江入??陂L達1700公里的水域中,后來由于環(huán)境的影響,白暨豚的生活環(huán)境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等水域中。
白暨豚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但遺憾的是,2004年人工飼養(yǎng)的最后一只白暨豚琪琪死亡后,白暨豚再未被發(fā)現(xiàn),2006年,六國科學家進行聯(lián)合考察后,在2007年宣告白暨豚功能性滅絕,直到現(xiàn)在,也再未發(fā)現(xiàn)有白暨豚出沒的蹤跡。
三、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
銀魚,刀魚,鮰魚,長江鰣魚作為長江四魚,曾經(jīng)是資源非常豐富的魚類,長江鰣魚主要分布在近海的長江口,近年來數(shù)量稀少幾乎絕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鰣魚也曾經(jīng)和河豚、刀魚一起作為長江三鮮,在明朝時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定為皇室貢品,由于種種原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江鰣魚的數(shù)量就非常稀少了,如今更是罕見。
目前在長江中還有一種鰣魚,是來自東南亞的長尾鰣,也經(jīng)常被一些人誤以為是長江鰣魚,而真正的長江鰣魚已經(jīng)功能性滅絕了。
第二、目前屬于珍稀瀕危物種的水生魚類。
一.微笑天使--長江江豚
長江江豚
江豚俗稱江豬,是我國長江獨有的鯨豚類動物,在長江主干道中曾經(jīng)非常常見,如今,江豚屬于國家準一級保護動物,棲息于長江干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中。江豚喜歡追逐波浪,所以經(jīng)常有江豬逐浪的描述,但是,這也對江豚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因為航運船只在行進中會掀起波浪,引起江豚的追逐,很容易被螺旋槳傷害。和白鱀豚一樣,江豚也主要依靠聲吶回聲定位,輪船螺旋槳的聲音會誤導江豚,最終導致被螺旋槳絞死或者絞傷
統(tǒng)計
1991年,長江江豚數(shù)量是2700多頭。
2006年,國際聯(lián)合考察組經(jīng)一個多月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長江江豚數(shù)量已不足1800頭。
2012年,長江江豚的數(shù)量只剩下1200頭。
2018年7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發(fā)布的調(diào)查報告中顯示,長江江豚的數(shù)量為1012頭,為極度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
二、揚子鱷
揚子鱷
揚子鱷有著2.3億年左右的歷史,也是長江中僅次于白鱘的古老生物,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邊的鱷魚,有冬眠的習慣來避開寒冷的季節(jié)。是我國長江中特有的爬行動物,因為長江也被叫做揚子江,所以被命名為揚子鱷。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23種鱷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也是我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目前國內(nèi)已經(jīng)建立了多個揚子鱷保護和繁育基地,人工飼養(yǎng)環(huán)境下的揚子鱷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了兩萬多只,目前已經(jīng)成功野化的揚子鱷數(shù)量大約在兩百多只,與華南虎一樣,缺乏合適的野生環(huán)境是揚子鱷野化的最大困難。
三、中國大鯢
大鯢
也叫娃娃魚,是我國特有的物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曾經(jīng)廣泛分布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的省份,1988年,中國大鯢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95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1998年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物種;2016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
由于長期的捕捉,野生的娃娃魚已經(jīng)很少見,大多是人工養(yǎng)殖的,娃娃魚主要生活在水質(zhì)比較清澈的河流中,在淺灘區(qū)域捕食,以螃蟹、魚蝦為食物,是淡水中兇猛的捕食者,最大可以長到2米多,叫聲奇特,如同小孩子的哭聲。
四、胭脂魚
胭脂魚
有著亞洲美人魚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長江水系中,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鳊、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胭脂魚生長速度很緩慢,一般可以活25年左右,最大能長到一米多,重達30公斤。在淺灘處產(chǎn)卵孵化,在深水處越冬。
五、長薄鰍
長薄鰍
俗名薄花鰍、紅沙鰍鉆等,生活于長江的中上游,在水流較急的河灘、溪澗中生活,以小型魚蝦為食物,是肉食性魚類。
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均被列為易危等級。
六、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
中華鱘,也叫做:鱘魚、鰉鱘、黃鱘、潭龍、 鰉魚、鱘鯊、臘子、大臘子等。是我國長江中最重要的魚類之一,被稱為長江魚王。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諺語,臘子即指中華鱘,中華鱘生長速度快,一般成熟雄魚重80市斤以上,雌魚重240市斤以上。
中華鱘捕食昆蟲幼蟲、軟體動物,寡毛類和魚類等食物,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魚類,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長大成年的中華鱘齊聚長江口,耗時一年時間,逆江而上3000多公里,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帶產(chǎn)卵繁育后代。
上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中華鱘數(shù)量超過1萬條。上世紀80年代下降到2176條。2000年下降到363條。2010年下降到57條。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現(xiàn)在將中華鱘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七、長江鱘
長江鱘
