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可以嫁接到什么樹上?
一、廣玉蘭可以嫁接到什么樹上?
廣玉蘭嫁接常用木蘭(木筆、辛夷)作砧木。生長特點廣玉蘭屬于木蘭科木蘭屬,長綠喬木,葉革質,背被銹色絨毛,表面有光澤,邊緣微反卷,葉長10—20厘米,另一變種叫狹葉廣玉蘭,葉較狹長,背面毛較少,耐寒性稍強。
花大白色,清香,直徑20—30厘米,花通常6瓣,花大如荷,花期5—7月,種子外皮紅色,9—10月果熟。 通常廣玉蘭可長到30米,但普通玉蘭卻只能長到16—23米。
樹冠呈卵狀圓錐形,小枝和芽均有銹色絨毛,樹枝雄偉壯麗。 廣玉蘭樹形優(yōu)美,花大清香,是優(yōu)良環(huán)保庭院樹,適合廠礦綠化,對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關系。 廣玉蘭的習性 廣玉蘭屬木蘭科,又名荷花玉蘭,洋玉蘭。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卵狀圓錐形。小枝和芽均有銹色柔毛。
葉革質,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表面有光澤,背面有銹色柔毛,邊緣微反卷。
花白色,花的直徑達20-30厘米,花通常6瓣,有時多為9瓣,花大如荷花,故又名荷花玉蘭,芳香。花期5-7月。種子外皮紅色,9-10月果熟。
另有一變種叫狹葉廣玉蘭,葉較狹長,背面毛較少,耐寒性稍強。廣玉蘭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喜陽光,但幼樹頗能耐蔭,不耐強陽光或西曬,否則易引起樹干灼傷。
抗煙塵毒氣的能力較強。
病蟲害少,生長速度中等,3年以后生長逐漸加快,每年可生長0.5米以上。廣玉蘭樹姿雄偉壯麗,葉厚光亮,花大芳香,為城鎮(zhèn)綠化的重要觀賞樹種。對煙塵及二氧化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病蟲害少。根系深廣,抗風力強。
二、云南清香木下山樁栽培技術
云南清香木下山樁的栽培時間一般在11月至次年的5月,首先需要把下山樁浸泡在生根粉的溶液中進行催芽生根,然后再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處理,剪掉多余的枝條并摘掉所有的葉片,并用愈合劑涂抹傷口,栽入土壤中即可。
如何栽種云南清香木下山樁 1、栽培時間
栽培云南清香木下山樁最好在每年的11月中旬到次年的5月下旬進行,這個時候的栽種成活率比較高,在11月至1月的時間需要對下山樁覆蓋薄膜,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在冬季遭受凍傷。
2、事前處理
栽培清香木下山樁之前需要將其浸泡在生根粉溶液6個小時以上,幫助它生根發(fā)芽,還能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然后再把下山樁放到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半小時進行消毒,并剪去多余枝條和葉片。
3、盆土選擇
養(yǎng)殖云南清香木下山樁需要選擇疏松肥沃、排水透氣的土壤,可以選擇將紅土、河沙和腐殖土進行混合配制,并根據(jù)下山莊根系的大小準備尺寸合適的花盆,并對花盆進行消毒殺菌。
4、栽種過程
在栽種云南清香木下山樁的時候,需要在花盆的底部鋪上碎石塊或者是碎瓦片,能夠提高它的排水性,鋪上一層混合土后將根部埋入土壤中,在填土的過程中進行澆水灌溉,壓實土壤以后放在陰涼處蓋膜保濕即可。
三、青香木桿上怎樣催芽?