長江鱘也叫做達氏鱘,俗稱“沙臘子”。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的一種淡水定居性魚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重要程度堪比水中大熊貓。長江鱘的生存年月超過1.5億年,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區(qū)域,個體比較大,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個體長一米半,重達50公斤。
曾經(jīng)漁長江鱘也作為一種經(jīng)濟型魚類被捕撈,但在最近幾十年產(chǎn)量大幅下降,目前已經(jīng)瀕危。
白暨豚、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和江豚等等,這些長江中的著名野生動物,只有我們更加了解它們,才會意識到保護它們的重要性,維護長江生態(tài),保護水生魚類,是所有長江流域居民共同的責任。
4. 中國淡水養(yǎng)殖區(qū)域排名
1、江西鄱陽湖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濕地之一和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中國十大淡水湖排名中位列第一,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于青海湖。鄱陽湖,是長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jié)性重要湖泊。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湖區(qū)面積,在平水位(14米~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為4125平方公里以上。
2、湖南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原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現(xiàn)已退居第二。洞庭湖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xiāng)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diào)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3、江蘇太湖
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wǎng)為主。
4、江蘇洪澤湖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nèi),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后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后,黃河南徙經(jīng)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潴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5、內(nèi)蒙古呼倫湖
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象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賚湖、達賚諾爾,與貝爾湖互為姊妹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歷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
6、山東南四湖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但由于微山湖面積比其它三湖較大,習慣上統(tǒng)稱微山湖,位于山東省南部微山縣。全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6.00米,平均深度1.5米。1953年設置山東省微山縣管轄全部湖區(qū)水域。是華北第一大湖,也是中國大型淡水湖泊之一。
7、新疆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nèi),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淡水吞吐湖。
8、江蘇高郵湖
高郵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開湖。跨江蘇省高郵市、寶應縣、金湖縣與安徽省天長市,屬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終達長江。
9、安徽巢湖
巢湖,曾稱南巢、居巢湖,俗稱焦湖。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為我國第九大淡水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二市三縣環(huán)抱,其基本形狀如鳥巢狀,故得名巢湖。其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湖岸線周長176公里,平均水深2.89米,面積780平方公里,容積20.7億立方米。
10、西藏羊卓雍錯
羊卓雍措,有的人簡稱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70公里,湖岸線總長250公里,總面積638平方公里,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處有60米,是喜瑪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nèi)陸湖。
5. 中國十大稀有淡水魚排名
黃河排名前十的魚有:
1、黃河鯉魚:鯉魚是黃河中游的主要魚類,它的體態(tài)豐滿,肉質(zhì)肥厚,是中下層的雜食性魚類。產(chǎn)自這里的魚鱗片為金黃色,魚鰭的尖部鮮紅,內(nèi)臟少且骨骼小,同時還有清香的氣味。
2、黃河鴿子魚:黃河鴿子魚主要產(chǎn)自寧夏的中衛(wèi)、中寧境內(nèi),由于用網(wǎng)將其捕獲的時候,外形很像樹上的鴿子,所以由此得名。這種魚的學名叫北方銅魚,體形比較長,而且很粗壯。一般棲息在河灣等水流緩慢的地方,通常會成群活動,冬季潛伏在深水處,開春后會溯游產(chǎn)卵。
3、黃河裸裂尻魚:這種魚又叫小嘴湟魚,主要生活在黃河的上游干支以及湖泊中,多以植物為食,也可以吃水生昆蟲。它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目前數(shù)量也比較少。
4、黃河刀魚:黃河刀魚主要生活在黃河口一帶,外形很像利刀。身體比較薄,而且色澤光亮。這種魚在繁殖期會逆流洄游,產(chǎn)卵后又隨河水如海,因此數(shù)量比較豐富。
黃河包含的魚類有121種,其中純淡水魚有98種。上游魚類有16種,只包含鯉科和鰍科的裂腹魚、雅羅魚以及條鰍等。中游的魚類有71種,不過典型的平原類魚幾乎沒有,下游的魚有78種,多為過河口魚類以及半咸水魚類。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