云南省委組織部項目:清香木育苗造林技術
云南省委組織部項目:云南省基層人才對口培養(yǎng)計劃實施工程,云組發(fā)[ 2014 ]7號。
周 紅 ,王慶華
清 香 木 ( Pistacia weinmannifolia )為 漆 樹 科( Anacardiaceae )常綠植物,分布于我國云南、貴州、四川、西藏、廣西等地 ,其葉色亮綠、新枝葉嫩紅、紅果滿枝、氣味清香,是很好的觀賞樹種。清香木耐干旱、瘠薄,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特別是石漠化和干熱河谷生態(tài)恢復的優(yōu)良樹種。
1 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
清香木又名清香樹、細葉楷木、香葉子、紫柚木、虎斑檀,為漆樹科黃連木屬 ( Pistacia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常見樹高 2~8m ,也有高達 10~15m 。樹皮灰色,小枝具棕色皮孔,幼枝被灰黃色微柔毛;偶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有小葉4~9對,革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葉柄被微柔毛,小葉柄極短;花序腋生,與葉同出,被黃棕色柔毛和紅色腺毛;花小,紫紅色,無梗,苞片卵圓形,外面被棕色柔毛;果核球形至橢球,徑約6mm ,成熟時藍褐色;種子橢球形,黃棕色至黃褐色,少數(shù)粉紅色?;ㄆ?月,果熟期7-8月 。分布于云南、廣西、貴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東南部,以及緬甸等地。從南亞熱帶至溫帶均有分布 ,被列為貴州省級重點保護樹種。生長于海拔580~2700m 的石灰山林下或灌叢中,屬陽性樹種。喜光,喜溫暖氣候,適應性強,能耐-10℃低溫 ,耐干旱瘠薄,在微堿性、中性、微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長。根系發(fā)達,穿透力強,能在石灰?guī)r裸露的石縫中生長,喜光照充足、土層深厚、不易積水的土壤 。萌發(fā)力強,砍伐后萌發(fā)力旺盛,可做綠籬,生長緩慢,壽命長,抗性強,病蟲害少,具有抗空氣污染強的特點。
型
2 育苗技術
2.1 種子采集
清香木種子于 7-8 月成熟,因海拔及生境不同成熟期有差異 。成熟期與散落期接近,成熟后遇風遇雨容易散落,不易收集。當果實由紅色變?yōu)樗{褐色時種子成熟,選擇生長旺盛、干形端直、果實飽滿、無病蟲害、結實多的 30 年以上優(yōu)良母樹為采種樹,及時將果實采回。種子包在多汁的果肉中,易受污染發(fā)霉,采回的果實必須及時調制,將果實堆漚,用手輕輕搓去果肉,露出灰黃色種皮為宜,用清水淘出種子,去除雜質,撿去種皮破損、不飽滿的種子后晾干。種子千粒質量約31g ,發(fā)芽率在 60%以上。
2.2 種子貯藏
種子晾干后,用 0.5% 高錳酸鉀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浸泡 6~8h ,取出用清水沖洗稍晾干即可直接播種。不能及時播種的種子采用低溫貯存,適宜溫度為2~3℃ ,如溫度過低,容易造成種子發(fā)黑變質,影響發(fā)芽率;溫度過高,種子易萌發(fā)和霉爛。
2.3 播種季節(jié)
清香木種子不耐貯藏,宜隨采隨播。春秋季皆可播種,一般秋季播種發(fā)芽率比春季高。
2.4 苗床準備
圃地選擇在地勢平緩、土壤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地方。播種前30d將圃地翻挖暴曬,播種前一周,將圃地耙平壓實,作高床,苗床高15~20cm、寬1~1.2m ,床間設步道寬30~40cm ,外側設排水溝。
基質按紅壤土和腐殖土體積比例為7∶3 ,混合均勻后鋪在苗床上,噴灑 0.5%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用塑料薄膜密封覆蓋,播種前撤除塑料薄膜,散去藥味。
2.5 催芽
將種子放入 20 ℃ 的溫水中浸泡 24h ,讓種子吸水膨脹,撈出置暖濕處,按1∶2的比例與濕沙拌勻,攤平,再蓋上一層濕沙,厚度以種子不裸露為宜,表面蓋麻袋,澆透水,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期間應隨時掌握水分情況便適時翻動,一般每5天翻動1次,水分不足時用20℃的溫水澆透,觀察種子的萌芽情況,種子有1/ 3 露白時方可播種。
2.6 播種
每 667m2播種 6kg 左右,條播或撒播。撒播時將催芽處理后的清香木種子均勻地撒播在苗床內,蓋0.3cm左右的細土,以不露出種子為宜;條播按行距10cm 開深約 1cm 的播種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耙平。苗床上面蓋上松針或稻草,澆透水,并搭建遮陽棚。
2.7 苗期管理
播種后一周內每天澆水一次,保持苗床濕潤,以后兩天澆水一次。 2 周左右幼苗基本出齊,苗高 1~5cm ,傍晚揭去松針或稻草,拔除雜草,去除病苗弱苗,噴灑 0.100%~0.125% 濃度的多菌靈溶液。出苗后至 5 個月,苗木易感染立枯病和根腐病,可每月噴施 1次多菌靈防治。適時除草,加強苗間通透性,雨天注意排水,保證圃地無積水。同時,噴灑氧化樂果或敵敵畏以毒殺地上及地下害蟲。
2.8 容器苗培育
采用 70% 的紅壤土和 30% 的腐殖土,外加適量普鈣,用1.5%甲醛溶液拌勻,配制成營養(yǎng)土,用塑料薄膜密封覆蓋 1 周。將營養(yǎng)土裝入規(guī)格為 20cm×30cm 無紡布袋或塑料袋中,在苗床上排放整齊,寬約1.2m ,留步道寬 30~40cm ,并搭建遮陽棚。當幼苗長出3~5 片真葉時,揭去遮陽網(wǎng),煉苗 5~7d 后移植,移植前一天將苗床和營養(yǎng)袋澆透水,在陰天、晴天的早晚,選擇健壯小苗移植到營養(yǎng)袋內,保撫育根系垂直不折,用手指壓實空隙,澆透定根水。移植后一周內每天澆水1~2次,之后揭去遮陽網(wǎng),適時澆水,保持苗床濕潤,注意除草、防治病蟲害。 6個月后,每667m2可兌水噴施尿素4~5kg 。
2.9 苗木出圃
培育1~2a ,苗高50cm 以上、地徑1cm 以上可出圃造林。苗木出圃時,先挖掉容器袋周圍的土,盡量不使袋內土體松動,切忌用手拔苗起苗。有的苗木主根穿袋,起苗時根系容易受傷,用枝剪剪去受傷根系。苗木運輸時,車廂內搭架分層整齊擺放,避免擠壓。造林苗木選用無明顯機械損傷、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經(jīng)檢驗檢疫合格、具備“兩證一簽”的苗木。
3 造林技術
3.1 造林模式
清香木可營造純林,或與川滇榿木( Aluns ferdi -nandi - coburgii )、尼泊爾榿木( Alnus nepalensis )、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墨西哥柏( Hesperocyparislusitanica )、冬櫻花( Prunus cerasoides )等營造喬灌混交林。
3.2 造林密度
營造 林,株 行 距 1.5 m×2 m ,造 林 密 度222株/667m2 ;營造喬灌混交林,喬木株行距2m×3m ,清香木株行距1.5m×3m ,造林密度259株/ 667m2 。在石漠化地區(qū)造林,應遵循見縫插針的造林方法。石漠化和干熱河谷地區(qū)造林,宜適當密植以達到盡早郁閉,造林株行距為 1.5m×1.5m ,造林密度 296 株/ 667m2 。
純
3.3 清林整地
在冬春季進行清林整地,采用帶狀或塊狀進行林地清理,嚴禁火燒清林,盡量保留原有植被,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帶狀清林,帶寬1m ;塊狀清林,規(guī)格1m×1m 。干熱河谷地區(qū)造林,采用魚鱗坑整地,規(guī)格上口寬 × 縱寬 × 深為 50cm×40cm×40cm ;其他地區(qū)造林,采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 40cm×40cm×40cm 。
3.4 施基肥
挖好塘后回填表土,每塘施 200g 復合肥做底肥,混勻后再回滿土,回土高出塘面 2~3cm 。
3.5 造林時間
在雨季來臨雨水下透后造林,一般在6-8月,以6-7 月為佳。進入雨季后下過一、二場透地雨后,在連陰或小雨天氣造林。遵循“三不栽”的原則 ,即:雨不透不栽,天不連陰不栽,雨過天晴不栽。
3.6 造林方法
無紡布袋苗可直接定植;塑料袋苗栽植時去除塑料袋,保持袋土完整。在定植穴中央挖一小坑,放入苗木,扶正覆土,用腳踩實,再覆上一層松土。栽植深度略高于苗木根際處原土痕。石漠化和干熱河谷地區(qū)造林,有條件的可澆透定根水,覆蓋地膜。
3.7 撫育管理
造林后進行封山育林,嚴禁開荒、割草、放牧,禁止人畜踐踏,嚴防森林火災。每年進行1~2次撫育,采用小塊狀撫育,只將影響目的樹種生長的灌木和雜草清除,除草規(guī)格為1m×1m ,對幼樹40cm×40cm的范圍進行松土,松土深度10cm 左右。每年施肥一次,每株施復合肥100~200g ,在樹冠滴水線處開深度為10~15cm 的環(huán)狀溝,將肥料均勻撒入溝內均勻施入植物專用,回土覆蓋。在風大的地區(qū)造林,定植后在幼樹旁插一小桿,將幼樹與桿捆緊。撫育持續(xù)3~4a ,到林分郁閉為止。
4 小結
清香木觀賞性強,木材珍貴,耐干旱瘠薄,適應性強,根系發(fā)達,能在石灰?guī)r裸露的石縫中生長,萌蘗力強,耐砍伐,病蟲害少,是我國南方石漠化和干熱河谷造林的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筆者通過多年的造林實踐,對清香木育苗和造林的各技術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總結,提出了適宜在困難造林地區(qū)造林的技術要點,即“適時采種、低溫貯藏、濕沙催芽,容器苗上山、混交配置、雨季及時造林、小塊狀撫育”。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